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戴锦华:中国电影市场太荒诞了

(2015-04-28 21:41:34)
标签:

杂谈

http://ww2/large/693ca824gw1erlm5nion0j20go0p0dhs.jpg 

近日,继严歌苓之后,著名电影批评、文化研究学者戴锦华老师也确认成为第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终审评委。

 

电影批评,同时也是一份介入,一种创造

现任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的戴锦华,与同代的很多人一样,“偶然”地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开始了电影理论研究领域的建构。已出版《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例》等专著十余部,并在“电影艺术”、“艺术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她的很多作品被誉为电影人必备参照和解读的“启示录”。

     剖开戴锦华学术研究的断面,更像一个多种社会、政治、文化、历史、心理的对话场,对电影批评的期待是一份有效的批判,一份有创意有洞见的分析,尝试激活电影自身曾经蕴含并继续负载的巨大文化、艺术与社会潜能批评,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份介入,一种创造。” 而她的博学,既可以上溯到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源头解读《十诫》,也可以用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的故事对照《阿黛儿·雨果的故事》,在青年群体中具备极大的号召力。

 

从第四、五、六代电影的探讨,到关注青年导演早期创作

     研究中国电影亦是如此,《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等,大都将中国电影史诸导演、作品及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症候中,尤其是对第四、五、六代电影的探讨,诸如《断桥:子一代的艺术》和《历史之子:再读“第五代”》;西方学术领域研究“中国”电影现象,每逢提到张艺谋、陈凯歌等,必然涉猎她的研究

     除却对代际划分相对明确的电影创作群体及作品的评价,对于很多正处于电影长片创作初期的青年导演,戴锦华虽然还没有过多介入,但其一直关注和支持青年电影力量。在《大众电影》策划的2014“华语十大潜力导演”评选中,戴锦华老师就是评委之一。这次评选,第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忻钰坤也榜上有名。“当接到影展组委会关于终审评委邀请,戴锦华老师欣然答应。李子为说,相信,戴锦华老师的加入,一定会从多方语境中,提炼真诚的青年电影作品,发掘叩问现实的优秀青年电影人。

 

“反对以资本逻辑,取代文化差异性逻辑”

    不仅于此,据了解,戴锦华加盟FIRST终审评委缘起已久。2014年,作为嘉宾出席了忻钰坤导演的《心迷宫》(原名《殡棺》)点映活动,她评价说:“《心迷宫》是一个说人话办人事的电影,真正的电影观众一定喜欢这样的影片,却在电影院看不到。”

戴锦华道出的正是电影业态的失衡,就像她说的,中国电影市场这么大的盘子不能给艺术片留块地儿,这个事儿太荒诞了。她反对以资本逻辑取代文化差异性逻辑。在戴锦华看来,2013FIRST最佳影片《美姐》,以及像《钢的琴》这些有追求的影片,“他们确实不是大众影片,是小众的,但这些影片也需要卖票,需要听到口碑。”

作为《美姐》从获奖到进院线历程的见证者,李子为似乎感同身受“像《美姐》、《心迷宫》这样的中低成本、具有现实意义的优质影片,不仅需要观众的支撑,更需要在市场上被重视,这是FIRST致力的方向。

据悉,戴锦华、严歌苓等构成的第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终审评委阵容将于7月份介入审片工作,最终在7月27日的西宁揭晓最终获奖名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