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投资?
(2012-08-24 11:25:43)
标签:
杂谈 |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呆在自己挖的洞穴里,我们所见的世界只不过是被阳光抛到洞穴墙壁上的影像,而我们这些洞穴的居民却把它当作是真实的世界— 柏拉图。
今年以来,在投资上突然出现了之前比较少遇见的情况。在两个股票的投资上,分别有两批人马在微博上相互攻击。在这里简称为“我有道德派”和“我才有道德派”。两帮人马相互攻击,但也无伤大雅。最初,只是网上一些马甲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一种混杂着忧国忧民外加个体失落情感的宣泄。但是慢慢的“道德”的人多了,就显得沉默不语的人多么“不道德”似的。尤其是一些专业投资者的介入,让事情脱离了口水战的阶段。
突然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平常冷寂思考,判断力应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专业投资者,失去了客观的判断力,成为了满口“道德,信仰,价值观,底线”的情感诗人?
之前在投资界很多人喜欢把自己树立成“价值投资”或者把某些投资方式归纳为“价值投资”。从事物的正反两面来说,如果存在“价值投资”那应该也存在“无价值投资”。无论最后是盈利还是亏损,我想没有人在最初投资的时候就承认自己的投资行为是“无价值投资”。
同理,如果“价值”在投资中可以作为分门别类的方法,那么是否存在“道德投资”和“不道德投资”?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道德?道德不过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在处理日常事物中,产生的对相同事物判断的平均值。因为道德的采样是以人类社会为基础,所以道德本身是一个人类社会数据采样的“平均值”,平均线以上则被认为“有道德”。低于平均线就是“不道德”。道德本身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就在于道德线是建立在公众平均认知的水平线上,所以当某人做了低于平均线的事情,会引发众人对此行为的谴责,从而起到警示和惩罚的作用。因为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在不停的积累道德,以至于道德成为人与生俱来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本能,道德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本能情绪反应。
如果“道德”只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判断力的平均值,那么以“道德”判断投资,显然最多也就获得“平均值”的结果。在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内这几年下来,70~80%都是亏损。只以平均值作为判断力的基石,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普通民众缺乏了解事物全貌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必要的耐心,所以当某种说法可以“凸显”自己的道德水平的时候,大伙出于本能的对群体的附庸。基本不加思考就把观点据为己有,声嘶力竭的投入到“道德”保卫战中。多年的民族主义教育早已让几乎每一个离开校园的人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如果观点也是拥有知识版权的话,那么盗版文化的盛行,让多数民众从情感上就抵触对已有答案的再思考,在认知求证上又普遍缺乏耐心。所以虽然说谣言止于智者,但现实情况下完全止不住。
如果“道德”作为人类社会判断力的平均值用来作为投资依据实在太低,那么在财务分析,竞争分析,各种分析之外可以依赖什么快速排除具备潜在风险的投资标的呢?也许事情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这几年下来,“常识”作为投资依据的重要性也许超乎想象。通常投身到投资界的人,都是聪明的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朋友圈中,都被反复证明了眼光确实超越平凡。在相互作用的激励下,投资人都更努力的证明自己优秀。而证明优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达到一些常人无法达到的目标,说出一些常人说不出的话。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做投资的人比常人更容易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视而不见,因为对平凡的肯定无法证明自己超凡的“能力”。总是通过发觉别人未知的“内幕”证明自己。其实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就可以证明卓越总是昙花一现,认知水平和投资业绩都会回归均值。忽略常识,而用复杂的分析方法证明自己的投资依据,带来的往往都是大幅亏损。
简单的说,道德是在参考社会平均值的情况下,个体对群体意识的一种附庸。常识是个体通过与外界摩擦积累起来的经验。每一个人小时候应该都有过摸电线触电的经历,所以我们成年后,没人会摸电线玩。这就是一种常识的积累。
如果一个企业,生产的食品,经常暴露出食品安全的问题,那么业绩再漂亮,处于保护自己生命的考虑。从常识上,就不会去选择购买这家公司的产品或者股票。而且没有人会觉得自己这样的行为很“道德”或者买这家产品的人“很不道德”。只会觉得他们缺乏基本的常识,对生命保护很疏忽。“道德观”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人类社会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统一个体行为的工具。
当一个企业打破游戏规则,让之前的游戏参与者面临丢失饭碗的可能。就算这样的竞争是有利于用户。当利益受损的小范围人跳出来抢夺道德旗帜,化身成道德的卫道士。通常情况下个体出于对社会群体的附庸。(进化导致个体本能的附庸群体,以此换取在丧失生存能力的时候被群体照顾)在本能的作用下,基本都是不加思索的站到了“道德”的这一边。道德作为一种感觉,是容易被影响和操纵的。
在投资上,应该尽量让自己避免堕入这种“道德的亢奋”。当有人高举道德的旗帜为自己的私利摇旗呐喊的时候。在本能的催化下,当大脑产生强烈的附庸感,脑海中出现“道德,价值观,信仰,底线”的时候。我们应该停一停,静下心来,从多种角度立体的了解事情的起源。从常识的角度出发,判断事件本身对个体,对周遭环境的影响。以此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以常识去引导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