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相中为什么要加入离子对试剂?为什么一根新柱用了离子对试剂保留时间提前了?
关键词:离子对试剂;保留时间提前
答: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后,它可以与被分析物(多为在溶液中带与离子对试剂相反的电荷)结合成离子对而呈电中性,这样非极性就表现出来,从而增加了在反相色谱柱上的保留作用。这种分离模式叫做反相离子对色谱。
常用离子对试剂有两大类:四丁基铵磷酸盐和烷基磺酸的盐类。四丁基铵盐在pH=7.5的条件下与强酸和弱酸形成离子对并具有缓冲一致弱碱的作用;多烷基磺酸盐在pH=3.5的条件下与强碱和弱碱形成离子对并缓冲抑制弱酸离子。
在反相离子对色谱体系中影响流动相对溶质保留和分离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流动相组成、对离子的浓度、有机改性剂。
反相离子对色谱常用的流动相是以水为主体的缓冲溶液,其pH值对分离的影响最大。因为流动相的酸碱度决定了被分析物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其与对离子的结合程度。因此,改变流动相的pH值是改善分离选择性的有效方法。
对离子的浓度是影响保留的主要因素,增加对离子的浓度可以增加保留作用。
以水为主体的流动相中通常添加极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等作为改性剂。其作用是改善缔合分子在两相中的分配,同时对某些化合物,如肽的离子化程度也有影响。在流动相中添加无机盐,如硫酸钠,会改变其选择性和保留时间。
流动相中的盐及对离子的浓度对柱填料寿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后应先用水冲洗较长时间。
有关离子对色谱的分离机理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型:离子对模型、动态离子交换模型和离子相互交换模型。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有关书籍。
离子对试剂如四丁基氢氧化铵这种离子对试剂,碱性很强,使用中往往总体pH值在7以上。在临界的pH值下使用离子对流动相对一般色谱柱(pH2~7)来讲是苛刻的,随着使用固定相难免有流失,对化合物的保留能力则会下降,保留时间提前,峰形变差,柱效降低。如果不可避免地使用偏高或偏低pH值的流动相,应该选用能耐受更宽pH范围的柱子。另外用离子对试剂的方法,化学平衡情况复杂,潜在问题也多,重现性可能比较差,保留时间有变化,并不总是色谱柱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