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第一学段培养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引用研究》课题方案

(2018-12-03 08:08:01)
分类: 课题资料

一.课题的提出

图形与几何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知觉是空间观念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空间知觉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5-12岁是儿童空间知觉发展的关键期。该阶段能够有大量直观形象、易于学生观察、操作、实践的课程资源,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用人教版数学教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增加了一些内容,如图形的拼组剪一剪等,为方便教材的使用,也配备了相应的学具包,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学具不够全面、设计过于简单、图形学具较小不利于操作、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以至一线教师有的根本没有使用配套学具,缺乏学具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
     
当前,我校第一学段数学课程资源及使用的现状是: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电子白板课件等媒体资源比较缺乏;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资源相对零散;学校对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培养局限于课堂,缺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内外游戏、玩具资源。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学段,亟需补充图形与几何内容相关的学具、电子白板、微课资源等,同时,通过开发课外游戏、玩具等措施,将空间知觉培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而服务于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决定开展本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建构

现代课程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4版)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指出:儿童空间观念的演化是在知觉水平和思维水平上进行的。空间知觉是空间思维发展的起点。空间知觉强的人对色彩、形状、明暗、构图、平衡、空间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是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发展的,良好的空间知觉能力对于儿童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强调直觉思维在学生学习上的重要性。他认为,直觉思维是采用跃进、超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进行的,其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一般不靠言语信息。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有可能使用直觉思维,所不同的只是问题的程度不同,但问题的性质与科学家面临的问题性质是一样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丰富的表象,防止过早语言化。如果教师能使学生掌握了适合于他们智力发展的符号,那么就能在认识上形成早期的结构。

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学段学生:指1-3年级小学生。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指人脑对物体形状、大小、相对平面位置及空间特性的感知。
     
课程资源:本课题中的课程资源是指直观学具、电子白板课件、微课资源和课外游戏所需的系列玩具和游戏规则资源。
     
本课题针对第一学段小学数学现有学具资源的不足与缺失,开发出系列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电子白板课件资源、微课资源、课堂学具和课外游戏玩具,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游戏规则,通过直观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突破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

四、课题研究假设与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

通过调查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和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现状,针对性开发图形与几何内容教学所需的学具、电子白板课件、微课资源和课外游戏规则、玩具资源,并在课堂上使用这些课程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为慕课、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资源支撑,同时提升本校教师的科研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出一批能上课、能研究的专业骨干型教师。
    2.
理论依据

现代课程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4版)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指出:儿童空间观念的演化是在知觉水平和思维水平上进行的。空间知觉是空间思维发展的起点。空间知觉强的人对色彩、形状、明暗、构图、平衡、空间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是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发展的,良好的空间知觉能力对于儿童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强调直觉思维在学生学习上的重要性。他认为,直觉思维是采用跃进、超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进行的,其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一般不靠言语信息。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有可能使用直觉思维,所不同的只是问题的程度不同,但问题的性质与科学家面临的问题性质是一样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丰富的表象,防止过早语言化。如果教师能使学生掌握了适合于他们智力发展的符号,那么就能在认识上形成早期的结构。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提高第一学段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为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夯实基础;开发出培养空间知觉能力的系列学具和电子白板课件、微课资源包;开发学生课外游戏需要的相关玩具和游戏规则资源;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2.
研究内容

1)第一学段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以衡阳市高新区华新小学为例
   
2)编制《第一学段学生空间知觉能力资源开发指南》
     
图形与几何内容学具开发指南;
     
图形与几何内容电子白板课件开发指南;
     
图形与几何内容微课开发指南;
     
课外游戏规则和玩具开发指南。
   
3)开发《第一学段学生空间知觉能力资源包》
     
针对现有学具的不足和局限,开发出适合第一学段学生课堂操作使用的学具;
     
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针对图形与几何内容,开发电子白板课件资源;
     
开发小学数学空间知觉微课资源;
     
开发有利于空间知觉培养、操作简单可行的游戏规则和玩具。
   
4)《第一学段学生空间知觉能力资源包》的应用
     
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应用;
     
数学竞赛活动中的应用;
     
在应用中不断调整、修正,最后得到完备的系列资源包。
   
5)低学段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测评和实践对比研究
     
建立评价标准;
     
构建评价常模;
     
研究前后分别测评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将测评结果加以比对,形成相关数据和结论。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本课题将综合应用以下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 结合第一学段数学教学需要,制定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依据指南,针对性开发学具、电子白板课件、课外游戏规则和玩具等课程资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开发的学具、电子白板课件、微课资源;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应用开发的课外游戏规则和玩具资源。每次行动之前,做到有方案、有可行性论证、有计划;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活动;活动过后有总结、有反思。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我校第一学段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现有基础与不足,为本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3)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分析、归纳和提炼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以形成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
    
4)个案研究法 对个体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2、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建立课题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课题实施细则,对课题进行规范管理和目标管理,每学期制订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有课题工作总结,不定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宣传、推广课题工作成果和经验。

坚持课题研究与教研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全我校教研网络优势。争取市、区(县)两级教研员的支持和指导。

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平台:建立QQ群,微信群,利用校园网站发布信息、交流经验、推介成果,做到资源共享。

坚持每学期上实践课,成果展示课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调查检测第一学段学生空间知觉发展的现状开展总体方案设计及基础研究 课题教师培训制定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依据指南开发相关课程资源定期举办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成果评选定期研讨、总结、交流完成研究报告评审推广、示范、借鉴
七、课题创新之处:

1. 视觉新、起点低、切入点小。本课题突破一般培养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研究,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空间思维的起点——空间知觉能力和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第一学段上,从空间知觉和第一学段开始课题研究,起点低、切入点、视角新。

2. 立足开发出实用的有利于培养儿童空间知觉能力的学具、电子白板课件、微课资源,为学校以后实施翻转课堂提供资源支撑;同时将儿童空间知觉能力的培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除开发空间与图形内容教学所需资源外,还立足开发课外游戏相关资源。

3. 课题研究的应用性强。本课题研究成果对数学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队伍组成:

课题主持人周群意,湖南省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市四新教学之星,现任我校校长。参与研究的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有《基于提升师生幸福感的学校发展策略研究》、《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教学练辩证统一教学模式研究》,其中《基于提升师生幸福感的学校发展策略研究》获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等奖;《小学语文lian式教学研究》获衡阳市十一五课题成果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李燕,市骨干教师,市十一五十二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主持研究了《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运用画图策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等课题。其中《运用画图策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获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三等奖。
     
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有小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平均年龄33岁,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27岁,涵盖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后起之秀;都曾在省级以上论文评选、教学比赛中获奖,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素养,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九、课题研经费的预算:

我校拨专项经费8万元,用以支持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经费的使用须坚持厉行节约、注重效益的原则,严格遵守财务制度,自觉履行支出手续。

课题经费可用于购置课题研究必需的书刊资料;调查、测试、文印、誊写、上机等费用;课题论证、研讨、鉴定、评审等小型会议费用;调查研究的差旅费等。

十、课题研究任务的分工:

课程资源研发组:肖湘莲  王朝晖  马长花  付华丽  李燕 

  多媒体技术指导组:罗毅  刘超  龙秋菊

  课堂实践组:梁雅玲  龙秋菊  粟静雅  匡哲

  资料整理组:何小玲  张家福  邓继蓉  刘勤

十一、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空间知觉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报告、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学具、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论文集、“图形与几何”教学案例集、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微课集、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电子白板课件资源包。

十二、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20163-20166月)
     
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制定计划,申报立项。
     2.
实施阶段(20166-201710月)
     
完善计划,落实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严谨有序地做好开题工作。
     
制定一至三年级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测评试卷并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正形成正式的测评样卷。
     
制定培养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资源开发指南;
     
依据指南开发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具资源;
     
依据指南开发图形与几何内容电子白板课件、微课资源;
     
开发培养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课外游戏规则、玩具资源;
     
运用开发的课程资源在课内课外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修正完善;
     
测评实践后学生的空间知觉水平,并和最初的测试结果加以比对,形成数据。
     3.
结题阶段(201710-201712月)
     
收集资料,整理数据;
     
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