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巨侃
巨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48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朝人做饭用的“蒸笼”

(2014-05-08 15:57:04)
标签:

汉代

釜甑

宝鸡

冶铁

破釜沉舟

分类: 民间探宝
 巨侃
汉朝人做饭用的“蒸笼”
汉代釜甑有60厘米高。
汉朝人做饭用的“蒸笼”
甑的底部

友求鉴:2012年一名宝鸡藏友转给我一件古代人做饭用的炊具,炊具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一件底部带七孔眼的陶器,下半部分是一件大腹的铁器。据藏友说这件炊具是宝鸡本地的一个农民卖给他的,炊具本身反映了古代宝鸡人生产、生活方面的一个状况。我之所以收藏它,是因为2011年媒体曾报道过一件汉代的“蒸笼”,无论形制、大小、材质,都和它极为相似。今天请专家品鉴一下。
持宝人:雷振锋
藏品名称:汉代釜甑
品鉴人:宝鸡市收藏家协会文化艺术品鉴定委员会
专家点评:这件器物叫“釜甑”,相当于我们现在做饭用的蒸笼。下半部分圆形铁制的叫“釜”,上半部分敞口陶制的叫“甑”。“釜”盛水受火,“甑”呈倒梯形,里面可以放置一层层的大小不一的篦子,篦子上放蒸食;“釜”里水蒸气穿“甑孔”上来后,可以蒸熟食物。釜甑是我国古代的传统灶具,年代相当久远了,但这种灶具的成熟期,应该是在汉代。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些成语,像“釜底抽薪”、“破釜沉舟”,还有七步成诗的典故,都和“釜”有关,“甑”就更不用说了,伴随中国酿酒业几千年。
这件釜甑的火气特征很明显,应该是一件汉代实物器皿。下面的釜是用范浇铸出来的,有一条清晰的腰线,叫范缝。腰线以下架在炉子上受火,所以有一坨一坨的火烧痕迹;腰线以上不受火,经历上千年只剩下铁锈了。陶甑部分从孔眼、内壁和口沿看,做工比较细腻,腰上图案已不是原始的绳纹网,而是一圈轮制弦纹,而且气眼大小规整,这种纹我们在汉代墓砖上经常可以看到。
既然是蒸食炊具,应该有个锅盖一类的东西。汉代蒸具一般用木头盖或者芦苇编织盖,这种盖子埋藏地下上千年可能已腐坏了,也可能就没有随之下葬。当然这只是推测。
再说说冶铁技术。从这件器物可以看出,汉朝时冶铁技术在宝鸡已有相当发展但还不完善,民间铁的使用还不是很普遍,因为当时铁比铜贵,普通人家做饭用陶具,显贵的家庭才能用到铁。这件釜甑下铁上陶,全用铁就太不经济了!尽管如此,这么大的铁釜还是表明物主不一般的身份,它很可能出自一个大地主阶级以上的“土豪”家庭。
你说的西安市民捐赠给中国农博馆的那件汉釜甑有60厘米高,这件釜甑高51厘米,上沿口径和釜腰径都超过了40厘米,都是大号蒸笼,至少一次能蒸三层馒头。总之,这么大、这么完整的汉代釜甑实用器皿不多见,它展现了汉朝时宝鸡居民使用先进烹调设施丰衣足食的面貌,是一件具有民俗趣味的收藏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