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善寺两块对比鲜明的石碑

(2014-07-24 20:39:42)
标签:

麟游县

慈善寺

石窟

凤翔扶风

石匠刻碑

分类: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
 巨侃
慈善寺两块对比鲜明的石碑

游县慈善寺石窟前有两块刻立于同一时期、记载相同内容、由同一人书丹的记事碑,一块碑碑面是“大花脸”,字迹已经斑驳不清;另一块碑则“眉清目秀”,碑面保持清晰完整。看到这两块近在咫尺又对比鲜明的石碑,记者不由生发感叹:有时候,偷工减料和精工细作之间的距离竟是如此之近!
那块“大花脸”碑系1996年制作。据碑文撰写者魏益寿老人讲,1996年慈善寺石窟维修工程竣工,麟游县博物馆准备立个碑纪念此事。碑文起草好后,得找个石匠刻出来。为找到合适的石料和刻碑石匠,博物馆的人越境西行,终于在凤翔县城毡巷内找到一家刻碑的。选好一块石料后,博物馆的人给石匠交了定金并约好工期就回了。结果来取货时发现,碑虽制好了,石料却不是他们当初看中的石料。这块石料太薄,连10厘米的厚度都不到,而正常碑的厚度应该在十四五厘米;而且,碑面上还有石瑕。取货人怀疑石匠给换了石料,石匠坚持说就是那块石料,说着说着吵了起来。石匠老婆说,别吵了!我家掌柜的有心脏病,你们把他弄出事来谁负责?取货人没办法只好拉了回来。结果这块碑立了不到三年,面漆就脱落,石瑕变成了一道裂纹。
新制的碑,为啥这么快就惨不忍睹了?魏益寿说,这完全是石匠偷工减料所致!石匠把客户选好的石料劈成两半用,这样子可以省下一块料,当然碑身就薄了;不仅尺寸上打了折扣,工艺也省略。碑面经角磨机草草打磨后只刷了一层黑漆,石面不光不平,漆又薄,焉有不脱落的道理?
“早知道他这样,当初就应该拿红漆点一下石料作为标记!”魏益寿看着面前的这张“大花脸”,失望地直摇头。
时隔半年后,慈善寺为补记石窟维修工程的捐助者,又要起一块碑。这次博物馆的同志决定往东找,找到扶风县黄甫一个程姓石匠。那时候碑不像现在,都是人手工刻的。程石匠见面问:“碑上能不能留石匠的名字?”博物馆的同志说:“这恐怕不行!”程石匠说:“不刻我的名字就不做活!”博物馆的同志请示领导,领导说:“过去有这讲究,刻石人名字上碑;他既然有这要求,说明他对自己的活能负责。”于是制碑这事就交给了程石匠。
这位程石匠果然“诚实”!他制的碑,石质好,用料足,其厚度比前面那块碑足足厚实了一倍。石面经过细细打磨,光滑平展,底漆、面漆刷了一层又一层。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块碑立了17年仍保持如新;而那一块,猛一看还以为是一块久经岁月沧桑的老碑。两相比较,石匠的手艺,石匠的口碑,高下立判!
讲完两块石碑的来由,魏益寿感叹道,十几年前,博物馆找个合适的石料都难,正因为选择的余地太小,所以才被骗;现在不说公家,就是民间立个碑都比过去容易多了!这几年他在乡下转时发现,田野新立的碑普遍形制宽大,石材优良,大多还带着阙楼,至于描金添彩浮雕造型更是不在话下。去年麟游县某村某人,其父亲因病去世后,他请某书法名家书丹为父亲刻了块墓碑,由于担心墓碑被人盗走,就把碑供在家里,请上父亲灵位,日日朝碑烧香叩头。这件事在当地被当作趣事笑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