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食品饮料王永锋】奶粉经销商和终端调研系列一
(2017-01-03 23:13:57)
标签:
swisse股票合生元 |
分类: 行业 |
调研对象:$贝因美(SZ002570)$
经销商1:雅士利、雅培、诺优能等
经销商2:贝因美金装、冠军宝贝等某省省代
核心观点:
1、(1)奶粉新政注册制出台,国产龙头较为收益。奶粉市场销售额1000亿,国内外杂牌将让渡200亿左右空间。县级市及以下市场大部分是国产,主要是贝因美、合生元、飞鹤以及一些杂牌(包括外资杂牌,占比超过60%),国际大品牌销量较小。县级以下城市线上购买较少,未来四五线城市网购会增加购买已经渗透到县级以下的产品,比如贝因美、合生元、雅培、伊利等。
(2)目前合生元、飞鹤渠道良好,将较为受益注册制,贝因美产品渠道正在调整,能否受益取决于公司新产品以及新渠道政策执行程度。
(3)奶粉新政标准高,其中配方奶粉预计中国乳企能拿到200-300个品牌,如贝因美理论可拿到14个品牌,实际预计初期只能拿到7-8个。目前飞鹤和贝因美工厂最多,最为受益,合生元虽然只有国内国外两个工厂,但公司品牌少,大单品销量大。
(4)经销商渠道毛利空间:合生元九、十个点,贝因美十几个点,国外品牌3-5个点。
2、(1)贝因美为了业绩和抢占市场份额,去年四季度压货造成渠道混乱,价格体系被打破,串货严重,目前公司已经把八成经销商欠款付完,并重新开始改革。
(2)公司12月份推出粉爱+等符合注册制要求的新包装的产品,并进行价值链重塑,规定清晰每一道环节利润,并结合新渠道扫码政策,预计将有效重塑渠道各环节价值链,经销商目前对新品和新渠道政策还是有所期待。
(3)粉爱+终端价320-335,给代理商的价格是260-280,经销商15-18个点毛利,终端的毛利20%多。预计贝因美每个分公司拿500到600万货,预计公司四季度业绩环比将有较大改善。
(4)我们认为贝因美17、18年享受行业制度红利同时业绩弹性较大。预计16-18年收入33、40、51亿,增速-27%/21%/27.5%,预计公司16-18年EPS-0.39、0.12、0.24,给予买入评级,恒天然收购价18.2元为第一目标价。
以下是正文
Q:雅培和诺优能都是国际大品牌,我调研发现三线城市渗透得很多,地级市以下县镇乡等会不会少很多?
A:嗯,是小很多。
Q:地级市可能还有很多大品牌进入,县级市以及县以下可能大都是国产了,像贝因美、合生元、飞鹤以及一些杂牌是吧?这些杂牌大概占比多大?
A:这些杂牌还包括外资杂牌,占比是很多的,可能超过60%,现在所有的大品牌,像雅培、雀巢这些百年大品牌县乡都有货卖,只是店老板卖的少,还是有货卖的。从销量上来说,县乡这些大品牌的销量还是比较小。
Q:国际大牌我昨天也看了,价格也不高,也是100-200多左右,贝因美、合生元有的产品都比它高。
A:不推是因为他们有自有品牌,他们靠那个赚钱。
Q:贝因美、合生元的毛利率比国外大牌要高吗?
A:合生元的也不高,比其他的小品牌要差一点,但比国际大牌高些。
Q:合生元在经销商渠道层面上毛利空间有多大?昨天调研大概九个点左右
A:差不多,九、十个点吧。
Q:贝因美呢?
A:大概十几个点吧,国外品牌就只有3-5个点。
Q:但国际大牌这种周转比较快是吧?一个月能周转2到3次?
A:货回来就没有了,但是没利润,有的时候又没货。
Q:奶粉新政注册制已经出台,估计明年1、2季度第一批注册品牌应该要出来了,你们觉得对于市场的冲击会如何?
A:不会有很大,现在已经退得差不多了,店老板肯定是知道这个事的,16,17年就不会进货了,所以店老板压力也不会很大。很多杂牌都是代工的,生产完这一批就不会再生产了。
Q:那如果现在就已经退出的话,也没看到哪些品牌受益啊?
A:肯定有品牌受益的,国产品牌飞鹤就比较稳定,进口品牌可能线下还看不出,但是线上像达能、喜宝销量飞速,还有法国的品牌,这些外资品牌一点点的进来,销量一点点的扩大,肯定有销量的扩增,现在品牌越来越来越多,现在海淘,海外店也越来越多,像长沙本土品牌妈仔谷现在在做全球购,这些店越开越多,有很多数据调研不到这些,只能调研到到大型连锁,很多外资的品牌进入我们都没有关注到,但实际上就把这些份额慢慢蚕食到了。
Q:那县级以下城市线上销量大吗?
A:会小一点。
Q:注册出来后,杂牌主要在县级以下城市,他们线上购买又比较少,所以可能会去增加购买已经渗透到县级以下的产品,比如贝因美、合生元、雅培、伊利等,那些品牌还是会受益啊。
A:是,受益只是说品牌多了,品类多了。
Q:雅培市场做的怎么样?
A:卖的情况还可以,但是不是铺出去80%-90%,可能铺出去60%-70%吧,我们的销量没有别人做的好,在整个株洲地区,别人做了100万,我们只做了60万,市场容量大约200万。
Q:在整个株洲地区,地级市肯定会铺下去的,县下面应该就不一定了吧?
A:我们现在还做不了这个,是别人在做。
Q:你觉得雅士利在行业整合的时候能不能抢占市场份额?
A:不行。母婴线现在产品太差,根基太差。母婴线婴幼儿奶粉的根基比较差,再加上频繁的换CEO,对经销商的费用也是频繁的变动政策,导致经销商已经没有什么利润。因为做市场主要是客户、政策的稳定性。
Q:对的,比如贝因美就是因为今年政策换了好几次,所以渠道一片混乱。
A:贝因美主要是现在欠经销商费用太多,承诺经销商太多,兑现的太少。
Q:今年计提了好几个亿的应收账款,就是为了给经销商费用。你的意思是还欠了很多吗?
A:欠的是人心啊。以前你答复的,你后来还了,那你也只是还了,如果现在还去这样做,现在实体经济这么难做,人家就不会给了。
Q:在我看来,合生元的渠道好像是最好的。以后他可以利用母婴渠道,会把保健品往线下推。
A:对的,而且合生元的消费者管理教育做的太好了,这个很难的。而且人员管理做的相当好。
Q:你觉得这个其他品牌有可复制性吗?
A:有的,但是需要时间。合生元做了很多年了,起码六年。这个需要坚持,很多企业都坚持不了,雅士利就做过一年,就坚持不了了,出不来效果,又需要投入很多费用,就不愿意做了。
Q:三线城市有很多人买国产奶,国外奶进来这么多,而且价格也不贵,他们为什么还要买国产奶呢?
A:如果是中国的消费者,最好是买国产奶,不要买欧美等进口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都会偏低,小孩子其实需要这些东西。买诺优能一定要买专供给中国的,不要买原装进口以及代购回来的。
Q:下面的县乡还有没有从国外进来的水货呀?
A:有的,港货。宁乡、浏阳,这是长沙的乡镇。
Q:这些水货会比正常商品便宜多少钱?
A:会便宜15%。
Q:那实行注册制以后,还会有吗?
A:那就没有了。
Q:贝因美厂里让你们推广金爱+是吧?您觉得怎么样?
A:还行吧
Q:公司跟你们说这个产品注册制是肯定通过的,您觉得推广新产品怎么样?因为之前的价格比较混乱。
A:这个没问题的,一个是有效开拓,另一个是做事的人拿钱,不做事的人不拿钱。但是是需要时间的。
Q:今年这一年经销商被贝因美伤害的比较厉害是吧?
A: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市场比较困难。
Q:是不是公司现在在变化,您继续再看一下?
A:谈不上看,看与不看都是要做的。
Q:至少看毛利率空间还可以是吧?
A:说不干就不干了也不现实。
Q:那公司欠的费用给经销商了吗?
A:已经给了很多了。
Q:已经给了多少了?
A:欠的应该是还有两成左右。因为公司不这么做别人就不会跟你一起做了。
Q:主要是因为之前做促销政策的费用太多吗?
A:其实主要有两个杠杆造成的,第一个是这个行业的杠杆造成的,比如贝因美,别人的成本60块,卖80,那你要卖120,相差40块,那大环境的价格杠杆,他就卖100块,那就亏20,其实贝因美的亏损就是这么来的。经销商往里面填钱是这么填的。这个是大环境造成的,还有在管理上,市场调节手段上是有瑕疵的,加上大环境的杠杆这么压。
Q: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从去年年底时候就开始了。这也没办法,贝因美拿不出钱来,经销商还要垫钱进去。
Q:之前听说你们从厂里拿到的价格比外面市场上串货过来的还要高?
A:这个是正常的。比如说公司有业绩需求的,没业绩股价会掉的,为了完成业绩他有时候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说你给我打1000万或者2000万,我给你个适当的价格,是有毛利的。但是在商业法则里,原来我要卖100块,我现在卖80块,如果你良性运转的话,其实是有钱赚的。而偏偏这些人有钱能拿到货,但是他们并不良性运转,造成了各种价格混乱的局面,现在的关键的问题是,贝因美本身的价格体系。
Q:贝因美开始改革,您觉得怎么样?去年说是从经销商改为代理商,其实这个制度不好,造成了很多混乱。
A:不是不好,只是这个制度节奏太快了一点。
Q:具体是指?
A:可能是分区域、分情况。有些区域有些人可能不具备做代理商的资格,没有这个实力。负责一个地区他辐射不了,他只能做一个县城。你让他去做整一个地区他怎么做,拿什么来做。这是决策失误,战略是没有问题。比如说,你没有这个能力,我去培养你。等比较成熟了,再转为代理商。而不是那种所谓的一刀切的形式。一刀切是有点痛苦,但这种痛苦他又承受不了。
Q:代理商和经销商除了区域上扩大还有什么区别?
A:那区别很大。代理商的费用是代理商来管控的,在什么地方花什么钱,花到哪里去,花多少,这是代理商的事情。公司只是做一些计划来指导应该怎么花钱。但是代理商的营销理论只是毕竟不会太专业。经销商不一样,对于经销商,公司是要承担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营销动作的实施,代理商就不需要。对于代理商,公司给一个指导意见,一些费用是多少点,你该挣多少,然后你去执行。里面肯定会有一些偏差和漏洞。
Q:代理商费用空间这么大的话,代理商会不会少做一部分,就变成了自己的利润。
A:少做一部分你完不成业绩。这东西是商业法则,既不花钱又把事做了是商业人才。
Q:那最后怎么就变成了窜货很严重,经销商亏损很严重。
A:窜货这个问题是价格杠杆压出来的
Q:年底压货?
A:不是压货,是压力。有两个问题是不对等的。第一,大环境下的价格杠杆会让他有一些价格上的缺失。本来要卖100块的,现在只能80或者70块。但里面的费用还在正常产生,势必不挣钱就要亏钱。第二,公司本身是上市公司,对业绩是有要求的,对股东股民要有所交代,有时候为了业绩也是要杀鸡取卵。转为代理商制,跟代理商的管控、需求、渠道的疏通等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作为代理商,我拿100万的货回来,正常消化80万,我就不需要窜货。但有些代理商能力缺失,他拿100万的货,正常只能消化20万。剩下80万只能迫于业绩压力往外窜。
Q:那代理商拿了这么多货回来,做到的话是不是有返利?
A:这个也谈不上做到才有返利。现在管理有点乱了,他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销售这个事情很复杂,一个恒定的标准,机械地执行也做不好。
Q:那也需要有一个大体上的政策?
A:那可能是这个季度是这个政策,下个季度是另一个政策。需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包括库存和运营条件。
Q:那我们的代理制还在实施吗?
A:还在做。但是慢慢地在某些合适的、成熟的区域,又回归到经销商的模式。
Q:为什么呢?成熟的区域不是更适合代理商制度吗?
A:我说的是代理商旗下有部分成熟区域。比如下你做一个县,我是你县下面的一个分销商,我做的很好了,我就可以直接变成经销商了。角色是根据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
Q:那公司是不是也已经意识到很多问题了,在进行改变了,改变的措施大吗?
A:改变的措施一直很大,一直在调整。这个月可能是三搭一,下个月可能是四搭一,或者没有了。会在这个月通知你下个月三搭一没有了,会提醒你这个月50万的货要不要提到70万。所以这个东西是有变化的。政策要顾及到同行或者同行业。
Q:公司现在的库存怎么样?
A:贝因美的库存现在来看还是比较良性的。
Q:2到3个月?
A:我们现在算到是67、68天吧。
Q:那现在贝因美来一批货多久可以销售掉?
A:像我们这边的话,来一批货可以走一批货。基本上一个月可以销售掉。部分品类可能压一段时间。
Q:为什么呢?
A:两个问题。从渠道拓展上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上面,不同的品类有不同的差异。
Q:最好的品类是不是爱+系列?
A:也不尽然。现在贝因美整个占比最大的应该是冠军宝贝。冠军宝贝是相对便宜一点,但是品质最好的还是爱+系列。去年爱+系列销售占据全公司销售的40%。爱+主要是在华东这一块卖得很不错。华东的经济基础和消费者意识相对内地高出很多。产品两三百块钱他觉得不是很多,但是内地包括华南、西南、西北会认为价格过高,冠军宝贝系列就会卖得更好一点。
Q:公司推出很多绿爱+、红爱+,现在又推出粉爱+。
A:他是升级,不是不同的品类。红爱+出来以后,那么原来的金爱+自然就淘汰掉了。他的包装、他的配方可能各个方面都不符合这个标准,根据政策来变。
Q:那这个粉爱+开始铺货了吗?
A:铺货了。
Q:那一开始也不会铺太多的货吧?要健康良性的铺吧?还是压蛮多的?
A:每个分公司应该会压500到600万的货吧。
Q:那这个一般是几个月的营业额?
A:这个一般一个月就搞掉了。因为你有这么多客户,20到30个客户,分到每个客户头上也就20到30万。
Q:那其实也还好?
A:他这个步子也没有迈那么大,也不需要那么大。这个东西只能慢慢来。步子迈太大别人也不跟你玩,需要投入的资金大,风险也大。贝因美也通过红爱+包括金装这种方式,不断调整下游经销包括消费者对他的信心。
Q:今年经过前面那段混乱时期,退出的人多吗?
A:好像还没有。湖南区域退出的好像真的没有几个。有一类经销商可能和贝因美合作时间比较短,他做了不到一年,觉得贝因美不靠谱,就选择退出了。和贝因美合作两年以上的经销商都还在做。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期许。第二是基于感情。做了几年挣了一些钱,现在有困难帮忙顶一顶。经销商现在还是比较稳定,它波动不大,包括业务人员结构也是比较稳定。
Q:您会觉得他业务人员少了一点吗?跟合生元比肯定差很多。
A:也不少。
Q:湖南现在业务人员很多吗?
A:湖南现在也有几十人。
Q:湖南很多地级市,分配下去每个地级市只有一两个人。
A:代理商下面的人就多了。所有资源的匹配都是和模式相匹配的。你搞个代理商不能每个代理商还两三个人。
Q:那合生元是厂家控终端控得比较多,所以业务人员比较多?
A:合生元是精准营销。精准营销是有弊端的,是做不大的。做到30亿、40亿,甚至做到60亿。但要做到100个亿、200个亿是不可能的。
Q:他是没有借助外力帮他推?
A:精准营销是不去整合渠道资源的。比如这个地方,他认准的人就是你了,比如100家店,10家店,20家店就是你在卖了。但我们不一样,我们可能一个区域都有一千家店在卖。我们希望做大。但这种模式的天花板就在管理的成本急剧增加,管理的难度增大。这就是考验一个管理的能力了。贝因美现在一切的问题都出在管理上。其他没有问题。工厂没有问题、质量没有问题、品牌没有问题、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业没有问题。但给经销商的感觉不好了,给渠道的感觉不好了。就是管理有问题了。
Q:那是不是管理好了就有转机?
A:这个需要一点时间。到明年的七八月份才能判断他这个改变能否有效、能否成功。因为论证是需要时间的。当然现在唯一的改变是,以前是要代理商或者经销商拿钱出来烧他的模式,现在是集团公司自己拿钱出来烧他的模式。这个转变是很大的。
Q:这个模式是指推广费用吗?还是价差的窟窿?
A:这个是指运营费用。比如说消费者的什么感恩日、会员日等等,包含在营销费用里面的。
Q:那公司的每个层级,像你们这些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有多大?
A:现在贝因美是不赚钱,你不亏就行了。正常来说,我们的毛利应该在18-25%。
Q:然后这个费用一去就没了?
A:现在主要是他这个价值链破坏了。现在和外面存在价格差,你不能卖到规定的价格。
Q:只能低价卖出去?
A:你卖不掉了啊。比如说我要卖100块,淘宝卖85,你还能硬生生地卖100吗?这不符合商业法则,不符合价值规律。没办法,我只能卖79。
Q:只能说不亏钱就行了?
A:他这个价值链在破坏。管理上的问题就是要重塑这个价值链。
Q:那现在在做的事情是,第一,他推的粉爱+,价格就重新定了。
A:粉爱+这个形式就是在重塑价值链。他是经销商拿货回去然后给终端。经销商和终端挣多少钱都是设定好的。如果你们按照要求进行促销活动等,比如说扫码,我就会奖励你多少钱。有效防止两个问题,第一是窜货,窜货成本太高了,奶粉有追溯模式,卖给谁是知道的。如果这个模式有效,就对所有产品链做一个复制,这对重塑价值链是很有效的。还有就是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Q:为什么?
A:没有经过授权的门店扫码是没有钱得的。因此,终端也是很稳定。他少挣一点,但终端是很稳定。但这个需要时间。他试了之后才能慢慢复制。这个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的。
Q:那现在是只有粉爱+在这么做?其他的还不行?
A:暂时是这样。因为其他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新包装还没切换掉,原来卖80现在我们不能卖180;第二,是把价值链重新塑造一下,贝因美还是有得玩的。只是需要给他一点时间,也许在过程中时间会更长,遇到别的问题。效果显现时间又需要推迟。但这个战略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Q:现在说伊利是不是也是这样做。
A:很多厂家也在这样做。包括佳贝艾特。
Q:现在是不是国家要求所有奶粉可扫码?
A:就是这个可追溯。
Q:所以公司主动先推了?
A:不是主动,是必须要做了。其他品牌也是一样的道理。出门店进门店都要扫码。
Q:那为什么以前没有做?
A:以前是国家没有要求。这个是很费人力物力的。像原来我卖货给你,搬下去就可以了。现在需要扫码,还要录入记录。
Q:那每个消费者扫不会觉得很烦吗?
A:那每个终端门店扫就可以了。终端门店一扫码就代表这批奶粉是卖给了某某消费者。跟消费者没有关系,消费者只是买同样一件东西需要多等几十秒。经销商需要付出人力和时间两重成本。这么做虽然成本高,但是可以有效地重塑价值链,保证各个环节都有利润,另一个就是保证销售渠道稳定,减少窜货几率。其实这两件就是重塑价值链。其他的所有国产品牌奶粉都面临这个问题。
Q:是出厂价定太高吗?
A:不是出厂价太高的问题。前面说了,一个是业绩杠杆,一个是价格杠杆。国际品牌价格卖很低,我们不可能卖得高。在母婴店很多国际大品牌是没有费用的。
Q:什么叫没有什么费用?
A:比如说什么三带一、承店费,国际品牌是基本上没有费用的,所以就卖得比较便宜。像很多国产品牌,合生元、贝因美、雅士利就需要付出高的费用,包括促销、承店费、返点等。这些费用拿出来就可以把利润拿出来。为什么一些经销商毛利润高,是因为他价格设定得高,可以到18%。但进口奶费就是卖那个价,180,200,经销商就是赚2.5到5个点,没有其他费用。
Q:但国外品牌进商超是有费用的?
A:是啊,比如说进商超,需要进场费,国外品牌把10个点的费用全部报给你,价格还是维持不变。
Q:只不过公司承担的费用多了?
A:对啊。
Q:你们觉得这个奶粉新政怎么样?
A: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假设大概有5个一线品牌,20多个杂牌在做这个市场。小品牌抢占的地方应该是在县乡。现在20个杂牌退出10个,那原来的经销商就去卖剩下的10个品牌,5个一线品牌不会抢占到他们的市场。
Q:只卖那10个?
A:因为真正退出的是那些小品牌。
Q:是当地的消费者消费不起那些大品牌吗?比如贝因美和合生元。
A:不是。新政规定一个生产商得有3个品类。你们有预测过中国这些乳企最多能拿到多少品类吗?
Q:我们理论上测算品牌就200到300个。
A:这个比较对。比如说我们有5个工厂,按照新政,我们可以拿到15个品牌。这是最乐观的,实际是拿不到的,要减半。
Q:贝因美有个75%的股权的公司在国外,有四个工厂。然后公司是说最多拿到14个品牌。
A:拿不到的,我们贝因美最多也就拿到7到8个,未来也就这个水平。
Q:为什么?
A:国家酝酿了这么久,他的标准肯定是很高的。第一,所有配方的科学性,销售满5年了,临床效果得到验证。第二,差异性(所有配方差异性要40%以上),这个就很难说清楚了。第一批出来的可能是销售满五年的品类,这是百分之百可以通过的。先不管这个品类赚不赚钱,能批下来再说。3年以后,可能适当放宽,你这个品牌不错,可以增加一到两个品类。不要过于乐观。
Q:有些品牌是不是会受损?像合生元只有两个工厂,一个国内,一个国外。
A:像合生元这种精准营销的公司,有一个品类做大就足够了。
Q:圣元就会很受损。他那么多品牌现在只有一个工厂。
A:那是肯定的。就是所有国内巨头都会受损,他们不是最终受益者,而是受害者。但有些老板为了宣扬自己的利益,就乐观地说自己是最大的收益者。比如说我是贝因美,你是黑龙江一个厂。未来你可能批下一到两个品类,我有四个厂,批下来六到七个品类。我要利用这七到八个品类做出60个亿的生意才能维持,而你很简单只需要6000万,一个品类3000万,你才是受益者。
Q:这就涉及到,奶粉行业做大单品有没有效的问题?
A:实际在国外没有那么多品牌。我们现在的消费驱动力比国外要差很多。国外品牌可以靠一个品牌卖遍全球,还不需要打广告,也不需要促销,消费者愿意来购买这个产品。经销商利润低也愿意卖,因为有人买。但我们国内的品牌,都要渠道刺激,包括推的和赠品。渠道驱动必须要单品多,花样多,才能弥补和国外奶粉的销量差距。比如有十个店,这两个店卖这两个品类,其他的卖其他的。举个例子是,卖国外奶粉只需要卖一个品类,是一个枣,大家都只要这个枣。但国内奶粉可能是哈密瓜、西瓜、香蕉、榴莲。就会有喜欢香蕉的,就卖200;喜欢西瓜的,就卖150。所以会有很多品类。所以国产品牌有5大系列,400的,300的,200的等等。他需要很多的品类来适应很多的渠道。国外品牌就卖一个品类,让经销商各卖各的,互不干扰。价格不一样也没关系,不要把榴莲卖成西瓜的价格,所以它才会有7-8个系列来维持这整个10家店的生态圈,而进口产品它就是只有西瓜卖,卖好西瓜就行了。随着时间的发展,进口奶粉是迟早会死的,与原来进口电视机类似,因为我们的电视机做的比国外的好,未来我们的奶粉也会做得比国外的好。
Q:奶粉自己技术可能是稍微好点,但是红酒中国的企业受国外进口打压很厉害。为什么国产奶粉能最终战胜进口奶粉?
A:奶粉就是一个食品,不是高科技,不需要文化底蕴,不需要高精尖设备,不需要多少人力,而红酒需要文化底蕴。
Q:那注册制出台后,你们认为哪种奶粉、哪些奶商会最受益?
A:国产奶粉都会受益,大小品牌都会受益,这是增长率上的受益。国家对这个行业有两个考虑,一个是消费者;二是国产奶粉,国产奶粉收国外奶粉压制是比较大的,国家通过政策杠杆的形式来体现,原来我们进口乳粉不配合的情况下,贝因美80%的乳源都是进口的,因为国外奶源便宜,之后国内原奶卖不出去了,引发这个产业出现了很多问题。贝因美所有的配方都是自己研制的,都是通过了工商注册的。虽然现在还没有通过奶粉注册制,但是它的品类的名称都是通过工商在注册,贝因美都是走在行业前端。
Q:能申请到注册品牌的都会相对受益,而龙头可以快速的投入更多的费用抢占份额,国产龙头有优势。
A:这个追溯系统完成后,会压榨渠道上的利润,奶粉价格会下来,而在新政实施前期奶粉反而会涨价,品类少了,可选择余地少了,奶商就会涨价。
Q:国外和国内的小品牌在市场份额占比大约多少?
A:奶粉市场销售额1000亿左右,会退出200亿左右杂牌奶粉。
Q:国外的杂牌进不来了?
A:早就没了,原来的库存在折价卖。明年三月份注册制下来后这些都会完。
Q:贝因美新出的粉爱+价大概多少?
A:终端价320-335,给代理商的价格是260-280,经销商毛利15-18个百分点毛利。终端的毛利20%多一点毛利。
Q:贝因美以及其他品牌库存大吗?
A:40天,雅培60-70天(卖的比较差),美素一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