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鲜为人知的元代将军

标签:
杏林镇元朝胡昱招讨将军朱元璋 |
分类: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 |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系列报道之五十一
巨侃

扶风县杏林镇侯家堡村北150米处有一片苹果园,很久以前,有个元代将军葬在这里。现在墓冢早没了,只留下两通石碑,一通为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书之“元招讨将军胡昱墓”碑,另一通为胡氏后裔在乾隆十五年( 1750)刻立,但碑上面的绝大部分字迹已漫漶不清。
这名元代招讨将军胡昱,是何许人也?由于当地村民对胡将军一无所知,扶风地方志也没有详细记载,记者只有翻查元明史籍。奇怪的是,《元史》对这位胡将军提都没提,元朝十大将里也没他,倒是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以下简称《实录》)里找到了他的记载。《实录》记载了胡昱的两次上奏和明太祖朱元璋对他的回复。
一次,被任命为江西布政使司参议的元朝降将胡昱建议朱元璋,趁元朝残余的各股势力内部不和,出兵剪灭之。朱元璋说,这伙人力量太弱,成不了气候,早晚有幡然悔悟向我投降的一天,我又何必先动刀兵呢?因而没有采纳胡昱的建议。
另一次,胡昱又上奏,请朝廷增兵防御他所管辖地区的山林盗匪。朱元璋看到奏折后对兵部大臣说,天底下没有甘愿做强盗的百姓,做强盗是被迫的,百姓走上这条路都是为官的不能抚恤所致。一味地用兵,是本末倒置的糊涂做法!
胡昱新降明朝,跃跃欲试;朱元璋统一天下,已有休养生息之意。这两件事反映了胡昱和朱元璋军事、政治思想的巨大差异。《实录》里还提到,胡昱是河北遵化人,在元朝时的官职是枢密副使。至于他是咋样降明的,没有交代。
另一个问题来了!既然胡昱是河北遵化人,他的墓地怎么会在宝鸡扶风的侯家堡村呢?
那通由胡氏后裔刻立的老碑会不会记载什么?记者又重新辨认碑上的字迹,看到“讳宗道 登成化辛丑进士授户部主事”的字句,这是一段关于胡昱子孙谱系的介绍。从文字上看,这个叫胡宗道的后代,明朝成化年间考取进士,任户部主事。记者随后又在《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六》里找到了胡宗道的介绍。其中记载,胡宗道是陕西扶风人,进士出身,做过多任地方官,后来死于应天府尹的任上。死亡的原因是由于皇帝南巡至南京,皇帝身边的太监狮子大张口,向他索取巨额接待费,他急忙凑不出来,忧惧而死。所以史书中评价他:“朴慎而短于才。”
胡宗道和胡昱,年代相差约一百年,这百年时间里,胡氏后代的籍贯发生了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那是某一代某一年的家族迁徙造成的。也许这个迁徙,就是从胡昱开始的,扶风成了他最终的归宿地。
前一篇:看见窦滔墓 想起璇玑图
后一篇:一个女人拯救了一个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