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触觉素描

(2013-02-03 09:42:19)

   “触觉素描”即触觉式观察的素描。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绘画和尼德兰,德国北文艺复兴的绘画是从中世纪的宗教绘画发展起来的,是平面化装饰性绘画向立体的空间幻觉式写实绘画发展的过度阶段,是古典油画的发端期,这时期的素描是解读古黄油画的钥匙,与威尼斯画派以后至19世纪的“视觉式观察”方式相比,表现为“触觉式的观察方式,这一方式的素描训练,是进一步学习古典的基础与准备,是一画室的素描与油画基础的特色所在。

http://s14/mw690/693d766egd4c87912d3cd&690

http://s6/mw690/693d766egd4c8795734b5&690

http://s13/mw690/693d766egd4c8799ece9c&690

http://s10/mw690/693d766egd4c879c81669&690

http://s10/mw690/693d766egd4c87a06f409&690

http://s14/mw690/693d766egd4c87a38652d&690

http://s12/mw690/693d766egd4c87a5a491b&690

http://s10/mw690/693d766egd4c87ab1ca79&690

http://s3/mw690/693d766egd4c87ad5fe02&690

http://s11/mw690/693d766egd4c87aff7faa&690

http://s10/mw690/693d766egd4c87b211ed9&690

http://s13/mw690/693d766egd4c87b59d6ac&690

http://s11/mw690/693d766egd4c87b9b419a&690

http://s1/mw690/693d766egd4c87c15f060&690

http://s7/mw690/693d766egd4c87c6ce396&690

http://s15/mw690/693d766egd4c87d231d8e&690

http://s13/mw690/693d766egd4c87dbcb63c&690

 “触觉素描”主要是交代“转折”。在素描教学中,形与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形”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只有长和宽的二维形态;而“体”是物体空间的纵深展现,是物体的“厚度”,是三维立体的。任何物体在空间中既存在一定的外形轮廓,也具备物体内部形状上相互衔接的内部边缘,我们称之为内轮廓。通常我们在素描中习惯称之为“转折线”。
首先当我们在分析形体时,物体的内轮廓不受光影的变化摆布,光线改变但物体的转折线依然处在原位置上,并诉说着形体的隆起与沟壑。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光线变弱或由强烈的灯光变成自然光的情景,这时明暗关系会比较微弱和隐晦,在表现时自然就非常困难。如果我们运用“触觉”的形式通过“增加块面”的技巧对明暗进行归纳和“制造”,物体整体外形和立体的效果即使没有光线也会非常明显。
其次,边缘的强化在素描中具有视觉张力挥发的重要特点,形状的膨胀和收缩使画面充满节奏、视觉强对比和张力感。因此在形体的认识和分析时应当明确任何复杂的物象都是相互组合、穿插与叠压的“阶梯”关系。穿插和前后叠压的空间关系明确标志着对形体认识的完成。形体的大小、范围、区域的相对准确标志着造型的优美生动。

http://s16/mw690/693d766egd4c8259a8c8f&690

http://s7/mw690/693d766egd4c82603fd46&690

http://s16/mw690/693d766egd4c8266f41df&690

http://s8/mw690/693d766egd4c826d9cb07&690

http://s6/mw690/693d766egd4c827549315&690

http://s4/mw690/693d766egd4c827d8c7b3&690

http://s5/mw690/693d766egd4c828884334&690

http://s10/mw690/693d766egd4c8293bd459&690

http://s5/mw690/693d766egd4c829b1b2e4&690

http://s1/mw690/693d766egd4c82a317100&690

http://s7/mw690/693d766egd4c82acc1026&690

“触觉式”的观察,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立体的观察。对象所有的部位像起伏叠嶂的山峦,眼睛就是跨越起伏的雷达,把一切凹凸变化收入眼底。触觉式的观察,首先要看到全局,而后就是对细节的最大限度的“收藏”。因此在训练时,触觉的观察近远都可以是实的,没有虚的。我们所观察到的只有轮廓围成的外形和高低起伏而不是视觉式的光线、明暗深浅、虚实、边缘线的强弱变化。比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德国画家丢勒的名作《祈祷之手》,在触摸式的观察阶段,远近、明暗皆被画得清晰锐利,边缘线明确可见,内部的形体筋骨毕现,看似没有光线只有形体的画面却给人一个肯定的光源。这些都是“触觉式”观察方法的功劳。

http://s8/mw690/693d766egd4c846057ec7&690

http://s7/mw690/693d766egd4c849bd2716&690

http://s15/mw690/693d766egd4c84b36db8e&690

http://s3/mw690/693d766eg7bada2043102&690

http://s2/mw690/693d766egd4c857aa5601&690





http://s10/mw690/693d766egd4c861519939&690

http://s15/mw690/693d766egd4c865411f4e&690
以上是于小冬的作品

    于小冬,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 1963年生于沈阳市。 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自愿申请进藏工作。 1984年1997年 任教于西藏大学艺术系。在西藏有13年的生活经历。 1986年《佛像》获“中华杯中国画大赛”优秀作品奖。 1994年《维米尔构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7年《自画像》《被丢弃的泥塑》入选中国当代素描艺术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