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2014-10-31 00:22:54)
标签:

榆林窟

3窟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普贤变唐僧取经图

25窟弥勒变观无量寿经

张大千

分类: 旅游

从东千佛洞出来吃过饭后准备去往榆林窟,此番瓜州之行,最为期盼的东千佛洞是失望而归,而本来没抱太多幻想的榆林窟却是惊喜不于。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路上品尝了瓜州三绝之一(锁阳酒、瓜州瓜、双塔鱼)的蜜瓜,瓜州出密瓜已有3000多年历史,周穆王宴请西王母及诸候即有瓜州密瓜;早在唐代,此地就已使用“瓜州”一名。后来更名安西后更因为此瓜而改回瓜州。瓜州蜜瓜因雨水少而质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闻名天下。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经过近一小时路程我到达瓜州城西南约70千米的踏实河(榆林河)峡谷两岸,这里就是榆林窟,俗称万佛峡。榆林窟同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同为姊妹窟。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3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2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榆林窟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甚至认为唐蕃会盟的会盟寺(gtsigs-kyi-gtsug-lag-khang)其地就是榆林窟所在地。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左上的木屋就是榆林窟最后一任主持郭元亨的住所,当年他虽被匪徒烧伤全身落下残疾却矢志不移保护住了榆林窟镇寺之宝——象牙佛,可敬可佩啊!旁边的佛塔为西夏建筑。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这里变是当年供奉象牙佛榆林窟大佛殿,现为榆林窟第六窟所在地。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6窟大佛殿里以高24.35米的大佛佛像出名,其从唐代起经历代重修,全身金箔敷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而第11窟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哑罗汉,上身前倾,张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灵活现,堪称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而当年的象牙佛现在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造像为便携式佛教用品,用两片象牙雕成,由合叶相连,可开合。合上是一头圆雕大象,身驮持塔、衣着华丽的人物,表现“八王分舍利”;打开则每片各分27格,依次浮雕佛传故事。其中的人像、动物、车、塔等,总数近300个,局部尚留彩绘痕迹。整件除顶部有残损外保存完好。研究者对造像所表现的佛传内容基本明确,但对其制作年代和地点尚说法不一。阎文儒先生认为它是7、8世纪到11世纪左右印度巴拉王朝的作品。也有观点认为它制作于6—8世纪,根据大象脚下底座的壸门和使用马镫等汉文化特征推断,可能是唐代僧人(一说为玄奘)从印度携归,据说象牙佛世上有两尊,由同一根象牙雕出,另一尊留存国外,安西县博物馆存有复制品,与原品毫无二致。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榆林河西崖的洞窟出于保护目的没有开放。今年的普通开放洞窟有:第5窟(调节窟)、第6窟、第11窟、第12窟、第13窟、第14窟(调节窟)、第15窟、第16窟、第17窟(调节窟)第19窟、第23窟(调节窟)、第26、27窟(调节窟)。特窟有:第2窟:100元/人第3窟:150元/人第4窟:100元/人第25窟:200元/人。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榆林窟是仅次于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宝库,约占莫高窟壁画总面积的九分之一,其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有场面宏大的巨幅经变画,形象生动的单幅佛像画、装饰图案和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有一定数量的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现实画面。从唐到元,历代都有佳作,其中第25窟的唐代壁画,更是世所罕见的珍品。其的壁画及彩塑,尤其是西夏时期的,艺术价值之高甚至超过莫高窟。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谷边两壁古老的洞窟沧桑古仆,沿河上游的水库是这里老百姓的生活用水来源。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不知铁栅栏里是何洞窟,这里保护还不错,听说是李嘉诚捐资赞助的,洞窟的门也全部换成铝合金门,就是进去参观时要寄存相机比莫高窟管的严,16:30停止售票,说是开到17:30,但17:00点就封存钥匙,敦煌研究院的车就来接人了,我16:00到只能看两个窟了,可惜啊!这里应该明确说明啊,也许是学术研究重于旅游开发,这里不太重视一般游客,不像莫高窟商业气氛浓郁。不过也好,游客少可以静静的看了。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茫茫戈壁,想不到有此种圣地,在解说带领下我开始了榆林之旅,解说专业素质不错,服务很好,给我的印象是最好的。
首先看的是特窟——第三窟。(以下图片皆出于网络,榆林窟数字化工作才开始,资料有限,还请见谅)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第三窟是西夏时期的代表洞窟,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壁画风格独具特色。其室穹隆顶上画曼茶罗一铺,周围画边饰、帷幔、千佛。东壁中间画佛传一铺,两侧均画观音变相。南北壁中间各画净土变一铺,两侧均各画曼茶罗一铺。西壁门上画维摩经变,门两侧画文殊变、普贤变各一铺。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东壁北侧十一面千手观音,长3.90米,宽2.50米。观音头分三面,戴花冠,冠顶上又分为四层,其上数第一、二层皆一面,第三、第四层各三面。除上数第二面为怒相外,其余十面均作慈悲相。千手观音几十只手各持宝物,伸出角度姿势不同。画面四角画观音部众。
东壁中间长3.90米、宽2.15米,以释迦破魔塔为主体,左右两侧画八大灵塔。释迦破魔塔置于中间大塔中,魔王变成中国帝王形象,魔女着中国后妃衣装,魔军则貌似密教的恶神。塔顶装饰莲花藏,莲花每瓣上各有一小塔,塔中均有一佛。莲花藏顶上又有一佛塔。上方涅佛右胁卧在方枕上,身后弟子举哀。佛足端的摩耶夫人为中国老妇。两端有七佛一菩萨,应是过去七佛和尚未成佛的弥勒菩萨。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南壁东侧曼茶罗中央塔内为观音菩萨坐像。其头戴宝冠,冠上八臂化佛。坛城开四门有金刚杵。
西侧馒茶罗中央画八叶院九尊,中胎座上为大日一如来,周围为宝幢如来、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周围坐四菩萨。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此为窟东壁南侧的一幅“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画,是窟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的一铺作品,为汉密保存至今的珍品。其依据唐初由印度传法僧携入中土的《千手经》绘制而成,此画高3.70米,宽2.20米,面积为8.14平方米。观音像为五十一面,作宝塔形重叠,上下十层。用器物代替观音的手,图中内容丰富,整个画面中出现了166种器物,按照对称均衡的原则分布在观音像的两边,其中有41只手中的器物是根据天竺僧人不空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绘制的,其余的则是画家根据西夏社会生活场面和所见而绘制的,在图中画出了人物、动物、植物、建筑、交通工具、生产工具、乐器、量器、宝物乐器、兵器以及其它各种法物、法器。特别是图中绘制的“牛耕手、冶铁手、酿酒手”都丰富而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场景,在图中牛耕手绘在画面的左侧,农夫右手扶犁,左手扬鞭,两头健壮的耕牛一黑一白,顶上横置木杆,奋力拉动深深插入土中的犁头。这种二牛抬杆直辕犁的耕作方式,在西北农村一直沿用到今天,从图中可以窥出西夏统治着在占有广大的西北地区后,吸取了汉文化和先进的耕作技术,用牛耕地,发展生产,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不知耕稼为何物的游牧骑射生活方式。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舂米、杂技图。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北壁中间的《西方净土变》,这是西夏时期净土变中规模最大最宏伟壮观的一铺,净土变长3.84米、宽3.15米。中间后部正中须弥坐台上建重檐歇山顶大殿,面阔三间。殿左右接后廊,殿前庭院有两水池。池中各一座两层楼阁,前面还有一殿堂四面各接一龟头屋。左右各有一座方亭。在后部正殿内画了主尊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二胁待菩萨,其余菩萨、天人站立在后廊之中,庭院绿地上聚集着佛的十大弟子、八大菩萨、而十诸天、四天王、八部众等。图以阿弥陀佛为首的菩萨、弟子、护法、天人、圣众等众多人物形象繁密有序,建筑群庄严华丽,整个画面别致精巧,画风细腻,不失为一幅优秀的界画。
北壁西侧与南侧胎藏界八叶院相对,画金刚界成身会曼茶罗,其坛场之外左右下角各画一尊菩萨。在蓝色圆光里,菩萨头戴花冠,项似花环,左手攀附着柳枝,扭摆腰肢作舞姿。有树下菩萨之城,实际就是供养曼茶罗中的本尊如来歌舞菩萨。

南壁也有净土变,长3.70米、捆3.16米。净土变下是观无量寿经变。左右有乐舞场面。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此为西壁门南侧的“普贤变”,主像为普贤,南侧的普贤变上面的峨眉山典型的北宋水墨山水样式。峰峦磋峨,奇峰怪石,突兀崛起,山岩间峰阁错落,重檐叠阁,恢宏雄伟。普贤菩萨手持梵筐半珈跌坐于六牙白象的莲花座上,形象丰裕而秀美,神情恬静和善。白象四蹄皆踏莲花,光头的象奴紧拽缰绳,周围梵天、天王、菩萨、罗汉等护从。取经图位于左侧边缘的中部,自右而左画的是唐僧面临深渊,俯首礼拜,其后猴行者牵着白马,双手合十,仰天大叫,马背驮有莲花宝座,上置一包袱。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真没想到这里也有《唐僧取经图》,早知这样不去东千佛洞了。此图与东千佛洞比略有不同,自右而左画的是唐僧(头顶有灵光圈)、孙行者牵白马(马背驮宝物)。听说榆林窟第二窟的“水月观音变”壁画的右下角也有取经图,只是和此图位置不同。而解说告诉我第二九窟也有一《唐僧取经图》,上面还多了白衣人,看来《唐僧取

经图》共有5图了。(保存最好就是第三窟的这幅和东千佛洞那幅了,它们同是中国最早的《唐僧取经图》而出现时间比小说《西游记》早了300多年)而上面的孙悟空,其实并不是神仙,他原型是帮助唐玄奘偷渡玉门关的胡人石槃陀,老马则是瓜州人送给他的坐骑,原来他们真的生活在这里啊!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西壁门北侧《文殊变》绘于西夏时期。它无论从绘画水平还是艺术价值来说,是敦煌石窟同类题材中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西夏时期宗教艺术水平所达到的成就。《文殊变》在敦煌石窟中始见于初唐,现存132铺。

榆林窟第3窟的这一幅《文殊变》描绘了大小10余人,衬托以秀丽山川和茫茫云海构成神秘的山水风光。文殊师利菩萨手持如意,安祥地坐在青狮上。月轮般的身光和头光,衬托出文殊师利在画面的中心地位。文殊菩萨形象丰腴、俊雅、坚毅、沉静。身上的衣带随风飘起,轻轻地坐在狮背上,婀娜多姿,宛然一位温文尔雅、慈祥的贵妇人的形象。象征智慧、威猛的青狮足踏红莲,步伐劲健。为文殊师利牵狮的人称为“昆仑奴”。在唐代壁画中,昆仑奴多为面部扁平、眼大唇厚、鼻孔朝天、肤色黝黑、卷发等。而此幅壁画中的昆仑奴已变为虬髯胡服的西域武士。在文殊菩萨周围所描绘出的有头戴通天冠、冠带长垂、身穿青绿大袖皂袍、披巾、束绿色裙、佩璎珞,俨然中国帝王形象的帝释天;有高冠峨峨、捧持财宝的类似道教星官的毗那夜叉;有象道教中“铁拐李”的婆薮仙。他们神情怡然、错落有致地簇拥在文殊周围,仿佛在波涛滚滚的海上,在云雾茫茫的空中,疏疏落落、飘飘荡荡,汇成了渡海行列。画面远处的背景中,群峰耸立、奇石突兀、山峦楼宇,隐现于环山烟云之中。这便是《华严经》描绘的文殊菩萨的道场—清凉山,传说中国的五台山就是文殊的道场。此幅《文殊变》以大幅的水墨山水为背景,奇峰突起、雾锁山腰,古刹隐藏于幽谷、彩虹横跨于山峦,一道灵光从山洞中射出,使得所描绘的仙山琼阁愈显神秘而幽静。大山大水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技法的最高成就。整幅山水画构图采用中国画传统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将不同角度的人像和景物在同一平面和空间中自然地表现出来,体现了画史中所记载的“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的意境。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水中之鱼和海上之佛法在船。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从绘画的技法来看,整个画面都是在强调线描的造型作用和追求线描的艺术效果。敷色简略,只加轻微的晕染,同时大量地运用了素白底色和白描手法,闲雅清淡中又显现出华丽的气势。线描中有表现丰满而有弹性肌体的铁线描;有表现衣服转折有致的折芦描;有连绵多变的兰叶描;有表现丝绸光滑细致的行云流水描;有表现头发飞举飘扬的高古游丝描。所有这些线描清晰流畅,一气呵成,此图和上面有图堪称古代山水画的杰作。

看完第三窟,我们又看了榆林窟的另一座特窟——25窟,此窟被张大千称为敦煌壁画之最佳。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第25窟壁画除窟顶坍毁,前室和甬道为五代重修外,主室四壁均保存唐代原貌。主室前壁(西壁)门两侧为文殊、普贤变;右壁(南壁)为观无量寿经变;正壁(东壁)为八大菩萨曼荼罗;左壁(北壁)为弥勒经变。
正壁的八大菩萨曼荼罗,居中为卢舍那佛,着菩萨装束。八大菩萨现存文殊、弥勒、地藏、虚空藏四尊,密教图像的出现,与不空大师河西传密教有密切关系。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左壁的弥勒经变[《西方净土变》],以《弥勒下生成佛经》为依据绘制。画面的主体是弥勒三会。初会居中,成为画面的中心,未来佛弥勒置身于碧绿掩映的龙华树下,身后山石嶙峋,上方宝盖装饰华丽,法华林菩萨和大妙相菩萨左右胁侍,诸听法圣众、天龙八部围绕。其各种情景、故事,错落穿插绘在三会说法场面的周围,形成一幅内容详尽而又主次分明的宏伟构图。这铺弥勒经变,画风细腻,色彩绚丽,艺术造诣尤高,使弥勒世界在一片辽阔而优美的田园风光中,展现了美妙的人间生活和神灵变幻的世界,不仅是吐蕃时期的艺术珍品,也是敦煌艺术系统中不可多得的杰作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其摹本和下面的《观无量寿佛经变》作为敦煌壁画代表作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甘肃厅。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画工细腻,不失唐画风彩。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画面穿插绘有想象的弥勒世界的种种美妙事物。诸如道路平整、人寿绵长、一种七收、树上生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等,细看细节颇多,这里一一介绍。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弥勒佛在三会之后,偕弟子回出生地翅头末城情形,城下有罗刹扫城。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释迦灭度后,袈裟由迦叶保管,待弥勒下生后迦叶将袈裟交予弥勒。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一种七收。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弥勒经变中弥勒三会之初会弥勒佛之华盖。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弥勒初会说法。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弥勒二会说法。弥勒侧向坐,案上陈设袈裟,比丘静坐听法,案前有男剃度者,这是平民善财等正在受戒。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弥勒三会说法。案上陈设袈裟,比丘尼合什听法,前有落发后正在受洗礼的妇女。 右边为嫁娶图,一看就知是与民族婚娶。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听法神众。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右侧听法神众。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弥勒三会之初会之天女宝、象宝。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弥勒三会之初会之兵宝、马宝。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法华林菩萨和大妙相菩萨左右胁侍,诸听法圣众、天龙八部围绕。弥勒面前左侧为佛母梵摩越王女,率领宫娥彩女,削发为尼的场面;右侧绘有转轮王,率众落发为僧的情景。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弥勒净土老人入墓,那时的人寿八万四千岁,中途没有夭折者,女人五百岁才结婚,看着老人没有痛苦而入墓,周围人情感犹如今人。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婆罗门外道拆楼图。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极为难得的中古建筑内部结构图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右壁的观无量寿经变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绘制的。其中作为主体部分的“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经变的描绘并无二致,竭力刻画西方净土的繁荣景象。净土图的两侧绘有未生怨故事和十六观。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右侧的未生怨故事是《观经》的主旨,叙述频婆娑罗王当初求子心切,结下了未生怨。阿闍世太子长成后,将父王频婆娑罗囚禁深宫,断其粮水。王后韦提希身藏蜜面,璎珞盛果浆,探望国王,为其延续性命。阿闍世王发现后,盛怒之下几欲杀母,幸被二大臣劝阻。阿闍世因此同时囚禁父母。被幽闭的频婆娑罗王夫妇,由是一心向佛。壁画中情节自下而上,表现了未生怨故事。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左侧的十六观画面表现了韦提希夫人因未生怨缘由,决心皈依佛法,采用十六种观想的方法,往生西方净土。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画面上七宝池中现出一片宫殿楼阁,曲栏平台,气势磅礴,辉煌壮丽。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观音、势至菩萨分列左右,圣众围绕,庄严肃穆。佛祖身后有发哦幻化的小鸟与老鼠,这是小动物的第一次在佛经壁画中亮相,真是难得。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平台上乐队分列,演奏法乐;舞伎挥臂击鼓,踏脚而舞,巾带旋转,节奏激扬,迦陵频迦(美音鸟)亦拨弹琵琶,载歌载舞。圣众们沉浸在蕴含哲理的法音法乐的美感享受之中。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面容表情和动作刻画细腻。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此为难得珍品。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东壁残缺的八大菩萨曼荼罗。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卢舍那佛。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东壁北侧北方天王。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东壁南侧南方天王像。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西壁南侧的《普贤变》。壁画的右边有张大千当年来此临摹留下的题字:“辛已十月二十四日午后忽降大雪时正在正在临写净土变也”,他当时留下的名字已被人抹去留下:”十月降雪其不可笑“,想来是对其不满之人留下,大千先生将敦煌壁画传于世界,但有人认为其任意揭开表层壁画临摹底层真迹破坏壁画为敦煌不耻,谁是谁非已不好评判。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昆仑奴。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普贤坐骑——象。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西壁北侧文殊变。左边题记中的“随从唐镇使巡此圣迹”一语应是唐归义军悬泉镇遏使,可谓珍贵非常。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文殊菩萨。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驭狮之昆仑奴。
游走河西走廊——瓜州榆林窟!

普贤坐骑——狮

25窟外甬道旁还有夜叉鬼图,其骨骼筋脉清晰,其客观反应了当时的医学水平,可惜其他唐画后期被破坏了,但不得不说25窟为唐时吐蕃洞窟之杰作,全球无出其右。

       榆林窟虽只看过2窟,但感其艺术性极佳,保护极好,博大精深,是我所看过洞窟中最好的。几番比较我个人认为,以洞窟之丰富非莫高窟莫数,论壁画精美,榆林窟与之不相上下,却榆林游客较少保护更好,便于细细研究,敦煌壁画多有雷同,看过后觉得特窟之特在于其塑像壁画独一无二,有着不同时期的显著特点和艺术风格,自然不凡,建议喜欢的朋友可以单看特窟,特别是唐代壁画和塑像最值得一看,可谓盛世必出佳作。

       这里顺便说下,敦煌壁画和西安唐墓壁画的区别,前者以佛教故事为主,刻画多为佛像世俗性的东西少,且因为地处边塞民间神话传说不少,艺术价值很高。而唐墓壁画因为皇室所画内容多为皇家宫庭生活,反应的多为历史现实故事,很少有神话题材,且是大唐贵胄墓葬,壁画必为宫庭画师所做,画工精美,国宝级作品颇多,只是保存没有敦煌的好,但因为雷同者不多文物价值应该高于敦煌,看双方现在的安防就可以看出,前者是历史价值极高,后者敦煌则是艺术性强,不能简单的说谁好谁坏,两者都是我国的珍贵历史遗产,同是华夏文明瑰宝,敦煌众多,我还没能一一了解,愿他日有幸再访敦煌一览其艺术魅力,也祝愿中国壁画艺术发展越来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