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神韵-七律-三月三的豪放传奇
(2016-04-09 17:13:16)
标签:
绝律春秋情感文化原创诗词中华新韵 |
王者伟东
伏羲创史女娲随,嫁娶传奇卷日辉。
礼法超哲开凤韵,私奔任性显龙威。
流觞酒烈兰亭序,举世书豪玉笔飞。
律借仙丹王母会,狂歌不老建丰碑。
“结婚纪念日”。传说古人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青年男女都会到溪水边饮酒、野炊、踏青、玩乐。早在夏朝,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就是那个时代的情人节。魏晋时期,人们为了方便好记,把上巳节定为三月三。
《晋书·礼志》载: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晋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上巳节之曲水流觞这一天,男男女女可以在河边饮宴踏青,不顾礼法,不论尊卑,愉快的嗨起来,嗨到私奔也可以!
二、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是中国农历修契节,伟大的《兰亭序》华丽出世,一韵千年至今已1663年之久。《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与王羲之尺牍相比堪称巨无霸!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篇有头有尾的文章。有人觉得,书写信件的状态比较放松,容易抒发个性,但用笔难免松懈;假如作诗作文送人,则比较专注,但容易拘谨;文稿则介于两者之间,构思文意自然不会松懈,作为草稿又不会太过拘谨,这就是文稿的魅力。
“贵族斗诗”风雅极致,东晋穆帝在位时的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组织了一次曲水流觞活动,地点选在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有四十多位社会名流到场,其中两位大家很熟悉: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和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同为大书法家的王献之当天是一首诗也没憋出来啊,有没有觉得很丢面子?也难怪,毕竟他还不满十岁呢!这拨贵族名流事后将当天创作的新诗编成一部诗集,请王羲之作序,这就有了我们熟知的《兰亭集序》。王羲之的生命观很明显地具有哲学思考意味,也是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而得到的启悟。这是王羲之的进步,也是历史的进步。
三、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