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习课和练习课的区别

(2014-08-21 19:47:47)
标签:

365

 复习课经常和练习课混淆,两种课型有什么不同?

    首先,时间安排不同 ,练习课是在新授之后,复习课则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其次,目标定位不同 ,练习课重在双基的巩固,应该围绕重难点设计练习,落实“双基”巩固提高,按“简单-复杂、单一-综合、基础-发展”的顺序展开练习,复习课起步要简单,基本的东西过关了,再开始联系提升,重在系统整理方法提升。

    以往,我们一直认可这样的定义——数学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和综合运用,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数学课。从以学定教的角度来看,似乎缺少了一份“学生参与”缺少了一份“自主发展”。

    复习课的基本功能应该定位在“理”、“联”、“练”、“延”,既要查漏补缺,也要温故知新;既要提升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适当拓展延伸、触类旁通提高思维能力;既要形成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也要建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既要关注双基的落实,也要关注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落实。

    所以,复习课的两条主线一是理,二是习,即整理与复习。复习课的两种课型一是先理练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回忆再现,梳理沟通,在系统化、结构化后再联系;二是边理边练,整理与练习交替进行。

    基于这样的认识,采撷了几个精彩的复习片段设计:

    1.图形的运动复习整理课

    以三种运动的联系及各自特征为主线展开复习,将三种运动借助一个提醒放在一个格子图中:

    问1:三个梯形分别是由1号梯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问2:这里的三种图形变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用好五上总复习第一题

 

27×3=

2.7×3=

2.7×0.3=

2.7×0.03=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分类,你怎么分?

27×3=

2.7×3=

2.7×0.3=

2.7×0.03=

27×3=

2.7×3=

2.7×0.3=

2.7×0.03=

目的:沟通了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联系,算法回顾

目的:积变化的规律,小数乘法的含义

    然后复制到小数除法中去。

    好的材料,就是这样简单、多层利用。

    3. 因数倍数的复习

  (1)因数和倍数概念回顾

( )×( )=12 1×12=12 2×6=12 3×4=12

看着这些算式,你能说到什么知识呢?

1.2×10=12 18÷2=9 你也能说吗?

你能用a、b、c三个字母写一个表示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式子吗?请试一试。

(2)一堆数据分类中复习数概念

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按是否是2的倍数分;按因数的个数分——将2个集合图并列展示

使学生生成:偶数不全是合数、质数也有奇数和偶数等。

(3)提供百数表

    奇数偶数不同色块,清楚发现间隔排列;再将质数合数也不同色块,出现与奇数偶数部分重叠

    复习也离不开好题的练习,然而设计好题是极为不易的。数学习题除了关注双基,也要关注学习过程的体验。我记录了王老师设计的关注过程考察知识的理解能力的三道好题。

    1.借助下面的长方形,想一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我是这样想的:长是5,表示一行可以摆( )个小方块,宽是3,表示( ),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可以列式为( )。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 )。

    2.统计图

(1)两组数据,先根据数据选择表1表2分别适合哪种统计图。

(2)根据表一绘制一个扇形统计图,算一算,再在圆上画一画,在图上标出各部分数据,在横线上协商统计图的名称,可以用草图,但尽量画得准确。

    3.因数与倍数

29、5、1、16、21、48,按他们各自因数的个数,分成三类填入集合圈中。(若说按质数和合数分类,孩子都会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育小故事
后一篇:深层剖析教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