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可人的康熙青花

标签:
康熙青花 |
分类: 民间探宝 |
巨侃

康熙青花小盏

康熙青花香炉
藏友求鉴:两年前,在友人的帮助下,我购藏了一组青花瓷小件。其中香炉一件,高5.5cm,炉口直径10cm,着绘渔樵耕读图;小盏3只,高4.3cm ,盏口直径7cm,底部落“笔锭如意”款。这几件东西谁见了都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有的藏友还求我忍痛割爱,转让给他们。我只好付之一笑,婉言相拒。懂行的人说这几件器物是康熙民窑青花。为了搞清楚,我为此还查阅了不少书。晚清人陈浏所著《陶雅》中有这么一句:“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亦可以独步本朝矣。”可见,康熙青花在整个清朝算是最好的了。今天请专家品鉴、点评一下。
持宝人:薛志德
藏品名称:康熙青花香炉、小盏
品鉴人:宋卫林(陈仓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古瓷研究者)
专家点评: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作颜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焰火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就像你所说的,康青花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的确是出类拔萃。
这几件器物器型都很完整,文饰美,釉色正,综合款识来看,应该属于康熙民窑青花瓷。《古铜瓷器考》上说:官窑器纯,民窑器杂。民窑虽然比不上官窑不惜成本、器物精纯,但却变化丰富。康熙民窑瓷的特点是胎土淘洗得很纯净,胎体坚致缜密,断面似糯米糕,份量较重;器内外釉色调基本一致,底部釉面多数泛白且薄,与器身有别。绘画一般受明末清初书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及“四王”等人的影响,构图舒朗,意境深远。你收藏的这几件香炉和小盏,整体比例协调,线条流畅,极具上述特征和风格。虽然器型不大,但却小巧玲珑,雅致可人,我认为当为康熙朝的精到之作,很有收藏价值。

康熙青花小盏

康熙青花香炉
藏友求鉴:两年前,在友人的帮助下,我购藏了一组青花瓷小件。其中香炉一件,高5.5cm,炉口直径10cm,着绘渔樵耕读图;小盏3只,高4.3cm ,盏口直径7cm,底部落“笔锭如意”款。这几件东西谁见了都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有的藏友还求我忍痛割爱,转让给他们。我只好付之一笑,婉言相拒。懂行的人说这几件器物是康熙民窑青花。为了搞清楚,我为此还查阅了不少书。晚清人陈浏所著《陶雅》中有这么一句:“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亦可以独步本朝矣。”可见,康熙青花在整个清朝算是最好的了。今天请专家品鉴、点评一下。
持宝人:薛志德
藏品名称:康熙青花香炉、小盏
品鉴人:宋卫林(陈仓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古瓷研究者)
专家点评: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作颜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焰火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就像你所说的,康青花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的确是出类拔萃。
这几件器物器型都很完整,文饰美,釉色正,综合款识来看,应该属于康熙民窑青花瓷。《古铜瓷器考》上说:官窑器纯,民窑器杂。民窑虽然比不上官窑不惜成本、器物精纯,但却变化丰富。康熙民窑瓷的特点是胎土淘洗得很纯净,胎体坚致缜密,断面似糯米糕,份量较重;器内外釉色调基本一致,底部釉面多数泛白且薄,与器身有别。绘画一般受明末清初书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及“四王”等人的影响,构图舒朗,意境深远。你收藏的这几件香炉和小盏,整体比例协调,线条流畅,极具上述特征和风格。虽然器型不大,但却小巧玲珑,雅致可人,我认为当为康熙朝的精到之作,很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