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bmiddle/001VucnXzy74VieYuDO1c&690
还记得郭沫若《屈原》第五幕有这么一句话:“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看来,感化比斥骂、责备都更有力量。
感化是指用言行感动人,使之转变,感是接受外在的信息,化是内在的转化,为此感与化是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
这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诵经感化老虎的传说吧!
德化九仙山上有灵鹫寺,位于山巅。灵鹫寺僧人介绍说,山中有一道捕虎机关——“虎橱”,是明代遗留下来的。
据说明代时,九仙山多虎患,以至于山里的僧人为了保命,不得不架设“虎橱”———用石板条等架设的一个类似石洞的造型,内可容下一只巨虎。入口处设有机关,至今犹见石榫等痕迹。
“虎橱”的捕虎原理有点类似“捕鼠器”。人们在里面用一只小羊羔作为“诱饵”,老虎来了,见“虎橱”里有活生生的羊羔,自然胃口大开,呼啸而入。只要老虎一入内,必然会踩到洞内的机关,这时“虎橱”的石门便会立即落下,将老虎困在洞中。
根据介绍,当时出家人逮了活虎,是为保命,但并不杀生。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传说每当抓到活虎,僧人便在老虎前打坐,朝着老虎念诵几天几夜的经文。随后,和尚又放虎归山。也许是老虎被感化了吧,念及恩情,从此便不再来侵犯。
其实无论是在佛教教内,还是社会历史,都有很多关于感化的故事,如孔子感化子路、汉朝赵咨以孝亲感化盗贼。据说汉朝的赵咨因病辞官,返回故乡,亲自率领子孙,务农耕作以维持生计。
有一天夜晚,一群盗贼到赵家打劫。赵咨事先知道这件事,恐怕母亲受惊,先到门口迎接盗贼,并且准备饮食款待盗贼。赵咨说:“家母的年纪已经八十岁了,她老人家生病,需要安静休养。乞求你们能留下少许的衣物和粮食,至于拿走我妻子和儿女的任何东西,我都毫无吝惜!”盗贼们心生惭愧,跪在地面上说:“我们侵犯贤人,实在太不成体统了!”
说完,盗贼们奔走离去。赵咨拿着东西追上去,要赠送他们,却没有赶上。
这就是感化,芸芸众生,无论是人还是畜,若能对其心灵施加影响,扫除迷惑,安抚创伤,引导内心的积极力量,塑造恰当的行为模式,维护尊严,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有时感化一个人需要痛苦,需要时间,甚至生命,但只要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能尽自己的心性,即能尽人的心性,能尽人性,自然可以转恶为善。
所以说,末学了一顿悟,这世间最刚强的力量便是感化!
但我们应如何去感化一个人呢?
一、布施,这是对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从而感化对方;
二、爱语,这是随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可接近、感化;
三、利行,这是要从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他人的行为,方可感化他人;
菩萨行菩萨道之时,都是摄受众生,以慈悲感化众生。
希望人人都怀一颗感恩的心,践行菩萨道,做个世间大菩萨!
(来自网页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