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教版三上教学计划

(2012-06-27 16:06:25)
标签:

教育

数学活动

教学计划

分类: 教案试卷

教 学 计 划 表

     年级      数学   学科   教师 2008~2009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2008  9  3 

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三年级共有学生371人,总体说来,一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很多同学,尤其是男同学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比较严重,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有待养成。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⑴绝大多的学生已经掌握二年级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⑶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⑷学生对数理的叙述能力有待加强。

教材分析

三年级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年,也是习惯划分的中年级的起始。经过一、二年级的教学,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积累了许多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强了。另一方面表现在年龄增长、心理逐渐成熟,对数学教学产生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激励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活动,还是评价学习成果,都与一、二年级明显不同了。本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充分注意了学生的现实。

全册教材除期末“整理与复习”外,共编排10个单元。其中7个单元教学“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的运算方面,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结合这些计算,还要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数的认识方面,有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在常见的量方面,有千克和克,24时记时法。2个单元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在测量方面,有平面图形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1个单元教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主要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或不相等。结合上面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5次实践活动。增加了操作型活动的比重,共4次。而场景型活动只有1次。

从本册起,教科书里增加了“你知道吗”和“思考题”两块内容,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编排的。数学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人类进步、文明的标志。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教育、熏陶和鼓舞。编排“你知道吗”,通过介绍数学历史、讲述数学故事以及数学人物,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数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数学的应用是广泛而现实的。从而逐渐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你知道吗”的内容一般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浅显具体、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主动阅读,便于教师讲解。还鼓励师、生通过其他渠道查找与数学有关的资料,丰富“你知道吗”的内容,发挥其育人的作用。“思考题”联系教学的基础知识,在知识的宽度、深度上有所扩展。编排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思考题是弹性的教学内容,供教学选用。既不勉强每个学生都学习,又要吸引、鼓励尽量多的学习学习。不单纯关注问题的答案,更重视参与和过程,提倡合作交流。不列为基本的教学要求,不进入考试范围。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能够根据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教学目的要求

5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千克=1000

数学思考方面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在认识分数和探索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方面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育。

情感态度方面

    12.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那种进步与收获,增强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3.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14.感受数学价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15.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以及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1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时间与综合应用”等活动,了解数学的知识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改措施

根据前任老师的详细介绍,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再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制定以下措施: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11、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12、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 学 进 度 表

总周次:20    总课时:80    教学课时:72    复习课时:8

 

周次

日期

单元名称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执行情况

1——3

9.19.19

第一单元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除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性质的感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类推、归纳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进行口算、笔算,以及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主动发现错误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除法的验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商末尾有0的除法.

例题图片、口算卡片与小棒

 

3——6

9.229.29

第二单元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根据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例题图片

 

7——8

9.3010.10

第三单元 

千克和克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逐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可,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建立正确的千克和克的重量观.

 

秤、课件及不同重量的物品.

 

9——10

10.1110.17

第四单元 

加和减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口算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相应的减法;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会,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正确理解口算的算理,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例题图片、口算卡片

 

11

10.2010.25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2.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经过时间的计算

例题图片、时钟等

 

12——13

10.2811.4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图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以及尺子绳子。

 

13——14

11.511.28

第七单元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各位上乘积都不满10),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通过把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百数,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会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掌握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各位都不进位)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相乘时需要连续进位的和一个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例题图片、口算卡片

 

15——16

12.112.5

第八单元  

观察物体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根据观察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指定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能分别画出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又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摆出原几何体。

课件、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小正方体等

 

16——17

12.812.13

第九单元

统计和可能性 

1.使学生通过摸球、抛正方体等活动,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判断一些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或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活动方案;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可能性的相关活动中,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进一步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增强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提出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数据意识,动手实践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了解和认识条形图,初步体验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挂图、红黄球、小正方体、红蓝铅笔各若干。

 

17——18

12.1912.26

第十单元

认识分数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使学生在认识分数和探索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同分母加减计算的方法

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挂图、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19——20

12.291.9

第十一单元

整理与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帮助学生增进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明晰各部分内容的发展线索以及相互联系,促进各项数学技能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挂图

 

21——22

1.121.16

期末复习与考试

同上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育。

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育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抓好补差,努力提高及格率,同时抓好优等生的提高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