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失去的禅意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原创 |
余晓光 投资汇
今天是苹果2016
WWDC发布会,没有任何的意外,发布会是一场看起来很“微软”的发布会。在并不是很久以前,SONY曾经是产品美学的表率,产品里最具代表性的WALKMAN是其创造力巅峰时期的产物,一个音乐播放器居然成为时代的标签。后续的笔记本VIAO消费者对其美学的肯定直接反应在愿意支付产品更高的溢价,而这些都停留在了上个世纪。乔布斯当时非常欣赏SONY,甚至试图说服SONY在VIAO中安装MAC OX的系统,这一点不会发生在IBM或者DELL的电脑上。但现在的SONY深陷亏损的泥潭,有本书叫《死于技术》就是关于SONY的哀亡启示录,10年之后会不会有一本这样的书写苹果?并不是不能想象。
苹果之所以最终会落入俗套,其主要原因是苹果对产品设计和美学的追求已经从乔布斯时代的“禅学之美”,降低到Ive时代的“设计美学”,到后Ive时代的“产品设计”。当企业的资金实力,人才智力,管理能力都不是问题的时候,企业领导人对产品美学的认知深度,往往决定着后续研发生产的布局,以此产生的结果会有惊人的差异,那怕是同一个企业相同产品的升级版,技术的进步无法弥补灵魂的缺失。
对一个企业的分析如果停留在经营层面,那么基本都是属于看着倒后镜开车—过往数据不等于未来发展。而更进一步就是把焦点放在企业的创始人的人格分析上,创始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同于企业的价值观。而这只是对创始人世界观所导致的结果进行自我感情色彩的揣摩,并没有对如何形成这种价值观的起因进行有效的分析,或者把起因简单的归纳为生活环境的影响和人生特殊的经历。关于乔布斯和禅学之间的关系,网上有篇《乔布斯禅意人生》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乔布斯小到穿衣风格,对产品内外设计美的坚持,对员工侮辱般的沟通方式,包括呼吸灯与人体自身呼吸频率的一致性(只有坐禅的人才会关注到这个细节),处处体现出禅修对其行为思想的影响。
关于禅宗对乔布斯的影响,我并不能理解太多,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如果把修禅比喻为一种“体育锻炼”,玩了一辈子篮球的人也无法体验乔丹在球场上的感觉,但你起码看得懂球。不会问欧洲杯比赛中国队在哪里?
最能说明“禅学之美”和“设计美学”差异的就是日本庭院和欧洲庭院的分别。(下图)
如果把这两种庭院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树木,花草,石头。那这两个庭院没有任何的不同,都是由这些基础的材料构建起来的,但其中的差异单纯通过视觉的分辨就已经十分明显。日本庭院首先在色系上只分成了两类—生命的绿色,和不代表生命的灰色。而在层次上通过近处的大范围留白,提升了远景的空间透视感(有点像苹果iOS7之后的扁平化图标)。日本庭院设计营造出了人与场景视觉上的正面交锋。观赏者必须把自己限制在特定区域,没有人会游走其中欣赏。
英国庭院首先是在视觉上出彩,通过不同季节不同植物所表现出来的色彩赋予庭院一种变幻的生命力,而在层次上基本维持一种大自然原始的状态,植物呈环状的对外分布,人行走其中本身就是庭院所营造出的生态组成。这两种庭院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但所体表达出的感官体验是截然不同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官体验很难用具体的文字去描述,而如果把这种感官的差异套用在苹果的产品上,我想会是下面这样。
iPhone4和iPhone5C,如果不是iPhone5C是侧面照露出了底部花花的色彩,单从正面这两款产品的差异是非常不明显的。但iPhone4是苹果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之一,而5C被证明是非常失败的产品,尤其是在中国,5S和5C的销量比例达到10:1。这两款产品的基本组成元素如果拆分成零件,基本是一样的。但用户认可程度却天渊之别。5个二等生并不等于一个优等生我想苹果那怕没有乔布斯在还是理解这个道理的。但苹果从乔布斯离开后,对产品的聚焦能力已经从单品、如激光般的聚焦能力,发展成多品、涣散如路灯般的水平。
最新的iPhone7透露苹果会用一款蓝色的电话替代黑色,那么iPhone7的四种颜色会是粉红,金色,蓝色,银色。等于是彻底抛弃了乔布斯时代的黑白色。现在用户要买个iPhone需要在5大类,四个色系,16款手机中选择比较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款,而如果用户需要对比16款手机,那么为什么不多对比几款其他品牌的手机呢?
进入“产品设计”时期的苹果,就好像一个肥胖的商人,虽然已经拥有万贯家财,但当用户表达出新的需求,那怕滑稽可笑,商人精明的本能也会马上开动生产满足用户需求。但用户内心真正怀念的是那个性情古怪,说话刻薄,敢于把所有资源砸在一个单品上,成品毫无选择的余地,价格奇贵但在感官上被彻底征服,那个属于苹果,具有禅学之美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