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乎?传说乎? 韩信在凤县杀了樵夫

标签:
韩信樵夫陈仓项羽凤县紫柏山 |
分类: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 |
巨侃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系列报道之十一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投奔刘邦问路杀樵夫的故事,至今在民间仍广为流传,那么韩信因何原因,为什么要杀死为他好心指路的樵夫?历史上确有其事吗?据《西汉演义》记载,韩信杀害樵夫后,将尸体草草掩埋,站在坟前垂泪道别。据说,埋葬樵夫的墓碑就立在凤县南星镇连云寺村一带。
元月8日,记者沿着韩信当年所走的路线,来到秦岭腹地凤县的紫柏山下追寻樵夫当年留下的历史痕迹。
紫柏山下寻樵夫墓
听说要找当年韩信杀樵夫的墓,凤县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欣然作向导,一路上他讲起关于韩信在宝鸡更多的传奇故事,让记者听后不禁心动神驰,恨不得一下子飞过去一看究竟,50多公里的山路,总感到是那么漫长和遥远。
翻越几道山岭,我们终于来到了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的紫柏山,在紫柏山下的南星镇连云寺村西南方向一陈仓沟中见到了当年的樵夫墓。
墓的四周用石块垒成,墓后长着几棵粗大陈年老柏树,墓前立着两块石碑,一块是位清嘉庆年所立,墓碑上刻着“陈仓古道之灵墓”,另一块是1984年凤县人民政府立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碑。
记者在了解中得知,“陈仓古道之灵墓”最早的汉碑也许是在时代战乱、岁月更替中被毁了,或者是一些别有用心人给盗走了,但当年韩信杀樵夫,为樵夫重修大墓之事流传下来,后人为了纪念故事中的人物和成就汉室大业的这条胜利通道,故取名陈仓古道之墓。
在陈仓古道之墓旁,生活居住多年的75岁汪茂盛老人,在回忆中说:“听老一辈人讲,韩信所杀的那个樵夫叫陈仓,这个墓就是后人为他所建的。”
好心肠樵夫招来大祸
秦末,刘邦率军队攻入秦都咸阳,项羽后入关中,却自封为西楚霸王,而把刘邦封为汉王,让其管辖四川和汉中。
张良护送刘邦沿褒斜道赴汉中,刘邦按照张良所献之计,将长达好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掉,以示再无回关中之心,使项羽对其疏于戒备。
跟随项羽的韩信,当时只当了个负责守卫的小官,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被采纳,张良回到关中后,策反了韩信去投奔刘邦,于是韩信骑马黑夜离开咸阳钻入了秦岭。
可是通往汉中的唯一的栈道早就被烧掉了,当他走在一个山沟,为迷失方向正犯愁时,迎面碰上一个在林中砍柴,名叫陈仓的樵夫,便急忙上前问路,热心肠的陈仓告诉他赴汉中的一条捷径后,韩信不禁心花怒放,连声答谢,立即策马南奔,但没走多远,又想,“如果项羽派兵追来杀我,又遇上这个陈仓,那我还有活路吗?”
想到这些,他又骑马返回来将樵夫唤至身旁,骤然出手,左手抓发髻,右手捧剑,分心就刺,可怜樵夫,惹来杀身大难。韩信杀掉陈仓,将尸体草草掩埋,并暗作记号,站在坟前垂泪道:“恕我忘恩负义,待来日出头之日,定当再次谢罪于你!”
韩信投奔刘邦以后,由于萧何的大力推举,作了大将军,他统领三军,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战中,韩信和刘邦所走之路就是陈仓所指引的这条捷道。在路过此处时,韩信将陈仓指路以及杀死陈仓的事讲给刘邦,后来刘邦依韩信所求,为陈仓重修了大墓,从此,这里便叫陈仓道。
史籍没有记载韩信杀樵夫
民间传说中,韩信因为杀死了善良无辜的樵夫,他最后落了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公元前196年深受汉高祖刘邦猜忌的韩信被吕后设计杀害,一代名将就此殒命,死时只有32岁。那么历史上韩信杀樵夫这件事有记载吗?
“韩信可能被冤枉了!”据《陈仓古道考》作者李之勤教授分析,包括《汉书》和《史记》等书在内,没有任何史籍有关于韩信杀樵夫的记载,既然史书上没有讲,那我们只能把这段冷酷的故事理解为民间传说。他注意到,古陈仓道一带,有关韩信及楚汉争霸的遗迹很多,遗迹多了,真假难辨,而附会遗迹的传说自然也就多起来。民间韩信被抹黑的故事不少,比如杀自己的母亲,让刘邦给自己磕头等等,这些故事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演义小说不可信。至于韩信为啥被民间抹黑,他认为还是项羽情结,人们不会忘记,韩信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在垓下决战中,是他向刘邦献上了“十面埋伏”之计,最终逼迫老东家走投无路,自刎乌江。百姓出于对失败英雄的同情,才流传下来这许多抹黑韩信的故事,正所谓韩信者——寒心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清统治阶级出于宣扬忠君、仁孝、宽厚这些人伦纲常的需要,自然要把背叛人主的韩信作为反面教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