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

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原创 |
2015-02-23 余晓光
投资汇
《ZERO TO ONE》可想到的最佳中文解释就是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生一”。可见智慧在人类可达到的顶层是相通的,无论是2500年前的中国思想家,还是今日硅谷最负盛名的投资家,从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可记录的文字,体现出了某种相同性。
人类个体的智慧,在2500年的过程中,进步极其有限。但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衡量,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巨大的,尤其这50年的电子信息技术革命。社会每一代人所形成的差异(代沟),是之前任何社会所没有过的,这一点在中国尤其明显。我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SONY的WALKMAN,最终我也没有拥有,因为我拥有了MD PLAYER,但如今20岁的人没有几个知道MD PLAYER。过不了几年,新生代也不会知道iPod是什么。
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就是创新型企业,线性的渐进像是Windows的历次升级,是从1-2,2-3的进步。伟大诞生于与无形之中,是一次0-1的过程。没有人可以创造一个跟“Google”很像的公司或者学习“Facebook”的模式,而获得这两家公司一样的市场地位。这类企业在创立之时并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道生一”其中的道在这里必须要满足2个基本因素,一是外部环境的客观支撑,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资金科技水平,都必须堆积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状态。另外就是人的因素,在市场临界状态突然两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辍学生蹦出来要做一件之前不存在的新鲜事,接下来的发展更像是一场化学反应。
企业从0-1和1-2起步有很大的差异,可以用中美两国同类型的互联网企业对比。早期的初创公司,必须忍耐一段高资本投入期,当用户数量和平台稳定性达到产生商业价值后,才可像传统企业那样产生现金收益。但这一特性在国内却被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投资者)曲解了。当一家企业诞生于0-1,本身就迈过了“上帝的筛选”,无论是Netfilx,LinkedIn,Lending Club,其自身的独特性本身就被赋予了两个重要品质“创新+稀缺”。美国(VC)的筛选机制更多的是筛选那些0-1的企业。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是模仿欧美先进模式,避免少走弯路。在企业设立上,也就直接照搬。市场发展初期,用户的需求都由一些最基础的元素构成,尤其共同性。所以学习门户模式的Sina,Sohu,学习ICQ的QQ,学习Google的baidu都取得了成功。
但如今互联网商业化需要满足高层级的需求。省略了0-1的步骤,直接发展1-2,2-3,看似省力,其实让商业化进程远远落后。0-1的过程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其商业发展初期的亏损是为了尽快成长为可撼动传统利益规模的快速发展需求。而中国初创公司是模仿下的产物,山寨公司亏损很大程度是因为其他山寨公司的竞争,因为克隆体的存活率本身就很低,VC也无法鉴别哪个克隆体会成为真身,当然是多克隆几个让他们互相残杀优胜劣汰。美国科技企业创立时所面对的主要竞争是传统旧势力,亚马逊上市前就被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告到法院,TrueCar也曾被线下经销商倒戈。包括现在全球各地出租车联合起来反对Uber。
中国商业环境只有30年,市场中并不存在传统的商业环境支持。Netfilx创立之初就是通过互联网租赁DVD,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连锁租赁店Blockbuster,在Netfilx成立之前,美国人租赁录像带回家看的市场就已成熟。所以当互联网带宽满足在线点播的时候,Netfilx很自然的通过月费会员获取收入成长为市值将近300亿美金的公司。
而中国没有形成这样的商业环境,中国十几年前以盗版碟为主,几块钱一张的碟不可能培育出付费看片的习惯。再加上克隆体的竞争,Youku在目光可及的地方看不到盈利。不但如此,之前赚钱的企业还有可能出现新的克隆体导致利润大幅下降,携程在去哪儿眼里属于传统旧势力,是需要“忍耐亏损”而试图打破的,但这两家是在同一个维度的企业,所以只能陷入价格战。
企业可以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历次商业脱变中产生丰厚股东回报。也可能在“一生二,一生二,二生亏损。”深陷恶性竞争的泥潭,而其中的差异就在于“道”。
此书推荐给拥有好奇心的人。
微信公共号:gi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