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自述经典代表作品
标签:
杂谈 |
|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5/001ec949ffa01243b70f1a.jpg 《塔吉克新娘》 《塔吉克新娘》设计构图时采取侧光的方式,一半亮一半黑,用古典的方法强化形体的体积感。用笔时突出点的技法,追求一种力度、浑厚感来强化画面。去美国之前,我的用笔几乎都是“扫”就的,而“扫”做不好就容易简单。点的面积小,明暗、体积一点一点地转过去,在小范围内既严密又丰富,层次多,可造就一种雕塑感,显得比较厚重,不轻浮,通过内在的转折,很理性。 创作时想法明确、简单,社会反应强烈,被理论家评论为艺术处理上很完美,开创了中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5/001ec949ffa01243b70f1b.jpg 《果实》 塔吉克族有欧洲人种的特点,面部线条凸凹与西方人很像,表现西方古典美是自然的。而黄种人面部线条比较平,在运用西方造型的明暗方法时不容易表现出造型的力度,那么在中国当代人物肖像中如何凸显体积感和层次感?我准备画三幅女孩肖像,来研究这个课题。第三幅画的就是《果实》。 我依然采用古典形式的画法,而侧光确实解决了体积感的问题,画面也达到了我追求的那种厚重感和层次感。背景用树叶和果实,绘制时参考了拉斐尔前派的手法,我非常欣赏那种古典,带有装饰性的象征手法。 我觉得中国人既要熟练地掌握西方油画的技法,又要在表达自己的追求时,兼顾中国的文化内涵,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状态的新的抽象美。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5/001ec949ffa01243b70f1c.jpg 《高原情》 我把《高原情》中的少女处理在帕米尔高原的背景下,后面都是群山,呈现出高原地区景色和人物的关系。 一个观者看后说:您的画气很贯通,气韵很足。几十年前董希文先生看我创作的《登上慕士塔格峰》时说:你的画气不贯。为了董先生的教诲,我整整努力拼搏了差不多三十来年。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5/001ec949ffa01243b70f1d.jpg 《醉》 我去日本访问,亲眼目睹了现代化之后的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后,年轻人突然丧失了传统的价值判断,困惑、醉生梦死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出现了。 我计划像表现意大利印象一样也画三张,表达我对这种社会状况的印象和认识。但日本这组作品,风景只画了一张《伊豆半岛》,计划中的另一张,表现日本现状的《东京的夜晚》未完成。 此画是在位于干杨树的家中创作。我请模特穿上服装摆了各种姿势动作,画了很多速写研究动作,构图决定后又请模特来拍了一次照片。采用日本浮世绘平面风格表现生活,断续画了半年多。先画人物,完成后参加了上海写实画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展出时市民反映强烈,观众很少见到情绪表现如此细腻的油画。 这幅作品充分表现了我的想法,我很喜欢。中国的画家喜欢严肃的主题创作,但这是我对当代社会,对现代化的亚洲的认识。这幅画很多青年人喜欢。2007年秋,我再次到东京,拍了一些照片,准备把《东京的夜晚》完成,把这组表现日本印象的作品完成。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5/001ec949ffa01243b7101e.jpg 《画家詹建俊》 詹建俊是我的老同学,老同事,我们从1949年国立北平艺专时开始同学,一起走过了半个世纪。我喜欢他的画风,对他本人有很熟悉,我想用苏联画家柯林强烈、坚硬的风格表现詹建俊,不仅要表现个性气质,还要把他本人绘画风格融进去。这幅作品背景是詹建俊的一张风景画,在我自己的作品中,这是造型比较方和硬,色彩也比较强烈的一幅。 我想在画风上稍稍变一变,放松一点,奔放一些,他握笔抱臂,昂首思索的一个瞬间,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姿势。在造型上我采用了侧光,明暗对比强烈,结构非常鲜明,交界线比较硬,面分得很明确,方正。背景安排了他那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奔放的风景画。这反映了我的一些新的探索与追求。詹建俊本人很喜欢。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7/001ec949ffa012463b7906.jpg 《晚年黄宾虹》 自述: 这幅作品视觉效果比较强烈,背景是提炼了黄宾虹作品中的墨点的元素,画得很抽象,背景的色彩用的是暖调子的灰紫,与墨的感觉更为接近,但又是油画颜色。 整体看画面效果好,对表现中国山水前进了一步,画得更抽象,第一张(黄宾虹像)作品中没做到位的地方这张都做到了。可以说,第一张是文人画,这张画画出了一个文人。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7/001ec949ffa012463b7907.jpg 《藏女》 自述: 1991年,我根据1978年到甘南藏族自治州收集的素材,创作了《藏女》。人物的姿势设计是斜靠着,一支袖子卷起来,背景是暗的。这幅作品在《美术》和《当代》刊登过。 油画为什么吸引人,美在何处?在素描中称为体积空间。体积需要三维空间,三个面才形成一个整体,所有物体之间要连起来。画画时常说空气把人物连起来,意思就是所有的边线跟背景都要做到浑然一体,要画出立体感,无论远近都能立体地在一个空间之中,才能有造型上的美感,这种美感发展到抽象美就是层次的丰富和厚重,也叫力度。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7/001ec949ffa012463b7908.jpg 《甘南藏女》 自述: 1992年,我又画了一副《甘南藏女》,也是根据1978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副写生创作的,背景是草原,是个侧面的肖像。这两幅以藏族为题材的作品,加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所画的《坐着的藏族妇女》等作品形成了我创作中的“藏族肖像系列”。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7/001ec949ffa012463b7909.jpg 《延安老农》 自述: 自从1987年担任院长以后,我很少有时间画人物写生。2001年,我去延安大学讲学,在延安短期停留。当地画家找来老人做模特,形象很好。我就在延安郊区农民的窑洞里画。我很激动,画了五个小时,一气呵成,中间只休息了一会儿,非常累,第二天身体差点儿垮了。写生必须精神高度集中,非常紧张,只能大写意,偶然的东西很多。 这是我所有写生中最好的一张,很难得,无法重复。 http://art.china.cn/voic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121227/001ec949ffa012463b790a.jpg 《侧光人体》 自述: 此画作于1988年暑假,油画系的老师们集中在大画室,大家一起画画。1988年,有老师提出办一个人体画展(国际上没有专门的人体画展)。我那时已是院长,同意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这个展览,油画系的老师全都参展。我共有四幅作品参加人体大展,这是其中一幅。 这幅画是写生,画了一周,很顺利,一气呵成。画面不要背景,显得更单纯,强烈,造型丰富生动。西方常用的测光在当时国内的油画中较少见。这种打光的方式,容易体现造型之美。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