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研究》随笔二、老子是宋国贵族
(2014-09-07 17:11:04)
标签:
老子是宋国贵族历史文化 |
分类: 老子研究 |
《老子研究》随笔二、老子是宋国贵族
那老子的礼是从何习得的呢?又如何习得的呢?又有那些内容呢?
《淮南子·.缪称训》也载有商容见舌而教老子守柔的。其云: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
老子的老师,从记载来看就只有这个商容了,有的文献说常枞,《文子·上德》则谓“商容”为“常枞”,《说苑.敬慎》“常扌从”,《汉书·艺文志》作“常从”。
商姓:
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但他却被赐姓为“子”。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商为姓,称商姓。
殷世系记载:子姓从契至成汤传14世,汤建商之后派生17姓,微子封于宋之后,又派生21姓。
商氏:成汤之孙,以国为姓。
在苗永立先生的《周代宋国史研究》中指出:
微史烈祖--商......由此断定商与微史烈祖属同一人,其身份是微子启所封的微国史官,武王克商后,随微子一起来见武王,武五“以五十颂处”为其采地,留其在周任职,并与其联姻,世代为周朝作册史。(第26页)
商子姓贵族分三支,其中一支为微子启的微国史官微史家族入周居于歧周,世任周王朝的史官(作册)。
商氏,是子姓的后代,恰好老氏也一样。
《姓氏急就篇·上》记载:“宋戴公五世孙老佐。”
谢维扬先生在《周代家庭形态》一书中,称之为「由某个周王或某个诸侯的后裔组成的近缘氏集团」,并对此做了详细的列举和很好的讨论。他列举文献中所提到的比较著名的这类近缘氏集团,计有:
3、宋国的戴族(华氏、乐氏、皇氏、老氏)、武族、宣族、穆族、庄族(仲氏)、桓族(鱼氏、荡氏、鳞氏、向氏)、平族(边氏)和元族。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宋微子之后。宋闵公长子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为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子孔丘。
按先秦封建宗法制度,不管君主还是诸侯,只有庶出的第五代才可改姓。
老子后于老佐,如果老子是宋国老佐一族的,五代之后,改个李姓,是符合礼制的,但是从孔姓的来源,子字添加上个偏旁成为孔姓,那子上加个木,也可作李姓的,这或者是老子,为什么又姓李的一个猜想。
现在对于老子是哪个国人的考究,不外是楚国人,宋国人,陈国人三种,没有人说他是周室的人,但是老子却是周室的官员,这就涉及到老子怎样去到周室做官的情况,按《礼记.射义》云:“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郑玄注曰:“岁献,献国事之书及什偕物也。三岁而贡士。旧说云: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老子应是通过贡士的形式而到周室的,而且结合孔子问礼的故事,老子应在学习的过程里,积累了深厚礼学修养。
我偏向于老子就是宋国的人,一来老子常在南之沛(彭城),是宋的国土,二来《史记》上说老子生于苦县,而这个苦县与相县很近,相县曾是宋国迁都的所在,三来,宋国是殷商的后代,深得礼学渊流,而周的礼学也是在商的基础上损益的,当然还有知识的来源上,周有国学,有乡学,还有世学(世家的学问,比如祭祀),而老子所学的祭礼,应是世学的范围,商容这个商朝的后人,老子从学于他得世学传承,这是很合理的。
春秋之后,官学与私学兼有,世学可以说是贵族的世袭,是私学的一种。
按照贡士制的特点,《礼记·王制》记载,选拔官吏,一是“国子”,一是从诸侯向天子贡献的士。“国子”指诸侯和公卿大夫的子弟。由于他们不是嫡长子或嫡子,没有继承权,他们经过学业可取得入仕的资格。贡士是由诸侯选拔贡献给天子的。这种的选拔制度,给一些没有继承权的嫡子和庶子提供了入仕的机会。
老子应是属于这类型的人,没有继承权的,所以他只有远走于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