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巨侃
巨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41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字碑的背后

(2013-07-05 13:24:12)
标签:

方山原

宋金

吴玠

秦桧

无字碑

分类: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系列报道之三十
巨侃

无字碑的背后
西
距宝鸡市区60里有个沉寂的荒原,八百多年前,这里是处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的所在。原顶的庙墙下卧有一通无字石碑,几百年来,围绕石碑的来历众说纷纭。据宝鸡古迹研究者新近考证并推断,该无字碑系当年宋金交战的界碑,后来因战事变化而最终废弃。
既然是宋金两个国家的界碑,为什么碑上不置一字?无字碑究竟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让我们和研究者一起读阅无字碑背后的宝鸡往事吧!

 

无字碑为宋金界碑?

石碑所在的原名方山原。方山原位于陈仓区赤沙镇南部,是一座顶平如原、边缘陡峭、海拔近2000米高的大山。据传方山原就是《三国演义》中提到的铁笼山,姜维曾将司马昭大军围困在山上,断粮断水,司马昭差点在这里送了命。后来方山原一带又成了宋金交战的古战场。
碑为麻石质,碑头连体一整块石料,应当是就地取材制成的。碑身通高185厘米,宽75厘米,厚16厘米。碑体底部有一凸出之榫头,但没有发现碑石的基座。
看碑头,一面雕着左右两条对称的走龙,另一面是一对大鹏鸟,但两面中央的朝代牌与碑体均无一字。细观碑底榫头,发现其棱角线条清晰无磨损,显然一直没有使用过;而整通碑体也没有明显的风化和裂纹,图案雕凿线条完好。
从种种迹象来看,此碑像是一块半成品,而与石碑配套的碑石基座,很可能也未做成,或者说没有必要去做了。
宝鸡古迹研究者王景祥先生曾经先后七上方山原,研究这块无字碑及方山原一带的古战场遗迹。他据此进一步分析认为:此通无字碑刻凿有龙、大鹏鸟图案,龙是汉民族的图腾,而大鹏鸟则是草原民族的图腾,各有象征意味。再结合宋金两国在方山原地区大战和宋金曾议和划界的历史事实,此碑绝非一块普通的墓碑或庙碑,而是当年宋金议和划地之界碑。

 

秦桧让宝鸡分属两国

看到这里,知晓南宋抗金历史的读者要问了:公元1142年,南宋和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和议不是划定,宋金两国,东面以淮河为界,西面以大散关为界吗?方山原在大散关北面,当时应该属于金国的版图,咋会在那里出现宋金界碑呀?
其实,早在“绍兴和议”之前,宋金之间,打打停停,已经议了几次和。而1141年的一次议和时,方山原还属于宋朝管辖。
1141年前后,南宋西部抗金前线宝鸡一带捷报频传。宋朝军队在名将吴玠、吴璘兄弟带领下,先后取得和尚原、方山原、香泉和石鼻寨等多次战斗的胜利,南宋秦凤一路的宝鸡诸县光复指日可待。
但是随着主和派当权,1141年十一月,宋相秦桧遣使与金签订“宋金议和协定”,开始划界。宝鸡的和尚、方山二原因宋朝军队的实际控制,自然属于南宋,方山原以北划为金人所有,所以地处最北端的方山原就成为宋金的分界线。根据协定,在方山原打造界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和议后,金国一直将宋朝抗金的桥头堡阵地方山原视作眼中钉、肉中刺。1142年,金兀术先后向秦桧索要方山原数次,还写信给秦桧,说我们最关心的事就是让吴氏兄弟退兵。这种蛮横背约的要求,朝野上下极力反对,秦桧竟然答应了!于是,吴璘奉旨含恨退出二原,宋金重新划界,将大散关以北划归金人。至此,方山原一带首次被金人占领,宝鸡地区随着方山原这个战略要地的陷落,从此再没有光复的可能。随着“绍兴和议”正式签订,除南面的凤州划归南宋的利州西路管辖外,宝鸡的绝大部分土地,都落入金朝的版图。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当年因战争南下入蜀避难的宝鸡人,比陆游更能体会诗中的感情,因为,他们的家乡近在咫尺,仅仅一山之隔。

 

界碑无言有深意

遥望历史沧桑,宝鸡的历史研究者继续做着他们的推想。
一种推断认为,从“议和协定”到“绍兴议和”短短八个多月的时间,由于地界划分变化,方山原顶的这通无字碑就半途而废了,未曾刻字便被遗弃于荒原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是,无字碑无字是造碑人有意为之。无字碑立在方山原南面,有“方山原以北归金”的意思,而且,以无字碑作国界,很有可能是南宋使臣智慧的地方。如果刻上“宋金国界以此碑为界”的字样,岂不是自绝后路,从此没有反转的余地了吗?光复北方失地之心,碑就是个注脚。
实际上,和议虽然暂时签了,方山原一带的战事并没有真正停止过。据史料记载,1161年秋季,时任四川宣抚使的吴璘遣将一度收复方山原,两年后,方山原二次陷落。宋金在方山原地区的拉锯战,直到1271年,金朝被蒙古人灭亡后才终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