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语段修改(二)

(2015-12-10 22:20:11)
标签:

教学

分类: 专题辅导

                         作文语段修改(二)

1、下面是某同学的一个作文片段,其中有几处存在错误(含标点符号、错别字和语病等),请用规范符号加以修改。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勇跃上台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闹。特别是“小专家”的评价过程,声情并茂,精彩分成,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采。通过这次语文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共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1)第一句后面的叹号改为句号;(2)“勇跃”改为“踊跃”;精彩纷呈;喝彩(3)“气氛非常热闹”改成“气氛非常热烈”;(4)最后一句删掉“通过”或“使”。

 
2、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四处语句.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由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⑴第(  )处句子成分残缺。⑵第( )处     词使用不当。⑶有一个错别字为   
(4)第③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应该为:__________.
错别字——“油然而生”
⑴第①处句子将“使”字去掉,原因: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⑵第②处“开创”这个词使用不当。应该为:开发或建设
原因:搭配不当。开创一般和“事业”、“局面”搭配。开发与地方搭配。
⑶第③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应该为:变成绿洲、盛开绚丽的花朵、高楼林立、改变面貌、绽放新颜等。     原因:不是语病,但是不是拟人手法。模样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物。而面貌和颜面都是人所特有的,用了拟人手法,就栩栩如生了呀。

 

3、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作文片段,请根据文后要求修改。

  一次历史测验,老师让我们好好准备一下。我根本没看书,觉得是小菜一迭。考试结束了,心里才觉得没有底,但还是胸有成竹。老师在宣布成绩时,我信心十足的准备听到熟悉的某某同学第一名。可是,当卷子发下来时竞然不及格。我一下子蒙了,那一天老师讲的课,我一句也没记住。回家路上,心里一阵阵酸疼。这次测试给我的教训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要求:
(1)语段中划线的俗语使用不当,请另选一句恰当的俗语或名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
(2)片段在语言表达上有毛病,请选择3~4处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3)错别字:小菜一碟 、没有底   、竟然不及格

 
 
  
  
  
  
  
  
  
  
  
  
  
  
 
 
 

 

 
4、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作文片段,请根据文后要求修改。
  ①为了开好运动会,学校组织了有意义的一次除草活动。②中午,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和同学们尽情地玩耍起来。③没想到:学校分给我们班是那块长着许多带刺植物的地方。④男生用铁锹将根铲断,我们女生便将它们拖到垃圾堆。⑤一不小心,手臂被小毛刺扎了一下,疼得我差点叫出声来。⑥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我便忍痛苦干起来。
要求:(1)删掉片段中与中心无关的一个句子。
(2)片段在语言表达及标点使用上有毛病,请选择3~4处加以修改。
答案:(1)删掉句②;(2)句①中“一次”移到“有意义”之前。句③“想到”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在“我们班”后面加上“的”。句⑤在“一不小心”前面加上“我”,或把句中的“我”移到“疼得”的前面。句⑥删掉“精疲力竭,”或,“疲惫不堪”。
 

5、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作文片段,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②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豪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漫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③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④而且,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⑤目前,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①句删“如同”或“好比” ②句“豪”改为“毫” 漫悠悠改为慢悠悠  ③句“即使”改为“不管”  ④删“使”⑤句“追逐”改为“追捧”

解析试题分析:修改病句只要根据病句的类型来修改,错别字修改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即可。①句词语同义反复,“如同”与“好比”意思相同,修改时,只要删去其一即可;②句中的“豪无悬念”,应为“毫无悬念”,“毫”就是“数量极少,一点儿”的意思,而“豪”指“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等意思;③句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即使”常与“也”搭配,“都”常与“不管”或“无论”搭配使用,所以,这一句课将“即使”改为“不管”或“无论”即可;④句中缺少主语,将“使”删去即可;⑤句中,用词不当,将“追逐”改为“追捧”即可。

6、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作文片断,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①离英语课下课还有不到10分钟的时候,②老师突然叫我们把翻译拿出来。③我心里咯噔了一下,④猛得想起翻译作业还没做完。⑤见同学们都拿出了本子,⑥我也只得吞吞吐吐地抽出英语本,⑦我小心翼翼地打开英语本,生怕老师看到。⑧我扭头一看,⑨连平时作业都不做的杨森也一丝不苟地居然完成了,⑩这对我来说真是不小的打击。

    修改参考:第①句可改为“离英语课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或“离英语课下课不到10分钟(的时候)”;第②句“翻译”可改为“(英语)翻译(作业)本”;第③句标点: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第④句“猛得”可改为“猛然”或“猛地”;第⑥句中“吞吞吐吐”用词不当,可改为“慢慢吞吞”;第⑨句中可将“居然”一词调整到句首或“也”字前;第⑩句中“打击”一词语意过重,可改为“刺激”;第⑥⑦两句两个“我”和两个“英语本”重复,可将第⑦句中的“我”省略,“打开英语本”改为“打开(来)”。

7、(下面这段话选自某同学的作文《喜游海洋馆》,原文中有多处错误,请你帮助在原文中修改)

    经过大约两小时左右的旅途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海洋馆。一下车,造型别致的海洋馆出现在我们面前。走进海洋馆,便看到了凶猛的鲨鱼在水中游来游去。随后,老师带我们去看海狮表演。海狮好像一个杂技演员,即会套圈又会顶球……看着,看着,海狮馆内响起了一阵热闹的掌声。
共有四处,分别是:
 
(1)错别字:既会套圈又会顶球 
①经过大约两小时左右的旅途奔波......要把“大约”去了 当然,也可以是去掉“左右”。将“造型别致”改为“造型奇特”    ②走进海洋馆,便看到了凶猛的鲨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这里没有人称,所以要加一个“我们”。
③随后,老师带我们去看海狮表演。......这里是句号,但是后面还要写海狮,所以要改成“,”。
④海狮馆内响起了一阵热闹的掌声......这里搭配不当,应该是热烈的掌声。
下面,是改好后的段落:
   经过两小时左右的旅途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海洋馆。一下车,造型别致的海洋馆出现在我们面前。走进海洋馆,我们便看到了凶猛的鲨鱼在水中游来游去。随后,老师带我们去看海狮表演,海狮好像一个杂技演员,既会套圈又会顶球……看着,看着,海狮馆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8、下面是某同写的一篇作文的片段仔细阅读后用修改符号对语句不通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的地方加以修改

   我们学校外面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小市场:有卖明星画的,有买话梅瓜子冰棍冷饮的,也有只期待踏板的铁皮桶卖棉花糖的。其中最勾起我注意的是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老头,他大概有六十多岁左右了,每天多在我们吃午饭时到学校门口的来,倚着那根插满冰糖葫芦的粗毛竹,在屋角一立就是半天。

  1,五光十色——热闹或人声鼎沸或人来人往   2,买话梅瓜子——卖话梅瓜子 

  3,话梅瓜子冰棍冷饮——话梅瓜子、冰棍冷饮 4,只期待踏板的铁皮桶——骑带踏板的铁皮桶车

 5,勾起——引起    6,大概有六十多岁左右——大概有六十多岁 7,到学校门口的来——到学校门口来

 

 9、用上恰当的修改符号修改某同学的作文片段。(共8处)

阅览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伦.凯勒传”,感触很多。谁能相信一个不但看不见而且听不见的女子能掌握法、德等五种英语呢?谁能相信她果然能取得那么多惊人的成就呢?做为一个身体建全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答案:(另起一段的修改符号:)阅览课上,我们阅读并讨论(交换符号)了<<海伦.凯勒传>>(改为书名号),感触很多。谁能相信一个不但看不见而且听不见的女子能掌握法、德等五种语言(修改符号)呢?谁能相信她竟然(修改符号)能取得那么多惊人的成就呢?作(修改符号)为一个身体建全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10、有一次,弟弟到我家来玩,让我陪他去玩滑板车。我们拿着滑板车到楼下去比赛。到了楼下,我和弟弟比赛滑滑板。我滑呀滑,很快就到了终点。到了终点,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我的后面。

 【评价】  该同学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有地点、人物、比赛过程,有结果,标点应用的也好可以,语句也比较通顺。这对一名三年级学生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对这个作文片段应对于较好的评价,等级应为“优秀”

 【修改建议】  评价学生作业也不能一味着迁就,在鼓励的同时,要指出他们的缺点,本片段我认为一个能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首先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有一次”可改成“有一天或具体的某一时间;人物要交代清楚。如:

“弟弟”是谁家的?让我陪他滑滑板,就应事先有准备,带着滑板来;比赛要有场地,要有规则,其次,比赛结束后看弟弟要回头,因为弟弟在他身后。

 
11、自我来到这个世上,一位女性又多了一种身份—妈妈。我的降生,给妈妈带来了一瞬的苦痛,也给妈妈带来了喜悦的泪水,还有那将今生今世刻在面孔上的黑斑。
幼时,不知痛痒,趁妈妈不注意,我便颠簸着跑到了马路中央,看着高大的汽车,莫明的恐惧涌上心头,便嚎啕大哭,妈妈发现了我,踉跄地跑来,用双手紧紧搂住我,眼里的泪水不断地向外涌,那时我不知她在告诉我什么。
   答案:自我来到这个世上,她便多了一种身份—妈妈。我的降生,给妈妈带来了整日整夜的苦痛,还有那深深烙印在她白皙双颊上的棕褐色的斑点,可是也给她带来了喜悦的泪水。
幼时,我不知痛痒,趁她不注意,跑到了马路中央。看着高大的汽车疾驰而来,莫名(明)的恐惧涌上心头,我吓得嚎啕大哭
妈妈惊恐不已,跌跌撞撞地朝我跑来,颤抖着双手紧紧搂住我,眼里的泪水不断地向外涌,而那时的我却是懵懂的幼童,竟丝毫不觉她对我恍若生命般的珍视。
(那时我知道妈妈还比我伤心。)

 

12、有一篇写城市的繁华和热闹的作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马路上车辆很多,行人很多,橱窗里的商品很多,大卖场的顾客很多,美食天地里的客人也很多。”  

  短短一句话里,连用五个“很多”,让人读起来很没有滋味。当老师要求作者再修改这句话时,有个同学改得很好: 

  “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卖场里的顾客熙熙攘攘,美食天地里更是座无虚席,顾客盈门。”  

  这里的“车水马龙”指车辆很多,“摩肩接踵”写行人很多,“琳琅满目”形容商品很多。同样描写顾客很多的,分别用了“熙熙攘攘”、“座无虚席”和“顾客盈门”。这样改,不仅用词富有变化,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确切。 

13、还有个同学,在描写世博会开幕式的烟火时,是这样写的:  

  “……顷刻间,天空中通明透亮、五彩缤纷的礼花使人目不暇接。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像麦浪滚滚,有的像金雨阵阵,有的像银花朵朵,有的像红燕飞舞,有的像孔雀开屏……”  

  过了几个月,等到这个同学学会了积累词语,掌握了许多“像”的同义词后,他再看自己的这段话,就感到不满意了。于是,他对用词作了修改,只保留了一个“像”,其他的就用“似”、“好比”、“仿佛”、“恰似”、“宛如”等词来表现,因为这几个词所代表的意思和“像”相同,但变换使用,没有一次重复,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避免了用词的单调,使句子显得更有美感。

 

14、一个同学在改写小伙伴潇潇扶起摔倒的老奶奶的情节时,这样写道:

……正当我们玩得很高兴时,从远处传来“哎哟” 一声,潇潇拉着我的手,指着传来声音的方向说:“丽丽,咱们看看去!”我连忙拉拉她,摇摇手说:“别去了,好潇潇,咱们继续玩吧!”潇潇用力挣脱了我的手,头也不回地向远处跑去。“潇潇,潇潇!”我大声喊着,声音在广阔的天空中回荡,没办法,我只好跟着她。……(我劝潇潇不要扶老奶奶),哪知潇潇严厉地说:“你还是少先队员呢!帮助别人是少先队员应该做的,你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吗?”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简 评:这个片断中,编造的痕迹很明显:从文中可知,“哎哟” 是老奶奶摔倒后发出的声音,不会很大,不可能从远处传来。“我”大声喊潇潇的声音也不可能“在广阔的天空中回荡”。另外,段末潇潇的话及说话的语气,给人小题大作的感觉,与生活实际不符。这样的文章必须进行修改。

 

15、修改下面一段作文。     
       走进公园,感到秋天也许来了。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去公园画画。柳条迎着暖风猛烈地摆动,绿茵茵的草坪像铺了柔软的地毯。花都开了,还有淡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白色的玉兰花,还有紫色的丁香花。

答案: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去公园画画。走进公园,感到春天来了。柳条迎着春风轻轻地摆动,绿茵茵的草坪想给大地铺上了柔软的地毯。花都开了,有淡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白色的玉兰花,还有紫色的丁香花。(答案不唯一)

 

16、请你反复推敲下面一段话,然后用修改符号把它修改正确。(有3个错别字,2个错标点,3个病句)
  我写的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梧桐树”在作文竟赛中获奖了。晚上,我激动的心情翻开日记本。回想着发奖时的情景就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关切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励,争取更好的成就。”

答案:我写的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梧桐树》在作文竞赛中获奖了。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日记本,发奖时的情景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关切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