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川店村重竖德教碑
(2013-05-13 10:37:08)
标签:
强振志六川店村德教碑碑头立碑 |
分类: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 |
老碑追踪报道——
巨侃
本博讯
4月15日上午10时,平地一声炮响,给风景如画的硖石镇六川店村带来了不少喜气和热闹,连六川河里的鱼儿都跳跃着一探究竟。“起挂碑头!”六川店村村主任强新喜此刻在岸上吆喝。
五个村民肩扛两根杠杆,抬着一块鲤鱼跳龙门的高浮雕青石碑头,“哼哧哼哧”往前走——水岸上的长坪公路边,早立起了一通高大雄伟的石碑,等待着给它“加冕”。“五人行”走到一辆挖掘机跟前,轻轻放下碑头。只见挖掘机用利齿“叼”住碑头上的绳索,然后高抬“头颅”缓缓移向碑身上方——下降,下降,好,不偏不倚,安放成功!
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强新喜说:“今天能在强老先生的故乡竖起他的德教碑,弘扬德育精神和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村的光荣,更是咱宝鸡的光荣!”
70岁的强波在强振志先生后裔里的辈分最高,目睹了整个立碑进程,他有一种美梦成真的感觉:“强振志先生是我的祖父,他是前清拔贡和宝鸡有名望的教育家,生前桃李满门。这块纪念他的民国德教碑原来立在市区西关的官道旁,后来遭破坏,又被炎帝园保护起来。去年村里出面拉了回来,本来想自己立起来,村上镇上区上都说,德教碑是全村的精神财富,公家立比较好。所以最终村上出资投工投劳,精心选址立起了这块老碑。我代表强老先生后裔感谢政府各级机关的支持,更要感谢媒体最早进行的关注。”
强振志先生是清末民初宝鸡地方名流。他主讲宝鸡县金台书院,掌院七年,曾一次领试八人,七人中试。1900年陕西大旱时,他领导劝赈救灾工作,救灾民于涂炭。辛亥革命初期又主管县府财政,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历时七年,两袖清风。本报在去年下半年曾接连报道强振志德教碑在炎帝园发现和后续情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据六川店村委会安排,4月28日,村上将举办隆重的德教碑新址复立典礼,欢迎社会各界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