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时间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承载着人类与其周遭的事物。记忆好比是河边的景色,在印入脑海的一刹那,被时间承载的个体,就已经被推入下一个场景。
http://s15/large/001Vvflagy6N4J8uMyi7e
在影院观看了卢克贝松的新作《超体》,原版名称《Lucy》,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吕克贝松可被称为电影哲学家,其作品所富含的哲学思考,通过他大师级的处理方式,细腻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但是从电影结束后周围木呐的眼神,可以看出国内观众对其作品的理解还处于故事情节的阶段。
智慧最高的表现形式和承载世界最基础的元素是什么?是贯穿影片的两大主题。记得幼年曾看过一本科幻书籍对不同等级的智慧描写,与影片中的描写非常吻合。智慧最终的进化方向是超越物质承载的,无论是人类还是黑猩猩,海豚。幼体未来生活能力的养成是有赖于成体对其经验的灌输。而成体的经验也是来自其幼体时期父辈对其做过同样的培养。人类文明就在这样的一辈传承一辈的接力赛中延续数千年。相对于其有限的生命,人类需要拿出生命中16~20年(本科~博士)的时间去学习传承的知识,时间成本是巨大的。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有的模式终有一天会让40岁的人依然无法离开校园,届时人类的平均寿命那怕达到120岁,这种接力棒似的智力传承从效率的角度也凸显原始。
而如果把智慧拆分成独立的功能,计算机,网络早已在运算能力和储存能力超越人类大脑。当人工智能发展到让计算机产生“自我意识”可以自主的运用网络信息满足意识中的需求,智慧进化的脚步将会发生彻底的颠覆。需要一个人20年学习的知识对于计算机几秒钟就能完成。计算机“自我意识”的产生会是对进化论的从新定义。当前承载智慧的介质,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在时间中的存续只是转瞬之间,人类文明的传续就好像用水在泥板上写字,在上一个泥板字体被蒸发之前要赶紧用水抄录在下一个泥板上,更不用说泥板还经常被摔的粉碎发生文明断层。我曾经设想要是商朝的文明没有断裂一路延续发展到今天,人类文明会不会早已定居在其他星球?
智慧最终的进化一定会脱离物质的承载。人类很早也发现自体的局限性,所以才发明纸笔去记录传播前人的智慧。游吟诗人作为口述前人智慧的记录形式,在智慧日积月累的发展中自然会被淘汰掉。只有时间,这个承托万物演变的推手,去直接承载智慧的时候,智慧的终极现形式才会出现,而这一切以目前社会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科幻的范畴。
卢克贝松通过这部影片,让我对“时间”这个名词化的概念有个更加抽象的理解。如果更具体一些,把“时间”的概念运用到我日常投资分析工作中,我们知道在不同时间场景下相同的资产价值会有天渊之别。同样的公司在不同的风险偏好环境中,其定价体系是不同的。市场好的时候PE给几十倍,熊市一来同样的公司PE给2,3倍。中国古人所说: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第一,所体现的就是时间(时机)在推动事物成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极其重要。很多现有的投资案例分析对公司内部财务,经营的分析,行业的分析是忽略了时间所蕴藏的机会价值。做同样的事情,领跑者显得高瞻远瞩,名利双收。跟随者往往泥菩萨入海,自身难保。时间在大多数时候都不是你的朋友,当你发现时间成为朋友的时候,往往说明在事物发生的最初时间段中就做了正确的决策,而时间只是让这个决策,随着时间的流逝把价值带到更广阔的河道。
http://s4/large/001Vvflagy6N4JcjdNp33
公共微信:Gi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