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2024-11-27 01:53:21)
标签:

嵩山塔林达摩洞

少林寺

分类: 旅游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下山来到达少林寺西约300米山脚下的塔林,这里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面积2.1万余平方米。因塔累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状各异,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被称为“塔林”。
1996年11月20日,少林寺塔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含少林寺塔林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塔林内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1至7级,高度都在15米以下,最多层级为7级,即世称的“七级浮屠”,大都有塔铭和塔额。塔的造型种类繁多,制式多样:按平面形状分,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圆形等;按形制分,有密檐式、堵波式和喇嘛式等。少林寺塔林保存了自唐贞元七年(791年)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之间的各代砖石墓塔241座。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1至7级,高度都在15米以下,塔林中的塔大多数是用砖石砌成的,塔体上往往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浮雕。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有古塔数量最多的墓塔林,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库,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顾安正公塔,建于1990年冬,为六边形七级砖塔,塔高11.4米。正公,名行正,号愿安,1987年圆寂,为少林寺第二十九代主持,被尊为“少林寺第二代中兴之祖”。右边是小山和尚塔位于塔林中南部,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春,为喇嘛式砖塔,高10米余。塔基须弥座硕大,呈六边形,中间束腰处四周有砖雕图案。塔身为一瓶状体。小山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为明代建筑工艺的代表作。小山和尚是明代嘉靖皇帝亲自任命的少林寺第24代方丈,其最大功绩在于率领50名少林僧兵奔赴东南沿海与当时的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共同抗击倭寇。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第三十代主持素喜法师寿塔,素喜长老13岁出家到少林寺,他不仅精通佛禅,更具出众武术才华。长老现有中外门徒3万多人,还培育了享誉世界的德扬法师等一批大师级人物。2005年,素喜法师81岁的寿辰,少林寺为了帮他庆祝寿辰便在塔林建造了一座寿塔,这座有巨大“寿”字的7级石塔巍然耸立,上面刻有素喜长老的画像和尊称。据少林寺德扬法师介绍,塔林中的塔包括3种,即衣冢塔、骨灰舍利塔及寿塔,其中寿塔是为表现或贡献特别突出的在世者修建的,为素喜长老修建的寿塔是少林寺200多年来为活人所立的第一座寿塔。左为月舟禅师载公寿塔,建于明正德十六年( 1521 ),为六边形七级密檐式砖塔,水磨砖砌成,塔高约十二米。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坦然和尚塔位于塔林东南边,建于明万历庚辰年(公元1580年),为喇嘛式砖塔,是一座砖石结构塔,由九层青石石雕组成,分别饰有覆蓮、人兽、花草、猛狮、八卦图、云盤式相轮下面的佛教八宝、纽带及其它图案浮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塔身为品瓶状,约占塔高的一半,正面为象征性的石门,形式秀丽,雕工精巧,是中国古塔中的珍品。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清 顺治九年钦依祖庭大少林禅寺曹洞正宗住持第二十七代祖师寒灰喜公大和尚舍利塔。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离开塔林不一会就到了少林寺祠堂,创建于元末或明初,明末战乱时倒塌,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建,后逐渐成为祭祀少林寺僧祖之地,现在祠堂内供有元代曹洞始祖裕公等僧祖的牌位4个。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远处五乳峰顶有一座高大的汉白玉达摩像,是1995年由数百名佛教徒捐资修建。在达摩坐像西约50米处,还有1984年嵩山管理局修建的 “息缘亭”一座。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其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后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葬于空相寺。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此处前往达摩洞。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西北约两公里五乳峰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深约5米,宽约3米的天然石洞,这就是达摩面壁九年处,人称“达摩洞”。达摩洞外这座向南的石坊,为明代万历甲辰(1604)乾清宫监、提都河南等处矿务的燕都人胡滨捐资所建。石坊为二柱单孔庑殿顶建筑,高4米,宽2.2米。石坊南面横额刻“默玄处”三字,北面横额刻“东来肇迹”四字,均为乾清宫监胡滨于万历甲辰孟春所题。石坊造型很精巧,上部雕有瓦垄,下刻斗拱,横梁刻有精美的“二龙戏珠”“双凤朝阳”浮雕。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石洞深约7米,高宽3米余。达摩洞的三字是著名书家画家张千恣墨宝。碑刻三通,一为明万历乙巳(1605)立的《创建凉殿坊牌碑》,一为乾隆二年(1737)立的《达摩祖师开光碑》,另一为民国五年(1916)立的《达摩佛祖碑》。实则我只看到洞口左边的《创建凉殿坊牌碑》。据清代景日昣撰写的《说嵩》一书中记载,在达摩洞的左上方,原有一小石塔,早已毁。周恩来先生曾在其诗作中写道:“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诗中所说的“面壁”就是指达摩大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故事。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达摩洞颇阴凉,入洞之中,有寒冽清冷之感。 洞内台上原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现只有达摩像留存。相传达摩洞以前叫做火龙洞,是火龙真君修炼的地方,达摩来时,火龙真君已经升天,达摩就借此洞参禅静处、面壁修行,九年后精影入石,在洞内石壁上竟然也显示其影像,后来僧人们还把这块印有石像的石壁揭下来保存到少林寺中,现在石壁上还遗留有高1米多、宽约60厘米的凹槽,即是当年挖凿达摩面壁影石的痕迹。这块石面就是“达摩面壁影石”,当年凿下收藏在初祖庵中,后移至少林寺藏经楼上。1928年,直系军阀与国民军石友三激战少林寺,石友三火焚少林寺,烧毁了法堂、天王殿、大雄宝殿,并烧毁藏经楼,击碎达摩的人影石面。少林寺储藏的全部藏经也在石友三的那次炮击下付之一炬了。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洞外西边石壁上有明代长恒县人苏民望题刻七绝诗一首:“西来大意谁能穷,五乳峰头九载功。若道真诠尘内了,达摩洞应自欠圆通”。这里洞内洞外各有修行的尼姑,但奇怪的是同是出家人,却里外有别,都是着力宣扬佛法的同时,要让你开悟捐功德,里面捐了,外面还是要捐,好像不是一家人,后面问了少林寺和尚,原来这里并不属于寺庙管理,这就难怪了,不捐的话,感觉态度转变很快,一切都不尽然了。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回望少林寺。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下山的路漫漫,这里建议大家不要看路标,显示1.8公里,走下来没有4公里时不可能的,来回足要近2个小时,时间计划不好,少林寺就去不成了。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初祖庵。初祖庵,又称“达摩面壁庵”,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为纪念初祖达摩而建,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初祖庵主体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剪边顶,出檐深远,檐下置硕大斗拱,明间安板门两扇,两侧次间辟直棂窗,前檐下立六根满雕卷草、飞禽图案的石柱,殿内石柱四根,雕刻天王、盘龙等图案。梁架为砌上明造。东、西山墙和后墙壁上均有彩色壁画。殿内供奉着达摩像,并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回至少林寺外,远处就是甘露台,这是一座高约10米的土台,又名译经台。据《少林寺志》记载:南北朝时,少林寺创立者天竺高僧跋陀在这里翻译《十地经论》时,天降甘露,因而得名。明代修造“甘露殿”,现在仅存殿基。现在此建观音菩萨圣像,高7.8米,重100吨,通体为白色大理石雕刻,观音圣像右手掐指,左手持宝瓶,立于莲花石座上,面色庄严慈悲,栩栩如生。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回到少林寺。嵩山少林寺建立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天竺(印度)僧人跋陀为了传授小乘佛教来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礼遇。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了少林寺。因寺庙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永平元年(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设立翻经堂翻译经书。之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四分律》等师说,经多代发展,后世最终形成四分律宗。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北周时期,武帝采纳还俗沙门卫元嵩删寺减僧的建议,在建德三年(574年)下令禁止佛教传流,史称北周武帝灭佛,少林寺毁坏严重。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静帝恢复少林寺,将其改名为陟岵寺。隋文帝崇佛,复改陟岵寺为少林寺,并赐给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再加上其他赏赐,少林寺成为拥有百顷良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眼前就是山门,山门奉敕修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原以天王殿为山门)。明间作大板门,门阔3.10米,高2.58米。次间作直径2.06米的圆孔窗。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为面阔三间(11.87米)、进深两间(7.09米)、通高12.715米的单檐歇山式建筑。上覆以琉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驮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琉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垂兽、走兽等。这组清代建筑艺术构件,在少林寺已经不多,弥足珍贵。山门前有清代雕刻石狮一对,雄雌相对,怒目相视。雄狮前按一绣球,雌狮前蹄护一小狮。狮身高1.73米。狮身下的须弥座高0.45米,方形无雕饰,中高1.25米,四面有飞马、麒麟、游龙等古动物雕刻。两个石狮左右各相距11米处,有对称的旗夹杆石两座,座高0.85米。据说是明朝初年为嘉奖少林寺内月空和尚平倭寇有功而立的两根和古柏一样高的旗杆。山门“八”字墙外有明代嘉靖间所立东西石坊。
门首正中悬长1.93米,宽0.9米的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篆书有“康熙御书之宝”六字印章。据《少林寺志》载,此匾原悬在天王殿正门上方,在天王殿烧毁后移于此处。仔细看去,便可发现匾上的“少”和“寺”字下部笔触不协调,有后人修复的痕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为木雕韦驮护法神像。原龛及弥勒佛像文革时被毁,今龛及弥勒佛像为1980年重新修复。山门下为1.83米高的台基,门前有17级的青石台阶。1974年国家拨款,有文化部门对山门进行落架大修。山门两侧为面阔各一间的硬山式门庭。其前八字形墙砖,东墙内书“大乘胜地”,外书“嵩山少林寺”;西墙内书“禅宗祖庭”。墙字皆由1980年宋书范所书。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过了山门,便是甬道,两旁碑石如林,故称碑林。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少林素斋,单人套餐60元,两菜一汤,味道还可以。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少林药局,于1217年创建,主要以为寺内众僧及周边百姓诊断治疗为主要事务。最初拥有治疗各病的秘方百余方,至民国时已有各种论医著述百万言,药方上千方,但由于佛门戒律极少外传。 公元 2000年4月,《少林武功医宗秘笈》珍藏本问世,其中包涵了少林寺29代方丈行正大和尚临终前流传下的少林医宗秘方。2004年,少林寺重新恢复少林药局建制,并公布千余方少林医宗秘方,随后推出了部分产品,均以“少林药局”为注册商标。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碑林东侧为“慈云堂”,也叫碑廊。这里还是少林影像馆和少林书画院所在地,少林影像馆是少林寺与雅昌文化集团共同打造的、以弘扬少林文化为出发点的现代化影像交流空间。少林书画院是河南省第一个民间书画院,成立于1988年,开创了河南省乃至全国民间书画院的先河。慈云堂的前身为“慈云庵”,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建,在地藏殿之西,雍正十三年(1735年)整修少林寺时,迁至今址,并改名慈云堂,后遭兵乱复毁,现建筑为1984年重修。今存入口券门上“慈云堂”门额及门侧对联“谁开东土西方法,人在千崖万壑间”。原立于庵内的几通重要碑刻今保存完好。
慈云堂中间大殿中有一幢楼阁,观音阁。为2000年后所建,亭阁殿内供奉着一尊端坐在千朵莲花之上,高5.08米的金丝楠木四面千手观音菩萨金像,雕像前后左右都有一个佛首和1000只手,每只手上还都托着一尊更小的佛像。(三界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的环境,包括欲界十四种、色界七种、无色界四种等),2005年雕于慈云堂(观音阁)内,院内环廊之中共保存有历代碑刻百余通,其中,除前述诸碑外,还有北齐天统二年(566年)造像碑,及唐永淳二年(683年)九月武则天《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等珍贵石刻文物。《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的背面,还刻有金大安元年(1209年)七月所刻的《三教圣像》图,该图为线雕的儒释道三教圣像,图中间的人物为佛祖释迦牟尼,左边为儒教始祖孔子,右边为道教始祖老子。此画像为近代太远儒林世显周臣外孙、少林寺僧人书画家祖昭所绘,画像上部刻唐肃宗李亨皇帝撰的《三教圣像赞》文。碑铭以赞和图的形式来阐述三教合流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少林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博大襟怀。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锤谱堂,位于少林寺第一进院落西侧,原名为达摩西来堂,又称少林寺西院、西来堂,原为少林寺僧真喜所创建,是近代少林寺周围的十八堂门之一。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放火焚毁,1985年重修时扩建为长廊式四合院, 后又在院中新建达摩祖师堂,内供达摩祖师雕像。锤谱堂四周为四方形长廊院,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展示了少林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绩和武术活动等内容,共展出了14组216个锤谱像。现在这里是少林禅修中心和少林功夫段品制接待处。堂内有2000年后所建的药师阁。阁内有2005年雕造的玉质四面药师佛端坐在高大精致的莲花座上,通高8米许。结跏趺坐,造像大气精美,是不可多得的雕塑精品。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天王殿,原为少林寺建寺时的山门,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少林寺奉旨敕建新山门,原山门遂改建为今天的天王殿。天王殿,面阔5间,进深4间,大殿中有正、中、后三道门,应是当年作为山门时的三门结构。大殿左右两侧还开有带硬山琉璃瓦的顶的单间掖门。殿前的左右两厢立着哼哈二将,均上身赤裸,怒目跣足,狰狞可怖。中门之上高挂“天下第一祖庭”匾额,为乾隆御笔。匾额落款“御笔”,下方还有一圆一方两印乾隆戳记。
过中门,正殿左右两侧塑有四大天王神像,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是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过了天王殿后就是甬道,东西两侧有多品碑刻,东为11通,西有13通,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石碑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大雄宝殿,是少林寺的主体建筑,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创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原建筑焚毁于1928年的火灾,1984年在原址上重建。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高19米。之所以叫大雄宝殿,是因为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其德号为“大雄”。殿内位居中央的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面是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右面是未来佛阿弥陀佛。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鼓楼的高度与形制与钟楼同,位于大雄宝殿的西侧偏南处,与钟楼相对。鼓楼的前身为转轮阁,完工于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少林寺时,重修后的转轮阁因置一面巨鼓于楼上,遂改名“鼓楼”。鼓楼在1928年同样遭火灾焚毁,现鼓楼是1996年~1998年重建完工的。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钟楼,位于少林寺的第二进院落,在大雄宝殿东侧略南处,面阔、进深各为三间,上下四层,高十丈,歇山楼阁式建筑。始建于元顺帝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1994年按旧制在原址重建。大钟铸造于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为铁钟,1995年按原型重铸时改为铜铸,高2米,口部直径1.7米,重6.5吨,钟楼一层的佛台上供奉着一尊铁铸的地藏王菩萨像,像高1.75米,身披袈裟,胸部袒露,双目微闭,以跏趺坐势坐于莲花宝座上。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藏经阁,其前身是少林寺的法堂,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约为公元1345年,原建筑连同宝贵的经藏和珍贵的文物全部焚毁于1928年民国军阀混战时的兵火之灾中。1992年按原制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朱壁绿瓦,斗拱飞檐,画栋雕梁,九脊歇山顶的雄伟殿堂。佛龛上供奉着一尊长7米,重16.5吨的巨型白玉卧佛,是缅甸的杨光佛居士于1997年所赠。少林寺的“藏经阁”匾额,是由赵朴初先生题写,“藏”字少了两笔。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藏经阁北上,登临高阶,有垂花门楼及东、西掖门。据寺碑记载,少林寺垂花门楼当创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之前。此楼毁于1928年兵火,是这次劫难中毁掉的最北面之古建筑,今三门是2004年重建的。少林寺垂花门楼为面阔一间、进深一间的悬山卷棚顶建筑。垂花门与两掖门之间壁上书写“法轮常转,日月增辉”字样,门下有石阶14级。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西寮房,僧寮是指“僧人的宿舍”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出前廊建筑,是常住执事僧起居和处理佛事活动的场所。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方丈退居,坐北向南,面阔三间,出前廊,为硬山式建筑。方丈退居是离任后的方丈住所。退居室前有对联“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磬悠。”门额上写“空中空”,现在是少林文化法物宣传地。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
方丈室走廊东边,悬挂着一口元代铸的重达330公斤的铁钟,钟面铸有“至元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并有住持嗣祖传法沙门息庵”和日本留学少林寺僧人“书记邵元”等人的名字。这是中日友好的珍贵文物证明。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廓然堂又名官厅,《少林寺志》云"廓然堂旧在方丈东,南向。明巡抚蔡汝南建,沈荃题额,今废"。今门额改题"静中静",为少林寺二十九代方丈行正法师(1914-1987年)圆寂前久居之所。厅外东侧的那棵凌霄抱柏,又有称卫茅抱柏的,称冬青缠柏的,称古藤缠柏的。虽称呼不同,但两棵不同种属的树相互依附,共同生长,实乃少林寺一绝。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东寮房,与西寮房一样为方丈院的东、西厢房,各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出前廊建筑,是常住执事僧起居和处理佛事活动的场所。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普贤殿,位于文殊殿西对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房。此殿1928年遭焚毁,1985年重建,殿内供普贤菩萨像。殿内正中为1995年塑的普贤菩萨骑白象。在殿的北壁下,有明代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开封府周王赠送的一尊白玉阿弥陀佛像,工艺精美。殿内目前有旅英画家王迦南夫妇共同绘制的大型重彩工笔壁画“千叶莲花”。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少林功夫寺内演出地,问过主事,现在是免费观看的,表演时间为整点:下午3点、4点、5点,每场表演30分钟。少林功夫自成体系,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据历史文献记载,少林功夫是历史悠久、体系完备、技术水平最高的武术流派之一。根据少林寺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历代传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数百套之多,其中流传有序的拳械代表有数十种。另有七十二绝技,以及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门类独特的功法。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类别和难易程度,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庞大有序的技术体系。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最合自然规律的,才是最合理的。少林功夫就是以此为理念,不断地去芜存精,创新发展,形成了最为合乎人体自然结构的运动,使人体潜能得到了高度发挥。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达摩造像碑由日本宗教画法学院、禅画家协会捐资建造,是在中国南宋时期绘制的《达摩只履西归图》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设计、选用上等青石精雕细琢而成。碑高4米,宽1.5米,石碑上的达摩灵光四射,背后有十一尊乐伎天,手持笙管乐器,神态各异。碑刻雕琢工艺细腻,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原画作的精神风韵,有着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西侧的地藏殿,与观音殿对称,创建于清初。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外有明柱四根。殿内正中为地藏菩萨及一老一少侍者——闵公、道明像。该殿于1979年重建。殿内正面及南北侧墙上有玉雕壁画,正面壁画高2.5米,宽25米,根据《阿弥陀经》创作。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此后还有塔林,但未开放。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古朴的街灯。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千佛殿,又名毗卢阁、毗卢殿、千佛阁、西方圣人殿,坐落在立雪亭后宽阔壮观的大月台上,是少林寺最后一座殿宇,也是寺中最大的殿阁建筑。该殿创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主持这一工程的是“钦命河南少林寺创建千佛阁兼权方丈第二十六代静庵大师”,可见此阁是明朝皇室敕建的工程,其规格之高是可想而知的。但经过明、清多次维修,特别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大修之后,该殿建筑面貌已经改观。从今阁北面保存的一列柱顶石可知,原阁似有廊子之类的结构。新中国建立后对此殿进行过多次维修,使这座古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殿前有大型月台一座,台高1.65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月台壁面为考究的石雕须弥座形,上面周边置有雕工精细的望柱栏板,正侧三面筑垂带式踏跺。正面踏跺中部以巨石雕出御路(也称神道,宋称陛路),长3米,宽2米,上雕有“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及山水祥云等传统图案。整座月台工艺精湛,规制极高,疑为毗卢阁初创时之原构。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殿内中部现存有清乾隆十五年制的约6米高的大型木雕佛龛一座。其内供奉之本尊为高2.5米的明代铜铸毗卢佛坐像,佛坐于莲花座上。佛、座工艺皆臻精绝。木龛上方悬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弘历皇帝御书“法印高提”横匾。殿内前金柱上有和御匾同时制的弘历皇帝“山色溪声涵静照,喜园乐树绕灵台”对联一副。整个殿宇突出了毗卢佛的位置。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五百罗汉朝毗卢》彩色壁画。画幅总长42米,高7.5米,面积为315平方米。壁画共分45组,计有495个罗汉。这五百罗汉壁画,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浑然一体。此壁画为禅宗生活的充盈写照,乃国内佛寺壁画之精品,是少林寺现存的诸多壁画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者,为少林寺镇寺之宝,更为传世无价之宝。此殿地面有四排脚坑,每排12个,共计48个凹坑,人称“站桩坑”,相传为寺僧在此习武留下的脚坑。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立雪亭,最晚创建于金元时期,现存建筑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重建,1980年重新修缮。为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高8.829米。建在二丈高的石砌台基上,四周石栏围护,前有27级垂带式石阶可供上下。立雪亭,原名初祖殿,又称达摩亭。据说,立雪亭原先是初祖殿两侧的亭子之名,但后来两亭子尽毁,立雪亭的匾额就被移至初祖殿,于是初祖殿即成今日的立雪亭。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亭前甬道东侧立一石碑,上书“立雪亭”三个大字,碑背刻明嘉靖十年(1531年)《营造祖龛记》碑文。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大连孙延富随缘百万铸造的武功禅帝圣铜像,看着就像龙龟背上的达摩铜像,铜像长4.2米,宽1.6米,高3.9米,重4,058千克。2020年7月22日,经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工作人员审核,该铜像被确认为“世界最大的达摩龙龟铜像”。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观音殿,又名“白衣殿”,建于清代初期,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外有明柱四根。殿内供有观音菩萨圣像,两腿盘坐,二目微合,端庄慈详,两侧侍立的是善财和龙女。观音殿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1919年重修,1982年又翻修,并加固了壁画。殿内东、南、北三面墙壁上均绘有不同内容的壁画,极具文物价值。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文殊殿,位于立雪亭东侧,面向西,此殿1928年被焚毁,1983年重建时更名为“文殊殿”。殿内供有1995年所塑的文殊菩萨座下骑青狮像。文殊殿内靠北壁玻璃柜内供有“达摩面壁影石”,高1米,宽0.5米。面壁石1928年被毁,1980年依照影像重制。文殊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有外廊,硬山房。门外悬吴栋梁1995年书写的“文殊殿”牌匾。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下平台处的开光法物售卖处。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垂花门楼处的碑刻。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禅武堂,这里是演习少林传统武术的地方,由少林寺武僧执教,当然来此学武也是要付费的。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禅堂,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原在藏经阁两侧相对,有东、西禅堂各五间,1928年毁于兵火。《少林寺志》称“东禅堂,在厨房北”,“西禅堂,在库房北”。而厨房与库房分别在大殿左右,由此可以确定,东西禅堂即今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之前院中部相对之两厢房。1981年在原东、西禅堂的原址上复原重建,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出前廊硬山式建筑。原东禅堂改名香堂,而西禅堂改称客堂。如今的少林寺禅堂位于常住院东北角的僻静处,是2005年在永信法师的倡导下所开辟的,恢复了传统的坐禅修行方式。禅堂坐北向南,中间为双扇门,常有布幕遮掩。布幕上面挂一块木牌,僧人在参禅打坐时,木牌呈现“止静”二字,意即任何人不得入内,不得发出任何响声。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徽府恩赐碑,明成化二十年立。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藏经阁前左边是《大元重建河南嵩山少林禅寺萧梁达摩大师碑叙》。这是后至元五年(1339年),少林寺住持和尚息庵义让(1284-1340)会同大都(今北京)上层僧俗人士,奏明太皇太后所立。该碑的背面,刻有《初祖菩提达摩来往行实之记》,是少林寺住持和尚淳拙文オ(1273-1352)编写的,记述了达摩一生。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行正扶植武术功高碑,1987年立。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大雄宝殿月台西侧的六祖堂,与紧那罗殿相对。寺碑多称该殿创建于明代。但据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等人在少林寺调查时发现的六祖殿前檐八角石上镌刻的一段铭文可知,该殿创建于金泰和六年(1206年),现建筑重建于1983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出前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五尊玉雕像。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元少林寺圣旨碑,元延祐元年(1314)孟冬立石,清乾隆十五年(1750)被埋于地下,1988年重立。碑颧高78厘米,碑座高51.5厘米,碑身高248、宽118、厚32.5厘米。【碑阳额刻汉字“圣旨碑”,阴额无字。碑阳和碑阴分别用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文、汉文刻蒙哥汗、忽必烈汗和元仁宗颁发的四道举旨。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大雄宝殿月台东侧的紧那罗殿,殿坐东向西,是少林寺为其护法神紧那罗王所建。殿前有木制明柱两根,殿内原供三尊2.6米高的持棍、妙法、持法紧那罗王像,中间为藤制紧那罗王像,左为铜铸紧那罗王像,右为铁铸紧那罗王像,三像甚为奇特,现仅存紧那罗王铁像。殿创建于明初,现建筑是 198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为面阔 3间( 10.59米)、进深 3架( 10.21米)的硬山式建筑。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香港爱国华商李兆峰先生捐款100万元重建的钟楼。楼前北侧要两通石碑,分别是“小山禅师行实碑铭”和著名的“太宗文皇帝御书碑”,也就是俗称的“李世民碑”。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小山禅师行实碑铭碑刻立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郑藩掌国事德庆王撰文,明世子朱载堉书并篆额。碑高2.37米,宽1.17米,较为高大。碑首雕有盘龙,底座为一巨龟,相当精致。碑文为行书,颇为流畅。碑文题《钦依住持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二十四世当代传法小山禅师行实》。碑额有篆书“小山禅师行实碑铭”八个字,小山参学门人成桂等立石。此碑背后就是1565年明朱载堉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此碑分为三部分,最上面是篆书标题《混元三教九流图赞》,标题下是赞语,赞语下刻三教九流图,画像的下方是曹洞宗宗谱,此碑刻于小山禅师行实碑阴,无疑也点明了小山是曹洞宗第二十四代正宗传人。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太宗文皇帝御书碑”,也就是俗称的“李世民碑”。此碑题额:“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字,字径为12厦米.系唐明皇李隆基御书。下为唐武德四年(621)太宗为秦王时赐少林主教碑原文,重刻在此碑上方。共39行.行八字,末行为4月30日.文中第五行有“世民”亲笔革签二字,亦为玺押。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在紧那罗殿西南,原有“御碑亭”,为亭阁式建筑,建于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内立乾隆御书“宿少林寺碑”。该亭于 1928年焚毁,仅存御书诗碑及亭子基础。《乾隆宿少林寺碑》,为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九月三十日夜宿少林寺时所作: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净,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重修少林寺千佛殿二佛殿暨二门碑记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达摩像。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现代碑记。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天王殿正殿四大天王神像。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电影音乐碑,《少林,少林》是由王立平作词、作曲的歌曲,作为电影《少林寺》的主题曲于1982年首次发行,由王炳志、赵高潮、杜瑞安、戴建明首唱,2019年12月,该曲获得最美城市音乐名片优秀歌曲奖。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1982年李连杰饰演的这部电影《少林寺》,当年这部电影风靡大江南北,成为银幕上的永恒经典,创造了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1.6亿的票房神话。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钟楼前《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牌楼南墙壁上有碑刻长1.1米,宽0.42米,立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碑文刻诗两首:一为唐白居易写的《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野屐田衣六七贤,搴芳踏翠弄潺湲。九龙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风飘管弦。强健且宜游胜地,清凉不觉过炎天。始知驾鹤乘云外,别有逍遥地上仙。”另一为元代偃师主薄郑棐题的《游少林寺》诗:“一重山隔一重云,一涧花藏一涧春。泉石任渠轻俗容,烟霞元自重高人。指开松影杖头湿,踏破苔痕屐底新。笑我青衫来归老,萧萧鞍马叹红尘。”碑文为楷书,无书写人。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江同志题写“少林文化,人类遗产”。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这棵拥有1500年树龄的银杏树,不仅见证了少林寺不朽的历史渊源,而树干上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小洞,更是成就了少林武僧“二指禅”的绝学神功。树前有美国华林寺陈培《归宗朝圣碑》,左边是2000年金庸题写的“少林秘籍,国之瑰宝,拜领珍藏,感何如之”碑。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功夫影片,一招199元,看下来还真有那么回事!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离开少林寺晚上可前往离此七公里的待仙沟,那里每晚八点有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票价199元起,演出项目投资1.15亿元人民币,由谭盾提纲艺术总监和音乐原创,梅帅元制作,易中天、释永信顾问,黄豆豆编导,阵容强大,实力空前。演出分为《水乐》《木乐》《风乐》《光乐》《石乐》五个乐章,演出规模宏大,音画一体,88架古筝的激情演奏,近600人的禅武演绎,春夏秋冬的景观变化,直指心性的佛乐禅音,奏响了一曲中岳嵩山的辉煌交响,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布景和舞美一流,但要看武术表演的则没有少林寺这边的精彩。这里顺便说下,寺内的表演多为僧人演出,寺外演武厅功夫则是塔沟武校学生演出,时间为每天早上9点开始,每小时一场,共4场,持续到晚上6点半结束,全程免费观看。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去过少室山,怎能不来太室山了,“离宫塔影”就位于太室山嵩岳寺内,原名嵩岳寺塔,该寺原为北魏宣武帝的离宫。
河南印象——嵩山少林寺!
卢崖墨浪。位于太室山东麓悬练峰下。此处有一巨大高耸的弧形山崖,一流泉从40米高的崖顶飞泻而下,形成巨大的瀑布,壮美非常。此外太室山还有万岁峰、嵩门待月的桂轮峰,峻极晓日的峻极峰,会善尘息的积翠峰下会善寺,这些都值得一去,愿下次能到此游玩,以一睹嵩山的峻拔崔嵬,壑深谷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