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八岁,你还愿意花家里的钱吗

(2011-10-20 21:39:31)
标签:

肖非凡的博客

杂谈

生活感悟

18岁的日子

青春期

生活记录

    作为一个90后的孩子,今年我也踏入了十八岁的人生阶段。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顾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给自己有个计划,在自己十八岁的时间,一定要做出一件惊人的事情,并且自己要开始绝对的独立,不再花家里面的钱了。而如今,当年的计划算是不能如实的兑现了。我们常说:“计划不如变化”,这句话也并无道理,时间会冲淡一切,现实会打破一切。那些儿时的纯真计划,也只能被时间冲得无影无踪,可是心中也会产生一点点愧疚感。

    我是家里面弟弟,姐姐在18岁的时候已经在外面工作了,基本上不用家里面操心。也许正是家庭对女孩儿的歧视,让姐姐过早的独立起来。其实,我也想做一个独立的孩子,不想花家里面的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以前那些宏伟的计划,到现在却变得有难度了。生活的现实,打破了原本纯真的很多很多东西。我不知道究竟是自己太懂事还是自己有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需要去思考的。高中的学习生活也会显得很无忧无虑,不会去想过多其他的事情。可是,每当我问家里面要钱的时候,心里面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愧疚感。并且,随着自己不断长大,这种愧疚感变得越发的严重了。我不明白这种愧疚感是来自于何处?我只知道,父母养育了我十八年,在过去的十八年当中,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我总觉得欠他们的有太多,如今的自己应该要独立,要靠着自己去赚钱。

    或许正是平淡的生活让我有了过多的想法,在家庭生活当中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平淡的。父母唯一对我的寄托就是将来考上好的大学,找份好的工作。可能这也是众多中国父母对自家孩子的寄托,他们只是简单的为了自己好,从小到大都是以一种“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的教育模式。90后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当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说咱们90后也是社议论最多的一代。孩子的成长跟一个家庭,跟自己的父母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孩子长期跟父母一起生活,他就有可能成为父母性格,以及为人处事的复制品。我们身上就会有很多父母的影子,这也很正常了。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从小并没有太多的朋友。我希望整天黏在妈妈的身边,因为她可以给我保护和关爱,她这里才是最温暖的港湾。所以我很少跟着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在外面瞎逛,邻居都说我是个听话的孩子,总是待在家里,不用父母那么操心。但是,这也让我不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去感受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记得自己童年最开心的事情应该是骑自行车,可是没有人跟我一起,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也许是跟大人们待的时间太长了,我的性格以及生活上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形成了大人的那种模式。

    开始喜欢与大人待在一块儿,听他们聊天。其实在更多的时候根本听不懂他们具体聊天的内容,可是只是单单的喜欢跟他们待在一起。随着自己慢慢地长大,自己也开始有所变化了。开始有点儿离不开家,开始有点儿离不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父母会渐渐地感觉到,生活当中缺少了什么,没有自己待在他们的身边,他们总是会挂念自己。这是全中国大部分父母共同的特点,正是因为他们的当心和挂念,让我们的胆子变得很小。当我们在做一件事儿的时候,他们会操心得不得了,这也不能去做,那也不能去做。随着我们长大,父母也明白孩子长大之后必定是要离开家的。但是,他们会开始担心在外的我们,总是盼望着自己早点归来。自从自己到长沙参加培训班之后,妈妈对我的担心就更多了,她希望我每天都能给她打电话,但是她又没什么话说,重复来重复去也就是那几句关心的话。父母就是这样思念自己的儿女的,没有过多的言语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比不上日本的孩子,那就是他们早期的教育模式有所不同。虽然自己不太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可是他们的教育模式的确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中国的父母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了,从来就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吃过苦,所以个个都是经不起挫折的。如今自己十八岁了,我迫切希望可以找到养活自己的经济来源,可以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孩子,对这个社会懂得也不多,养活自己谈何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体育课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