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股阴云 - 东方港湾 余晓光

标签:
财经 |
分类: 原创 |
中国概念股阴云
东方港湾 余晓光
今年以来,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其中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行业周期或是业绩下降等负面因素,追本溯源,可以从马云土改支付宝事件开始,马云的行为严重违背西方价值观之基石的“契约精神”。让海外投资者大跌眼镜。
海外投资者纷纷用行动表示出了对中国企业的不信任,海外机构对上市企业的怀疑源源不断。在海外构狂轰乱砸的质疑声中,也确实命中了几个造假企业。在造假企业的损落的同时,也把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带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渊。
对比指数,从1月份到今天,美国市场在纳斯达克100指数ETF上涨10%的情况下(图右),中概互联网指数下跌超过23%(图左)。中概太阳能指数更是下跌50%之多。导致此问题的引爆点,正是马云为满足集团整体上市的条件,未经YAHOO大股东的同意,私下转移
资产,同时把所有实行VIE结构上市的中国公司,一共几千亿美金市值的企业,作为要挟中国政府,与外方谈判的筹码,几乎让全体中概股面临灭顶之灾。马云对商业伦理的践踏,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深远。
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中国概念股,何时才会让海外投资者从拾信,让股价估值水平回到合理的价位。从目前事态的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海外IPO的大门几乎完全封闭,盛大开启私有化道路。要从新得到海外投资者的信任,起码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估值暴跌-->IPO封闭-->私有化浪潮-->配合SEC调查-->估值回升-->IPO从新开启
目前海外中国概念股市场还处于第三个阶段,当过度到第四个阶段“配合SEC调查”的时候,市场的主动权并不在上市公司或者境外机构手里。因为德勤在收到SEC的文件后,已在中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竭尽所能配合SEC的调查。但根据中国法律及中国监管机构的具体规定,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不得直接向任何外国监管机构提供文件。最终没有提供这份文件给SEC。
2010年中国证监会曾应SEC的要求,向德勤上海索要涉及到这家被调查企业的一系列文件的副本。当时,德勤上海将这些文件提交给了中国证监会,希望后者与SEC就如何递交和使用这些文件达成协议。但遗憾的是,两者并未达成相关协议。2011年,SEC直接向德勤上海索要这些文件,被德勤拒绝,这直接导致了SEC对其展开的强制诉讼。
在第四个阶段,涉及的已经不是简单的上市公司和美国SEC之间的问题,而是中美法律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摩擦。最差的结果就是德勤败诉失去对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审计资格,而美国SEC要求中国公司的财务审计都需要在美国SEC认可的审计事务所进行再审计。因中美两国会计标准不同,对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再审计,那么时间会非常漫长,并且会让中国证监会“很没面子”,中国的官僚机构以此做出“挽回面子”的举动,无论是何种方式,根据历史经验,投资者的利益显然是排在靠后的位置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愚昧的冬天,也是智慧的春天。无论在何种市场中,基于常识,只能选择那些管理层反应迅速,执行力强,经营透明,个人体验度比较高,与居民日常消费相关,业绩稳定增长,无论商业模式,还是经验管理都经受得住考验的公司。长期来看,市场是有效的秤,好公司的股票自然会处于一个公平交易的价格区间,就像百度从09年经济危机到现在,股票价格也上涨了几乎10倍。目前笼罩在中国概念股头上的阴云也会有消散的那一天,当那天来到的时候,有的企业也许已经消失,但好的企业会发展的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