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巨侃
巨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77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肥燕瘦汉唐俑

(2012-08-15 15:37:14)
标签:

中国

女俑

汉代

曲裾

堕马髻

裸女俑

唐代

霸气

仕女

文化

分类: 收藏世界

 巨侃
说宝鸡藏家克泉珍藏有一些汉唐粉彩人物俑,极富神韵,是很少示人的宝贝。近日记者走进寒泉家一睹芳容,不觉惊叹。这批汉唐粉彩人物俑包括跪女俑、仕女俑、裸体俑、武士俑和胡人骑马俑,陶俑脸上散发的神韵吸引着你,好像要带你重新回到汉唐盛世。

汉代跪女俑
尺寸:高33厘米


环肥燕瘦汉唐俑

环肥燕瘦汉唐俑

这是一个身着粉红色曲裾袍服、拱手跪立的汉代仕女俑。你看她面貌,面如满月,白里透红,两眼细长,双眉如黛,鼻高隆准,小口樱红,圆耳悬珠,分明是名汉代的美女;再看她的神态,紧抿的嘴角似乎含着笑容和问候,眼神热烈而期待。此刻她虽席地而坐,但上身和头部都基本保持平直,有种不卑不亢、观之可亲的自然态度。
仕女梳的发式叫“堕马髻”,是汉代妇女的流行发型,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那个美人卫夫子,留的就是这种发型。汉时的堕马髻梳挽时由正中开缝,分发双颞,至颈后集为一股,挽髻之后垂至背部,因酷似人从马上跌落后发髻松散下垂之状,故名。粗看起来,这种髻式与椎髻比较接近,不过它另在髻中分出一绺头发,朝一侧垂下,给人以发髻松散飘逸之感,这正是堕马髻的基本特征所在。《后汉书·梁冀传》中载:“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可见,这种发式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妖媚的发式,曾经长期占据两汉流行时尚榜。但东汉以后,梳这种发髻的妇女便逐渐减少,至魏晋时,完全绝迹了。
仕女穿的衣服,似是三重领的曲裾袍服。曲裾袍是汉代男女都穿的一种流行服装。它的特点是采用较低的交领,穿的时候要故意露出里面所穿衣服的几层不同的领子,时称“三重衣”;此外,衣服的襟裾边饰秀丽,随曲裾盘旋缠裹在身上,成为一种流动的装饰;曲裾袍衣长曳地,行不露足,具有含蓄、儒雅的特征。这名仕女穿的曲裾袍,从背后看,袍底端呈明显的喇叭状,而掐腰较细,两肩如削,很好地衬托出汉代妇女曼妙的身材。

汉代裸女俑
尺寸:高65厘米

环肥燕瘦汉唐俑
这尊裸女俑面如满月,杏眼柳叶眉,鼻如悬胆,发髻中分结于脑后。经过漫长岁月的地下埋藏,女佣的木制双臂及身上的衣服已风化丢失,这才以裸体的面貌重现于世。要知道在当年,她可是衣冠楚楚,双手可挥动的一件仿真人作品呀!
当初,汉陶俑以特制的黄泥模压成型,辅以刻塑,经高温煅烧,再进行彩绘尔后复窑,再烧以固色。陶俑的比例定为真人的三分之一,从工艺上讲人体比例易于掌握,从火候上讲,易于控制炉温。同时又符合坑道内有限的建筑空间。汉陶俑裸体上彩,体外穿衣,上肢木制,活动自如,整体有以假成真的观感,可谓匠心独具!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裸体俑既然是汉代写实主义的产物,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女性特征的乳房并不隆挺,这是不是艺术创作上的失误?
克泉分析认为,当时建墓造俑是一件慎重严肃的事,不可能出现失误或疏忽,遍观汉代出土的各类女俑,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还是社会心理原因。我们知道,汉代建立,信奉黄老之学,虽然冲破了儒家思想的长期束缚,但在人们的观念上,还未达到后来的唐代及现在对“胸”的解放水准。
这两件汉代陶俑其神态韵姿都给人一种谦恭不卑的印象,在眉宇眼神之中都有一种落落大方谦让得体之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人重让敬贤、包容天下的美德,这即是史家所谓的两汉气象吧!

唐代仕女俑
尺寸:高38厘米

环肥燕瘦汉唐俑

刚看完举止大方、身材窈窕的汉朝淑女,又来了几个唐朝肥婆,不对比不知道,同样是仕女俑,差别咋这么大呢?
和汉代低平发髻截然不同,这三个唐朝仕女都梳着高发髻,其中两个还是“奔”式的,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高高顶在头上,雅名“孔雀开屏髻”,在当时梳这种头的都是贵族妇女,因为不仅盘起来麻烦,还得用珠翠制成孔雀开屏状饰于髻前,花钱还花时间,特别适合有钱又有闲的贵妇人。
你瞧,这两个“奔”式头贵妇人一个双目微闭,一个睁大双眼,像在聆听什么,又像在责问什么,高高后仰的头颅,倨傲不屑的神态,从裙角露出、八字撇开的登云履,所有这些给人一种颐指气使、霸气四溢的感觉。另一名腰系革带、似着官袍的仕女,头上盘了两个髻,这叫“双环望仙髻”,也是上层贵族妇女的专利发型,手上拿的东西已失,她的面色特别红润,脸蛋也特别丰满,所以显得五官也特别小;她看上去要比那两位低调些,头没有抬得那么高,自然平视前方,但裙袍之下仍难掩一身安详之中掺合的霸气。
以圆胖为美至此程度,我只能暗暗钦佩唐朝人的审美勇气和审美创新!客观评价,这组唐代女俑粗看上去并不美,但细看之,容颜饱满而不失秀美,体态丰腴而不失匀称,人物表情悠闲自若,体型婀娜,雍容华贵,体现了盛唐时期以胖为美的审美情趣。虽为陶俑,但在造型和细部刻画上却丝毫不逊于三彩,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实际上,唐仕女俑是唐代雕塑艺术中制作数量较多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女性形象,从敦煌、龙门石窟的佛像脸上全能看见唐仕女俑的影子。中国女人只有在唐朝时,才真正能称得上是世界美女,她们的这份气度,与后来宋代的羸弱,元代的粗放,明代的羞涩,清代的矫情相比,带着一种霸气,更透着对世界的不屑,唐时长安的贵妇人绝没有后来女人的羞涩和胆怯,她们带着大唐王朝如日中天的盛气,敢恨敢爱,敢于将女人的美,不论是心灵的还是身体的昭示天下,唐代美女,美在天成,美在自然,美在我行我素,更美在创新。从唐代仕女俑中,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那种唐代妇人的安祥、自信、霸气,成为中国收藏家们喜爱的艺术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