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行18000公里,耗油450升——宝鸡小伙骑摩托去尼泊尔

(2014-11-11 19:29:01)
标签:

宝鸡

尼泊尔

西藏

摩托

公里

分类: 旅游
 
巨侃
骑行18000公里,耗油450升——宝鸡小伙骑摩托去尼泊尔
在太白山碰见重庆摩友
骑行18000公里,耗油450升——宝鸡小伙骑摩托去尼泊尔
去色达的路上。

骑行18000公里,耗油450升——宝鸡小伙骑摩托去尼泊尔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骑行18000公里,耗油450升——宝鸡小伙骑摩托去尼泊尔
和尼泊尔少年合影。
骑行18000公里,耗油450升——宝鸡小伙骑摩托去尼泊尔

骑行18000公里,耗油450升——宝鸡小伙骑摩托去尼泊尔
中华寺前和全国驴友合影。
骑行18000公里,耗油450升——宝鸡小伙骑摩托去尼泊尔

在西藏米拉山。
骑行18000公里,耗油450升——宝鸡小伙骑摩托去尼泊尔
菩提树下照。

龙岗,一位从未去过西藏的宝鸡小伙,骑乘一辆200马力的济南轻骑,历时75天,行程近18000公里,耗油约450升,日前刚刚完成了他的西藏、尼泊尔之旅回到家乡宝鸡。记者觉得需要分享给读者的,除了沿途那旖旎的风景、艰险的路况和不测的遭遇,还有这名宝鸡年轻人一路播洒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助人为乐的文明行为。

八一建军节出发:太白山邂逅重庆驴友

今年三十多岁的骆龙岗在宝鸡市区做服装生意。他平时最大的爱好,除了健健身,就是骑摩托周游天下。2008年汶川大地震前夕,他约几个驴友鬼使神差地跑到了四川。在川北一带的山路里骑行时他发现,经常会碰见一些碎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为安全起见,他和朋友们中止了那次四川之旅,骑摩托折返回来。他记得他是5月8日回到宝鸡的,仅仅4天后,“5.12”汶川地震就在四川发生了!那天他正骑行在去内蒙的路上。
今年夏天,已经好几年没出远门的骆龙岗和他的济南轻骑一样感到“饥渴难耐”!西藏之旅已经在心中酝酿很久,那种感觉就像酒瘾来了,酒虫子在心里挠抓;他仿佛看见,在那遥远的、神秘的雪域高原,有万千个经幡在迎风飘荡、翻卷,就像许多只小手在召唤他。他默默地对自己说:不能再拖了,放下一切,马上成行!对,放下一切!
为了宣示一种像军人一样钢铁般的意志,他特意选择在八一建军节这天出发。中午,他拉下了店铺大门,把几件随身换洗的衣服放进摩托车后备箱里,然后打火发动。“突突突”的引擎声引来了他的左邻右舍,引来了下面一段有趣的对话:
“小骆,去哪?”“尼泊尔!”“啊--还回来不?”“好了就不回来啦,嘿嘿!”“啊--那你这店咋办?”“放下啦!”
在大家惊异的注视下,小骆就这么“突突”走了。他一路东行,计划穿太白山,走姜眉公路,南下汉中,走成都,再经都江堰、映秀、卧龙、丹巴、金川、邦达,再拐入318国道进藏……
天下驴友不孤单。走到太白山时,他与五六位来自重庆的摩友相遇,正好这几位摩友要游太白后返渝,都是同道中人,性格随和的小骆很快与他们“接上火”,于是畅游太白山,结伴南下。

风里雨里在路上:走“死亡之路”竟然睡着了

路,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温柔平展如带,使你有一个好心情观赏沿途壮丽的风景;也可以变得险峻狰狞如蛇,带你走进一段漫长痛苦的梦魇。
让骆龙岗刻骨铭心的路有这么三条。
四川映秀至卧龙这条路被骆龙岗认定为最“烂”的路。这条路大约有二三百公里长,全部都是粗糙的板石和砂石路面,而且隧道一个接一个,隧道里没有灯,黑魆魆的伸手不见五指。骆龙岗的济南轻骑一路颠簸出来后,前减震被颠漏了油,不得不找地方维修。
横亘川西高原的雀儿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翻雀儿山下山时,突逢暴雨,这段约三十多公里的下山路立马变成淤泥一尺多深的泥泞地,走出这段路竟用了五个多小时!一起结伴入藏的一名女摩友,是成都一家女子摩托队队长,骆龙岗看见她一路含泪骑出泥泞地。龙岗说,没办法,在恶劣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自顾不暇。
要说最险的路,还是川藏线上的“七十二道拐”。怒江峡谷边上的七十二拐公路被驴友称为“死亡之路”。这里是川藏南北线的交汇点,由邦达向西通往拉萨的必经之地。骆龙岗要翻越海拔4798米的业拉山口和横断山脉最大的一道天险--怒江山,川藏公路在这里呈“之”字型盘旋,因山势所限,这段公路只能在山间往返折回,从山下的2700米的怒江河谷到4618米的业拉山口,海拔落差接近2000米,竟然一连拐了72个180°的回头弯!当地人说,如果一个不小心,车子从高山掉落怒江,明天就会顺江水轰隆隆从西藏滚到云南。
骆龙岗心有余悸地回忆说,如此危险的路段,他竟然骑着骑着给睡着了!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每一个经历过长途疲劳驾驶的人都有此体会。在头顶的烈日烤晒下,在一道又一道弯的重复、单调、缓慢而冗长的“折磨”下,人的意识的确容易麻木、困倦……幸运的是,摩托前轮在拐一个弯时压上了一块石头,车身在颠簸中震醒了他,他赶忙用腿支撑住已经倾斜的摩托。好险!路边的悬崖,近在咫尺!如果他没能及时清醒过来,他和他的那辆跨骑就会成为当地人的又一个“传说”。
“七十二道拐”走完后,骆龙岗自此睡觉做梦都梦见自己在战战兢兢地骑车。

做一路好事:砸大巴玻璃救出一车旅客

生平第一次进藏的骆龙岗在出发前曾担心:自己单骑独行,旅途难免孤单,况且又是去高海拔之地,万一遇见啥不测之事也没有帮手。直到他在路上时,他才发现,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
天下摩友是一家。他在太白山邂逅的重庆摩友,不仅陪他去四川,又一起骑到了拉萨;在拉萨分手后,骆龙岗在青旅宾馆又结识了几个来自贵州的摩友,通过几个晚上睡大通铺谈天说地,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龙岗亲下青旅的公用厨房为大家做饭,贵州摩友抢着为他结算房费。他们商定:结伴西进,去羊湖,去日喀则,去定日珠峰大本营,去尼泊尔!
莽莽雪域高原,让人距离很远,让人心很近。
在西藏林芝的公路边,骆龙岗遇见一位背着行囊、要求“徒搭”的年轻人。年轻人说他从湖北襄樊来,一个人或搭便车,或行走,一路走到了这里,现在水快喝完了,天也晚了,希望骆龙岗能搭他一段路。小骆说顺路,上车吧!然后一口气载他数百公里直到巴依。临别时,小骆还塞给他两瓶矿泉水。
从藏南波密出来约30公里行程时,摩友们遇到了泥石流,前面一辆轿车深陷泥泞,无法自拔。龙岗与摩友协助武警边防战士搬石头、铲淤泥,最后来了一辆铲土车,将遇困的车辆拽了出来。
距八一镇西约35公里处有一段桥,一辆旅游大巴过桥时为躲避一辆迎头而来的小车,翻进桥下的沟里,大巴司机在驾驶室里被吓哭,任是众人在外面呼唤而不觉。小骆正好路过,他带头捡起路边的石头砸烂了车窗玻璃,救出里面的乘客。所幸沟不深,摩友们营救了一车游客。
骆龙岗和他在拉萨结识的贵州伙伴,出拉萨后先向北进,游览了著名的纳木错湖,那湛蓝清澈如大海般的湖水洗去了伙伴们身上残存的疲倦,他们骑上坐骑,继续西进。
前方736公里里程,位于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就是他们摩托之旅的终点!

挺进尼泊尔:在中华寺里作大厨

樟木地处中尼边境喜玛拉雅山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海拔2300米,南、西面与尼泊尔接壤,是陆路前往尼泊尔的重要关口。从沿波曲河谷地爬升到最高处海拔五千余米的拉龙拉山口,然后到海拔2200米的樟木小镇,一百余公里路程,海拔落差变化近3000米。其中有一段风光绮丽的大峡谷,是对绵绵雪峰的喜玛拉雅风光的自然延伸,更是318国道上最能体验驾驭快乐的路段之一。骆龙岗一行在绵延不
绝的石壁、松林和瀑布间穿行,不久之后,一座挂在半山腰上的湿漉漉的小镇出现在眼前。
樟木,美丽的亚热带小镇!一幢幢红蓝白三色相间的建筑,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碧绿的山坡上。大多数屋顶都建有小花园,各种风马旗、运气树在屋顶招展,将整个城镇打扮得花花绿绿。白天镇里车水马龙,五颇六色的尼泊尔TATA货车过来过往,马路两旁的店铺挤得密密匝匝,里面经营着不少印度、尼泊尔等地的泊来品,这是一座典型的边贸口岸小镇。
樟木为国道318这一中国第一景观大道画上了完整的句号。骆龙岗他们暂别爱车,从樟木口岸租车进入尼泊尔境内,直下距离100公里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骆龙岗告诉记者,他在尼泊尔总共待了16天,先后游览了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兰比尼释迦牟尼菩提树和中华寺、博卡拉博物馆等许多地方。要说风光最美的地方,当然是喜马拉雅南坡城市博卡拉;要说最开眼的地方,是他在兰比尼见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之处--那棵著名的菩提树。
最有意义的活动是他在中华寺做义工。为节省资费,他住进了中华寺。能做一手好饭的他在遥远的异域展现宝鸡小伙的厨艺,他给大家擀面、炒菜、分餐;饭后又打扫寺院卫生,到处捡瓶子,忙得不亦乐乎。一次他捡了很多瓶子收集在一起,寺院住持看到后很吃惊,问他:“小伙子,你是变魔术的吧?你从哪里捡来这么多的空瓶子?”
从尼泊尔回来后,骆龙岗没有按原路从四川返回,而是经拉萨,在二次游览纳木错湖后向北,从唐古拉山口、青海格尔木、敦煌、嘉峪关、张掖、兰州、天水这条迂回线路返回宝鸡。抵达家乡的时间是10月13日下午四时许,历时两个半月之久的西藏、尼泊尔之行圆满成功!
回来后的小骆精神看上去非常饱满。记者问他为啥在危险的旅途中要帮助那么多人?他给我讲了一件甘孜大叔的故事。甘孜大叔是他们在甘孜一藏民家借宿时的屋主,这位好客、善良的藏族大叔,身体非常健壮,他们几个壮小伙和他摔跤都不是对手。清晨,甘孜大叔给客人做了藏巴面和牦牛酸奶,但龙岗吃不惯牦牛酸奶的酸味,甘孜大叔家里没糖,朴实的大叔竟要骑摩托去十里地外的镇上买糖。骆龙岗说:“甘孜大叔就是当地人的缩影,他的行为影响了我们这些游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