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最后一个进士——两块亲笔题匾惊现家乡

标签:
王绳武清朝江西宝鸡县志进士牌匾杂谈 |
分类: 收藏世界 |
本报于2010年8月20日曾刊登《十封清代书信现身宝鸡》一文,其中对收信人——宝鸡籍进士王绳武的官场生活作了点滴介绍。据陕西省文史资料记载,宝鸡人徐冲霄和王绳武都在光绪年间考中进士,而王绳武是清末宝鸡的最后一个进士,在他之后直至1905年科举取消,除了有几个贡生,宝鸡再没有出过进士。日前,两块王绳武的清代和民国亲笔题匾在宝鸡某藏友家中露面。
6月26日,在市区宝福路南纸坊头村古匾爱好者杨先生家里,记者见到了这两块题匾。
一块“抚孤碎心”匾,系清光绪二十一年,刚刚考取进士功名,即将去江西赴任的王绳武为柳姓友人的母亲岳氏所题。
匾身长1.6米,高1.2米,四角雕缀花工,匾中环绕四方回形纹饰,正中阴刻“抚孤碎心”四个饱满的行楷大字,上款竖列两行小字:“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江西即用知县王绳武
为”,下款作承接,同样竖列两行小字:“皇清显妣柳母岳孺人立 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仲冬谷旦”。
这是一块清代流行的追念题匾。求题匾的人在纪念已故双亲时,一般都请当地有学识有地位的文人设词题写,然后制成匾额或碑刻予以缅怀。王绳武书画皆通,又新赐进士,这位姓柳的大概父亲早逝,母亲岳氏独自拉扯他长大不易,所以在母亲忌日请王进士为他题匾。观这块题于公元1895年的牌匾,虽历经百余年风尘,字体描金及漆色早已褪去,但难掩儿追母情的一片拳拳之心。
据1992年出版的《宝鸡县志》载,王绳武,今宝鸡市金台区敦仁堡人,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进士及第,官任江西长宁县令。这块题匾的出现证明县志的记载可能有误。
题匾的落款年代是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在1895年,王绳武已经“赐进士出身”,而且敕授“江西即用知县”,这“即用”二字不是地名,而是即刻补缺赴任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以新科进士身份,在使用上有优先权(比举人或拔贡),可以作为江西知县这一级别(七品)候补,一旦有缺,即刻赴任。
考查清朝官员录取制度方知,只有新科进士才享有这种特殊待遇,原来,清朝的各级地方官,平时有生病的,有丁忧的,有告老的,有出差的,还有代理的,搞来搞去总有某些职缺“挂空挡”,朝廷也知道这事,所以责成地方人事部门,应届科举进士生要优先安插上任,不得延误。宝鸡最后一个进士王绳武到底在哪一年考中进士的?这块题匾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另一块民国“笃厚典型”巨幅匾,匾身长近2米,高约1.4米,匾厚约5厘米,枣红漆面上刻写着四个描金大字:“笃厚典型”,下面是一列人名,从上下款内容看,这块题匾同样属于追念逝者遗风的纪念匾额。
上款描金小字点明题匾人王绳武身份,有“清赐进士出身
诰授奉政大夫赏戴花翎江西广昌县知县加二级王绳武”等字样,下款是“前清恩赐八品寿官玉局杨老先生大人千古”,赠匾时间是“中华民国八年岁次己未三月中浣吉日谷旦”。
从立匾年代看是在1919年,清朝覆亡,民国建立,王绳武可能已从江西回到家乡宝鸡。史载,王绳武一生清贫,死后连丧葬费都无有出处,所以这时应该处于退休状态。那么,王绳武退休前在清廷最高坐到什么官呢?这块匾给出了回答。
匾上款表明,王绳武在清朝最高官位是江西广昌县知县,行政级别是“奉政大夫赏戴花翎”,按照清制,正五品官员概授奉政大夫,也就是说,他从当初入仕时的八品县知事升了八级,官帽顶戴单眼花翎,上面镶着水晶珠子,虽然官位不高,但也是堂堂的朝廷命官。
据收藏者杨先生介绍,这两块匾分别来自县功和陇县,都是从制匾人的后人手里求得。他认为,匾额大字书法是功力的展现,能保存有宝鸡最后一名进士的书法墨刻,时时品味那厚重中的秀美意蕴,真是蛮有意趣之事。
除了王绳武匾,杨先生还藏有嘉庆、咸丰和光绪年间多块匾额,其中恩科进士强守烈所题写的一块“醇厚朴实”大匾,匾上卯榫一圈人物浮雕和花鸟雕,用工精细讲究,可惜有些雕工已残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