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2017-10-30 16:59:35)
标签:

情感

历史

旅游

野蛮生长的时代在消逝,车轮在无可避免地向前行。 


有些老街旧巷淹没在飞驰的车辙里,成为过去的故事,远有武汉吉庆街,近有北京天意新商城。一些老街旧巷像拳击手,无时无刻不在与命运进行搏击,例如努力寻找生存的北京簋街,重新焕发活力的宽窄巷子。而正在改造中的十八梯犹如候车的工人,等待着装满工具的列车进站卸货。


簋街·北京的深夜食堂


这里曾是售卖水果蔬菜的自由市场,曾是第一家稻香村重新恢复的诞生地,曾是小饭馆云集的特色餐饮街,流行过家常菜、麻辣烫、红焖羊肉和麻辣小龙虾。这里是北京的深夜食堂——簋街。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鬼街”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簋街”的?大概没几个人能说得清。在很多8090后的记忆里,这条街就叫簋街,营业时间是24小时,是看完演出,宵夜的最佳场所,招牌菜是“麻小”,任何时候这里都“人满为患”,如果开车从小街桥这头到北新桥(不到两公里),至少得半个小时。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今年51日,簋街在经过了历时7个月的“刮骨疗毒”工程后第三次开街。


超大超高超亮牌匾和户外灯箱广告被拆除,颜色各异的门脸按要求重新设计,店门用来揽客的录音机、喇叭不见了,道路变宽变整洁,增加了人行道和停车位。

 

估衣街·大锤下的老天津


“先有一条街,后有天津卫。”这条街指的就是估衣街。


600年前,这就是一条从面料开始,到无所不有的服装商业街。泥人张、同升和、盛锡福、乐仁堂、中英大药房、八大饭馆等都从这里起家。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而如今,天津人提到“估衣街”三个字,不知多少滋味涌上心头。在照片里,它们“曾经在”;2000年“整修”以前,它们“曾经在”。2003年和2009年,估衣街两次整修“提升改造”,并重新开街。而今,除了当时“抢救”下来的谦祥益,街两旁多为整修的山寨建筑。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今天的估衣街如同历史剧场里的舞台布景,虽然几百年来剧目没有变,但是经过绘景师的修修补补、涂涂抹抹、拆拆改改,繁华面目早已作古。

 

吉庆街·武汉的记忆


在武汉,大智路和江汉路之间那条170米长的街巷,白天默默无闻,傍晚开始吆喝结伴,华灯初上时,这里油烟锅铲、二胡喇叭,风琴吉他,土洋混杂,活辣生香,一直闹腾到深夜,这种热闹持续了二三十年。


池莉曾在小说《生活秀》这样写吉庆街:所有的美丽与凄伤,快乐与哀愁,希望与绝望,无限与有限,都在里面了。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20093月开始,吉庆街启动改造,后因修长江隧道不得不在附近重建。吉庆街从“下里巴人”的热闹排档变成了“阳春白雪”的高档餐饮201112月,新建成的吉庆街开街,一度火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其实,到老吉庆街,吃饭并不是目的,人们希望去体验一种生活,老武汉来找回忆,外地人来看新鲜,从写字楼走出来的年轻人,可以在这里撒撒野。

 

平江路·姑苏城里的生活影像


800岁的平江路,至今还分明地保留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而且河流形态、街道建制与原先基本相仿。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20045月,平江路完成保护与整治工程。比起大刀阔斧的改头换面,平江路修旧如旧,更让人看着觉得舒服。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平江路还完整保留了人们真实的生活痕迹。


狭窄巷弄的人家,坐在院子里乘凉,蒲扇“啪嗒,啪嗒”的拍着,老人家对峙象棋旁若无人,邻居家窗户上的凌霄花藤爬过了隔壁的围墙,巷子口听到街坊自行车的响铃,儿时生活的的影像电影放映般闪过脑海,这不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吗

 

宽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


改造前的宽窄巷子并不突出它和小天竺街、暑袜街一类的成都老街小巷大同小异,很少有人知道宽窄巷子少城的历史。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2005年,宽窄街区重建工作启动。20086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宽窄巷子作为震后成都旅游恢复的标志性事件向公众开放。


作为灾后成都旅游的“新地标”,似乎想要传达的是与重建信心相关联的,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承诺:在这儿不仅能触摸到历史留下的痕迹,也能体味到原汁原味的“老成都”的“慢生活”。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如今的宽窄巷子成为历史城区改造中经典的案例。

 

十八梯·老重庆的真味道


一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了重庆有一个地方叫十八梯”。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随着重庆成为直辖市,整座城市仿佛一夜之间苏醒,奔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为了更适应商贸往来、货物的运输的现代交通需要,只能依靠步行的十八梯瞬间就成了边缘化的存在,加上重庆自然的环境使得现实生存的需要更为突出,十八梯走向没落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2017118日,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开工。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对于十八梯,有很多人有太多的不舍。


长长的阶梯旁是老式的居民楼,里边居住的人家被称为梯坎人家那里绿树成阴,电线又横七竖八,锅里菜香味儿和叶子烟味儿混作一团;那里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夹杂……

 

恩宁路·广州旧城改造的“伤疤”


恩宁路如它的名字一样,给人以安宁之感。


骑楼遮风挡雨,保护着往来的人。粤剧声悠扬,吸引着无数艺人前来寻根。西关大屋的兴盛到破落,在这里如时光胶片般一幕幕演绎。


这是“广州最美老街”,装满了许多老广童年的回忆,承载了一代老广的光荣与梦想。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2006年,宁静的恩宁路迎来了“狂风暴雨”,大量骑楼、西关民居摧枯拉朽般倒下,大部分老字号店铺迁走,许多商铺属于危楼不能营业,内街内巷里的旧民居也被打上“危楼”的标语。过去与小伙伴到马路边、巷子里玩弹珠、玩棋,或一同结伴到八和会馆听粤剧的日子不复存在。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2016年,恩宁路改造以“微改造”的方式再次拉开新序幕。

 

方浜中路·看懂上海


2016年,一份代表着黄浦区勇气与决心的《告居民书》,张贴在老城厢地区:我区豫园、小东门部分老城厢地区(东至中华路、南至复兴东路、西至三牌楼路、北至方浜中路的围合区域)被列为2016年上海市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地区。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现在走在这条1469的路上,时常会让人时空感错乱,古色古香的牌楼下,闹猛的是一盆参照便利店关东煮架势的麻辣烫,传统的腌腊行和新派的婚纱店遥相对望,正在消失的老城厢,与拔地而起的高楼一起书写着上海城市的演化史。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高淳老街·老南京的市井味儿


夫子庙和高淳老街虽然同处金陵,却各有各的味道。夫子庙有“六朝金粉”贵族气,而高淳老街,是市井人家的烟火味儿。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燕子三三两两呢喃低飞,长长窄窄的小巷,能殷出水青石板路,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的店铺,商人们做着小买卖,三两个孩子在嬉戏,几个老人坐在藤椅上似睡非睡,是听非听着半导体放出的戏文。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900多岁的高淳老街是江苏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并不为过。近年来,通过不断修缮改造,秉承“修旧”如旧原则,老街仍保持了昔日的风貌,依旧飘逸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五味什字·西安城里的药香味


五味什字,一个混杂着嗅觉、味觉而来的路名。就像这条街的名字一样,五味什字从过去到现在,透着一股生活的味道。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五味什字,味在何处?

在老居民的记忆中,“家门口的五味什字和与之相连的街巷,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饭馆。出门走不了几步,就能满足味蕾的渴望。”


这些老街再不去可能就消失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都在那!


这条街上曾经中药馆、各省商会云集,现在的五味什字中药堂没有了,会馆消失了,调料店也所剩无几了,老房旧房也所剩无几,失去了当年的古意。如今,街道宽广、高楼大厦,但细微处还能看出当年的痕迹,从名字还能知道它过去发生过的历史和故事。

 

没有人不愿意城市变得更好,可面对一片废墟,还是会不舍。不舍的,是藏在那一砖一瓦的记忆。

老街是有趣的。它闲适,不是因为杂乱无章,而是因为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在老友面前,自己总能找到舒服的状态。在一条街里如此,在一座城市里也如此。

所以,城市可以改变,但岁月积淀下来的那份人情和回忆不应该消失,因为那才叫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