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臆说》孙联奎
(2011-03-20 09:58:19)
标签:
诗品臆说司空图孙联奎文化 |
分类: 读书----平生所好 |
《诗品臆说》
孙联奎
一、【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备具①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腓:音肥,庇也。《诗》曰:[牛羊腓字之。] 外有所庇,必内有所主。故曰:大用外腓,真体内充。○文字意为体,词为用。沈浸浓郁,含英咀华,是外腓也。然真体内充,则理屈词穷,何以大用外腓乎?故欲大用外腓,必先真体内充。[理扶质以立干],是体,[文垂条而结繁],是用。然此二语,只论[雄浑]大概。犹之先观刘、项气象也。下方自注。○凡物,有体有用。即以天地言,为物不贰,是体;时行物生,是用。
【返虚入浑】未有题目,理尚虚悬,此犹无极,故言虚。已有题目,约理入题,此犹太极,故曰浑。返而入之,即所谓[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者也。
【积健为雄】理明,故词达;理直,则气壮。诠题处,无论虚、实,字字停妥;语语雄傑,积而为之,即所谓[群山万壑赴荆门],又如[狭巷短兵相接战]者也。○返虚入浑,是认题。[返]字有心力。[积健为雄]是使笔。[积]字有笔力。
【备具万物】是浑。○葫芦中自有天地,[浑]固非一味含糊者也。
【横绝太空】是雄。○[入门下马如气虹]。[雄]又非一味桀骜者已。
【荒荒油云】取象于云。荒荒,即浑沦意。荒荒油云,得[浑]之象矣。
【寥寥长风】取象于风。寥寥,即雄劲意。寥寥长风,得[雄]之象矣。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譬之用兵:再擒再纵,是超以象外;服德畏威,是得其环中。上句雄浑俱有。上句已立下句之影。上句是功,下句是效。下句[得]字已在上句中。○人画山水亭屋,未画山水主人,然知亭屋中之必有主人也。是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表圣《诗品》大段[超以象外]者也。读者本此读之可矣。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此示人以雄浑之所由也。强,勉强也。雄浑之气,即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养之以自然,故来之无穷。若勉强而袭取之,示有不立馁而败者,故为是之切嘱也。○此篇章法:首二句虚笼[雄浑],次二句明点[雄浑];以下六句分贴[雄浑]。或说理,或取象,颇具层次。末二句收结通篇,悠然不尽;且寓以勉励意。古人文字,不苟如是。以下诸篇,章法不暇细注,读者类推可以。
①诸本均作[具备]
===================
二、冲淡
冲,和也。淡,淡宕也,晋陶渊明之人、之文、之诗,俱足当得[冲淡]二字。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以违。
【素处以默】默,静默也。冲淡人,断无不平素处以静默者。明道先生逐日端坐如泥塑神。
【妙机其微】静则心清,心清闻妙香。○机者,触也,契也。微,微妙,机其微,谓一触即契其微妙也。心通造化,自然妙契希微 ○素处以默,妙已裕矣,以心之妙,触理之妙;以心之妙,触景之妙;此时之妙,乃妙不可言。○不曰机其微妙。而曰[妙机其微],妙机,神理,与宣尼[己欲立而立人]两箇[而]字,即所谓[立之斯立]四箇[斯]字相仿.
【饮之太和】 冲也,○素处以默,正是此事.元气在心,而又加以静养,故曰饮之太和。太和,曰[饮],德可食,自和可饮矣。以上三句,是冲淡所以然处。
【独鹤与飞】淡也⊙试看雉窜,何如鹤舞。⊙独鹤如何言与飞?与飞者,言与诗之淡宕而俱飞也。
【犹之蕙风,荏苒在衣】惠风,喻冲。荏苒,微弱也。《归去来辞》:『风飘飘其而吹衣』,此以惠风在衣拟诗,其中冲淡为何如者。二句冲淡妙喻。
【阅音修篁】此如曾点之内浴。⊙竹韵潇洒,竹致骀宕。筼筜谷中,诗人一游,粗野劲直之气,当俱化矣。竹林七贤,想俱无粗莽气。⊙音可『阅』乎?阅音,当即听香,读画之意。
【美曰载归】此如曾点之咏归。⊙众美而载之以归,必是言中有物,包蕴无穷。试看曾点言志,平淡之极,而夫子与之,固意其已具尧舜三代气象也。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深,艰深也。稀,稀微也,冲淡自不艰深;不艰深,得句便是天籁。即之愈稀,盖即『妙机其微』也。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不着迹,不费力,乃许冲淡。袁简斋云:『狮子搏兔用全力,终是狮子之愚』。反掉作结,题义愈醒。⊙凡诗文无有死题面者。会家不忙,只以淡语写之,语自可敌人千百。细玩陶集,当自得之。⊙二语与《超诣》篇『少有道契,终与俗违』语,一样笔法,一样用意,但彼处『违』字作『近』字讲,此『违』字作『远』字讲,固自有别。
================
三、【纤秾】
纤,细微也。秾,秾郁也。细微,意到。秾郁,辞到。对粗疏及白干者看。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幽谷①,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采采流水】采采,水之纹也。采采流水,水无不到。
【蓬蓬远春】蓬蓬,春气盛也。蓬蓬远春,春无不到。⊙采采,蓬蓬,活画『秾』字。『秾』不必都用字眼,只是道理既足,语言气味,自觉秾郁。昌黎之沉浸秾郁,岂专恃有字眼哉。⊙入手取象,已觉有一篇精细、秾郁文字,在我意中,在我目中。文字摄入。信然。
【窈窕幽谷,时见美人】窈窕幽谷,『纤』矣,时见美人,『纤』而且『秾』。⊙窈窕,深曲;幽谷,寂静。果有西子入吴,经过其中,如火如荼,艳光四映,虽山灵当为之喝采也。一笑。淡叙中加一字眼,便是幽谷美人。用颜色字眼更妙。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碧桃,是『秾』满树,则『纤』。风水与日,分观则『纤』。风水相遇,而又有旭日相照,不『秾』而『秾』矣。【柳阴路曲】路曲,是『纤』。柳阴则『秾』。
【流莺比邻】流莺,是『纤』。比邻,则『秾』。⊙余尝观群莺会矣:黄鹂集树,或坐鸣,或流语;珠吭千串,百梭竞掷;俨然观织锦而听广乐也。因而悟表圣《纤秾》一品。⊙学其品句,已足破俗。
【乘之愈往】乘兴而思也。构思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识之愈真】识,音志。思力既到,援笔识之,词有不愈真者乎。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艳摘屈,宋,浓薰班,马,所不待言。妙在曲终不见,江上峰青,实能与古作相颉颃也。故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将」字「与」字。紧相贯注。《超诣》篇「如将白云,清风与归」,句法亦与此同。
①诸本皆作「深谷」
==================
四、【沉著】
沉著,对剽浮言.意思剽浮,故语不镇纸.斗南云: 「沉著便峥嵘」。信然。
绿林①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绿林野屋】境,无些子喧
【落日气清】气,无半点氛浊,是可思之时。
【脱巾独步】于是沉思独往。佳在脱巾,脱巾便无头巾气。
【时闻鸟声】其时,他无所闻。诗肠鼓吹,正须乎此。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尺素未达,所以致思。日之子,则其人必非寻常人物,必非泛泛交情。
【所思不远】思之近
【若为平生】思之切。○「所思」字,是通首关键。上六句,皆思,下二句,是思之极境。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风云停,千潭月印。空阔澄举沏,直思到这样境地。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有佳意,必有佳语;所谓词由意生也。佳语而有大河横阻,斯语无泛设。句句、字字,皆沉著矣。○贴皮贴骨,固非沉著,过炼伤气,亦非沉著。观「海风碧云」二句,而知沉著即在空灵中也。○此首:前十句,皆言沉著之思,尾二句,方拍到诗上。观「如有」二字可见。
五、【高古】
诘屈聱牙,岂为高古哉。高,对卑言;古,对俗言。邹平张萧亭先生《天马行》云:「空山寂寂兮无声,忽萧萧而马鸣,挟风雨以御空,三匝余宫。」读此诗,可会高古之意。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纵。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元宗。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纵】此四句,取高古之象于人,「畸人」,指神仙而言。「乘真」,所谓其真气而游。驾鹿
乘龙,无非乘其真气。手把芙蓉,即仙人朝贡。泛彼浩劫,即仙人修炼,几历劫灰。窅然空纵,即修炼既成,始得凌虚蹑景,轻身飞渡之类。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此二句,又取高古之象于月与风,莫高于月,亦莫古于月。月出而好风相从,月出而好风相从,如此风月,有卑俗气否。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此二句,又取象于山之高古,复以钟声足之。抬华亦高亦古,于夜见山之色碧,更觉高古。且于夜而闻山之清钟,所谓令人发深省者,古韵,非俗韵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以上八句,俱取高古之象,至此方说到诗上。
【虚伫神素】即下“黄唐在独”。
【脱然畦封】即下“落落元宗”。但此用虚衍,下方指其事以实之。
【黄唐在独,落落元宗】黄,黄帝时,唐,陶唐时。一肚皮黄唐,谁其坐三代以下之想。神明于斯,畦封自去。畦封者,卑俗气也。心无卑俗,作为诗歌,得不落落元宗,立形高古乎。落,疏落。疏落而又疏落。元宗,得元理之宗。元宗,犹言超超元箸。
==================
六、【典雅】
典,非典故,乃典重也。彝鼎图书自典重。雅,即风雅、雅饬之雅。譬若女子,雅者,靓装明服,固是雅;即粗服乱头,亦仍是雅也。而举止端详,典重可知。说本渔洋。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一片冰心在玉壶。”壶有冰心,胸中那有俗气。胸无俗气,笔下那有尘氛。春,酒色也。吴毂人诗:“沽春屐上街。”正用此典。○党家赏雪,羔羊美酒,夜醉销金,视此当有雅、俗之别。○玉壶,典矣。买春,尤雅。茆屋,典矣。赏雨,尤雅。○读此二语,宛如展看《东坡先生笠屐图》。
【坐中佳士】所谓玉树临风也。坐中有不如意之客,真是恼人。
【左右修竹】竹之为物,最为典雅。不可一日无此君,为其雅也。可与上句连看。言坐中有佳士,正如左右之有修竹也。杜诗云:“修竹不受暑”。盖略无尘氛矣。
【白云初晴】对阴云、黑雾看。
【幽鸟相逐】对鸱鸣鹊噪看。莺歌燕语,自是不俗。鸱鸣鹊噪,如何可耐。上句与此句连读亦可。当白云初晴之时,而有幽鸟相逐之趣,亦未尝不典不雅也。○按:幽鸟即鸦也。鸦,古作雅。幽,即黑意。鸦纯黑色,飞时背上映日有光,故诗人恒用“鸦背”字。“相逐”,即雅雅之意。鸦必群飞,亦连飞。古语云:“鱼鱼雅雅。”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琴是雅物,又眠于绿阴,绿阴之上又有飞瀑。绿阴,飞烈日也;飞瀑,非浊流也。二语高山流水,并有所寓。高山流水,典雅何如。此景,吾欲倩画工图之,惜尚未逢高手。
【落花无言】“花如解语还多事。”花至落而无言。物静典雅。○芳草落英,典雅令人可想。
【人淡如菊】人不淡则如趋膻之蚂;反是,则淡中自寓高品。菊,花之淡而有品者也,人淡如之,其品当于九日之时东篱,采菊盈把之时遇之矣。○此句是人静典雅。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书之岁华,即书籍之古者。书籍愈古愈雅,若满架新书,直书肆耳。○有疑“书”为典谟训诰者。然何不曰:“书之唐虞”,“ 书之商周”,而必“书之岁华”乎!“书之岁华”,仰又有辨:椠刻起于五代,五代以前之书,必是名人手录者,书古字亦古矣。书经岁华,典雅可知。此首,纯乎取象,惟末二句微与作诗比附;似诗到典雅,始可以读,特未明言耳。窃意:三百篇、汉魏六朝、以及韩、柳、欧、苏,历劫不磨,耐人讽咏玩味者,只是典雅耳。表圣之品,或者注意于此乎?
========================
七、【洗炼】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日前身。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矿,如何出金?铅,如何出银?不求洗炼,难免夹杂。所以,以[超心][绝爱]直接下去。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精神全在[超心][绝爱]四字。缁磷有何可爱?立心洗炼,是自立于坚、白之地矣。故不曰:[不畏缁磷],而偏说:[绝爱缁磷]。
【空潭写春,古镜照神】春者,水之精神也。空潭而曰泻春,则澄清彻底可知。镜古则精聚,古镜而曰照神,则一无蒙翳可知。然,惟洗炼功极,乃有此境。
【体素储洁】曰白、曰坚,本质自好。
【乘月返真】炼气归神。仙家炼气,出神游行,已而再返于身,谓[返真]。乘月返真,返真而乘月朗之时,其身与月,是一是二、是二是一,盖极形洗炼之极也。
【载瞻星辰】星辰无暗光。一本作[载瞻星气]义同。
【载歌幽人】幽人无秽行。《易》曰[幽人贞吉。]曰[载瞻],曰[载歌],是仰慕其洁之意。
【流水今日,明日前身】抚我今日,有如流水,仰看明月,是我前身;渣滓去,而清光来,此时方见洗炼之效矣。此等语,定非食烟火人所能道。
=====================
八、【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神,神韵。气,气魄。一篇文字,字如散钱,神、气则贯所也。神、气不能自行,而我行之,故曰行神,曰行气。神、气并行,不能相离。神完,则气愈盛。气盛,则神愈远。但神行无迹,故曰如空。气行,则磅礴郁积,无象而若有象矣。故曰如虹。虹,气之有象者也。
【巫峡千寻走连风】巫峡而有千寻之高,是[健]。云走其上,而风连其中,是[劲]。神、气盛行,实有此象。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真曰饮真,见无时不真;强曰茹强,见无时不强,蓄之于素;用真用强,守之以中;不中,则真为愚,不中,则强为戆。《孟子:养气》章,所以言[配义与道。]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即神、气之所以行处。下文[存雄],盖指乎此。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则可以养而至。外强中枯,断不济事。孟子所以重养气也夫。
【喻彼行行健是谓存雄】[是]字指上文二句,有雄,体也,[行健],用也,有健之体,方有健之用。天体本健,故运行自健,法天为诗,而存雄为体,体立而用自行,得不排山倒海,字字劲健乎。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是天地与立。气本天地之气,以天地之气还天地,是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诚者,物之始终。诚则不息,不诚无物。文笔蓊茸,只是心不实而不足耳。
谈诗小技,然司空氏常往往论及天地。如【天地与立,神化攸同】及【荒荒乾坤,悠悠天枢】等语,即终以【载要其端,载闻其符】。则欲人之因小技而窥天地也。《中庸》言至诚,而必推本于天地。表圣《诗品》其有见于此矣。谈诗岂小技哉!
九、【绮丽】
绮,则丝丝入扣;丽,则灿烂可观。既绮交而脉注,亦藻思而绮合,是谓绮丽。
○斗南云:【绮丽羞涂饰。】诗家多买胭脂,亦能见丽,然而东涂西抹,徒掩本色矣。篇中所注牡丹之喻,周公之喻,颇得绮丽之真。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水畔①,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而其富贵实含于未吐未放之先,所谓神存富贵也。作者具此精神,吐语自丽。彼黄金者,固无权矣。
【浓尽必枯】如剪彩为花。
【淡者屡深】牡丹未放,那得不淡,须看其放时何如耳。○陶集东坡云:渊明[诗质而实绮,癯(qú)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又【扪虱新语】曰:[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辞藻,要非佳作也。昨读渊明诗,颇似枯淡,久而有味,东坡晚年极好之,谓李杜不及也,此无他,韵而已。]刘后村云:[所贵于枯淡者,久而有膏,似淡而实美,若渊明,子厚之淡是矣。]②
【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最丽者水,不丽者雾;雾开而水更丽者矣。凡林亦可;水畔有林,林有红杏,而当雾余看之。更觉绮丽。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华屋加明月之照,画桥在碧树之阴,此等之丽,画工所难及。
【金樽酒满】金樽丽矣,而非酒满,则犹得丽之半也。金樽酒满,不言丽而丽可知。
【伴客弹琴】绿绮琴弹白云词,而又伴客弹之,若斯之丽,尚华靡者所不知也。一本做[侠客弹琴],侠客不韵,何言丽。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取之自足,谓富贵者所自有。良殚美襟,是吾艺既成,华美可观,自然快心乐意,若是周公宴客,一切铺排筵席,定不向外人假借,其客亦断无乞儿相者。李、杜文章,光焰万丈,当日为之,岂尝向《兔园册》子检作料哉!诗用字眼固丽,即无字眼亦丽,所谓秀在骨也。○陶诗:[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款知明日事,余襟良己殚。]
①诸本多作[露余山青]
②以上三段引文,原本多有讹误,皆据《陶靖节集》校改。
==================
十、【自然】
自然,对造作、武断言。心机活泼,脱口如生,生香活色,岂关捏造。此境前则陶元亮,后则柳柳州、王石丞、韦苏州,多极自然之趣。
俯拾即是,不敢诸邻,与道俱①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②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首句已将[自然]开尽,而以次句足之。○余最爱毛诗《苤 》三音,脱口而出,平谈之极;而家室和平之象,令人于言外可想。后人獭祭成文,及模仿平谈者,固万不及一也。是岂非俯拾即是者哉。陶公四言诗,庶几近之。论者所以谓陶公诗宜自为一集,以其足以继三百篇也。
【与道俱往,著手成春】道,即理也。若不论理,那得自然,故曰与道俱往。惟其与道俱往,故能著手成春。春以著手而成、无少作为,自然极矣。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花开,物自然;岁新,时自然。花开,物自然;岁新,时自然。
【真与不夺】顶上二句说。花惟真也,谁能夺之使不开。时惟真也,谁能夺之使不新。意真,故词自在流出,雅切不泛,不至如公家言,可使他题请去是谓真与不夺。与,犹教也。言虽教之夺,而亦不能夺也,一本作[真予不夺。]
【强得易贫】暴富者不祥,盖暴富多由于强得也。强得不易贫者乎?袭取者可鉴已。
【幽人空山】幽人所在自然,而居于空山,则更自然矣。古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意境俱自然也。
【过雨采蘋】何时不可采蘋,而必过雨采之。非过雨,则采亦少趣。时闲而物荣,采之不容已矣。不容已,即自然也。此即[采采苤苢]之意。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情悟,悟上文诸譬之自然也。悠悠,即自然之意。悠则不迫,悠而又悠,则与天时之自然等矣。○初疑[天钧]为《钧天广乐》,虽与自然相关,然倒转[天钧]字作解,恐非品意。
①他本皆作[俱道适往]。
②他本多作[过水]。
=====================
十一、【含蓄】
含蓄
含蓄大约用比体。三百篇、《庄子》、《离骚》且勿论,子产美锦诸喻,庄辛幸臣一篇,皆不著一字而正意跃然。唐人宫词、宫怨诸篇,本是自己失宠而怨,偏就旁人得幸而欢者说,含蓄之法殆如是乎?亦有不用比体者,如“薛王沉醉寿王醒”,及“不待金舆惟寿王”,直就本事含蓄,亦殊绵邈。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①,若不②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漉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纯用烘托,无一字道著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字也。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语不涉己】(己,本题也。语不涉己,即不著一字。)
【若不堪忧】(似乎无题,文法是反顿。下二句方正言之。)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是”字指题目《含蓄》言,亦是总顶上文。〇“真宰”,是题之真正主宰。与之沉浮,是与真宰相为离即。观龙灯之龙,曲屈蜿蜒,俯仰上下,无非为珠球而设。)
【如漉满酒】(满酒,酵发汁溢之酒。酵不发,酒不遽出也。)
【花时反秋】(秋,即寒凉之意。春寒花较迟,花不遽放也。)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悠悠,忽忽,即恍兮惚兮之意。尘在空中,沤浮海内,谁能于悠悠忽忽时,议拟而捉摸之耶。然犹目之曰尘,指之曰沤,而不得以他言也。此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矣。)
【浅深聚散】(浅深,竖说;聚散,横说。浅深、聚散,皆题外事也。四字总括众象,即下文“万”字。)
【万取一收】(万取,取一于万;即“不著一字”。一收,收万于一;即“尽得风流”。于此可悟表圣一贯之旨。)
①诸本多作“涉难”。
②诸本多作“己不”。
十二、【豪放】
豪,乃豪杰,豪迈之豪;对龌龊猥鄙言。放,非放荡,乃推放,对局促言;即放乎四海之放也。惟有豪放之气,乃有豪放之诗,若无其胸襟气概,而故为豪放,其有不涉放肆者鲜矣。太白《将进酒》少陵《丹青引》诸篇,试一披读,当得其大略。
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易狂①。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观化匪禁】观,洞观也,动若观火。化,造化也。禁,滞窒也。能洞悉造化,而略无滞窒,是为观化匪禁。一本作“观花匪禁”。
【吞吐大荒】大荒者,大地也。胸罗星宿,然后可以吞吐大荒,奇语惊人。◎“气蒸云梦,波撼岳阳”,语亦奇矣,视此“吞吐”,气概尚觉其小。◎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日月所入处。是谓大荒之野。”②
【由道返气】返,追迴也。追迴其气,而以道范之。“其为气也,配义与道”。粗豪、任性,两俱无之。◎品中好用“返”字,如“返虚入浑”,“乘月返真”,“欲返不尽”,及“返返冥无”等语,俱用之。盖用力字也。
【处得易狂】以反笔托正意。◎人处得意之时,便易于狂。“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语意未免太狂。◎品中每以反笔透题:如《自然》篇:“真与不夺,强得亦贫”,笔法与此一律,妙在俱是先正后反,笔致跳跃。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有声有色。声,非寻常之声,声如天风之浪浪;色,非寻常之色,色如海山之苍苍。胸次磊落,眼界开阔,豪放到佳处,兴会淋漓,实有此境,真乐事也。◎诗文一理:《阿房宫赋》中间“明星莹莹”一段,及《腾王阁序》至中间“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一联,真乃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者矣。余可类推。至诗中此境,则不可枚举。◎《沉著》篇“海风碧云,夜渚月明”二语与此二句一样兴会。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有真力以充之,上下四旁,任我所之;傍日月而摘星辰,何所不可。若无真力,比之飘蓬。◎凡所应有,无不俱有,鬼斧神工,奔赴腕下,是之谓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三辰,日、月、星也。三辰、凤凰,万象之显且大者;前招、后引,便是在旁。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非六鳌不足鞭策,足征有胆;非扶桑不屑濯足,足征有识。妙在下一“晓”字:金乌乍跃,彩彻云衢。总言豪放之作,磊落光明,无一语不惊人,无一字不夺目耳。◎相此二语,乃真放乎四海矣。腰缠十万,骑鹤扬州,想头未免于俗,惟此晓策六鳌,濯足扶桑,足以乘万里风破三千浪也。学者读此,不惟洗去尘俗万斛,且足长人无限志气。◎语贵警策,以此等语作结,便如千钧劲弩,矢发弦收。又妙在语不欲尽。◎“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已是豪雨,对此仍觉“小言詹詹”。
①诸本皆作“以狂”。
②据《山海经广注》卷十六原文作“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
十三、【精神】
人无精神,便如槁木;文无精神,便如死灰。谚云:“死蛟龙不如活老鼠。”信然哉!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杨柳楼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返,收摄意也。心气乍一收摄,则精神为之一振,故不必收摄尽极。而心所欲言,景所欲绘,情为之往,自兴为之来。曰“相期”,实不相期而如相期者。
【明漪绝底】神凝秋水。◎惟精故明,惟明故动;彻底澄清,又何待言。
【奇花初胎】精气内蕴。◎“有人谁看未开时”,此咏牡丹句也。牡丹既开,精神自富,然其精神已裕于初胎时矣。凡花皆然,不惟牡丹。
【青春鹦鹉】物得时而精神愈旺。“春入鸟能言”,凡鸟皆然,不惟鹦鹉。
【杨柳楼台】物相称而精神益显。“绿杨深处是扬州”,得此渲染,扬州分外精神。
【碧山人来,清酒满杯】知己相逢,精神百倍。杜怀太白诗云:“何时尊酒,重与细论文”。其人未来,精神已萃。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精神满腹,自然生气勃勃;生气勃勃,何处着得死灰。果能聚精会神,文字岂有死木槁灰者②。◎上文水、鸟、花、柳、楼台等物,皆生气远出者。则此二句,另讲固可,即顶上文说,亦可。
【妙造自然,伊谁与裁】文字不自然,精神不振故也,精神自能入妙。余尝爱杜诗“两个黄鹂”绝句一首,无一字不精神,无一句不自然。通首摸之有楞,掷地有声,又浑融无迹;则诚妙造自然,而不容人裁正者也。“精神”二字可不亟讲哉。
①诸本多作“池”。
②据《庄子》应作“槁木死灰”。
==============================
十四、【缜密】
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斯缜密也。为诗而求缠绵周致,则不束不疏,便如薛夜来之神针,暗中摸挲,亦无疏漏处矣。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①,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是”字,指题目《缜密》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苏若兰所织纵广八寸之迴文锦,为字八百,得诗二百首。纵横返复,皆为文章,缜密极矣。非是有真迹,如不可知者乎?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有意斯有象,意不可知,象则可知。当意象欲出未出之际,笔端已有造化;如下文水之流、花之开、露之未晞,皆造化之所为也。造化何奇,然已不奇而奇矣。
【水流花开】水流,觳纹细密。花开,萼瓣纷敷,斯缜密象也。◎此句“水”与“花”各开说为妥。一本作“水流花闲”。
【清露未晞】露无偏队之处,当未晞时,何如缜密!以上二句,只言词意相生,略无罅漏。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要”读平声,约也。约行之路甚远,是引而伸之。所行之步贵迟,是无欲速。幽行,细行,缓行也。语云:“急行无好步。”急行则不免有疏虞矣。纡徐为妍,欲妍者其纡徐乎。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虽欲引伸细行,然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犯,犯复也。痴,呆滞也。词复意滞,岂为缜密。
【犹春于绿】春至,草木尽绿矣。春岂有不绿草木之处,为诗细针密缕,一线穿成,直如“蓬蓬远春”,无有不到矣。
【明月雪时】月无不照之处,雪无不盖之区。上句“犹”字,贯至此句。又,雪月皆白,两相映合,其光更觉周到。轩豁呈露,缜密分光矣。
附注:白天乐《琵琶行》、《长恨歌》人所共读者,其缠绵周致,正合缜密一品。
斗南云:“近代试贴诗,与缜密中加以流丽,更觉出色。”盖缜密,非徒一味缠绵、略无骨鲠也。
《记》曰:“缜密以栗”。可与此品末句相参。
①他本多作“欲生”。
--------------------
浮云量子补:
一、薛夜来: 魏文帝曹丕的宠姬薛灵芸,妙于针工,宫中号为针神。
二、苏若兰:南北朝时才女。《晋书》:“滔,符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图诗以赠滔”
三、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君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四、《记》是《礼记》。
===================
十五、【疏野】
疏野谓率真也。陶元亮一生率真,至以葛巾漉酒,已复著之。故其诗亦无一字不真。篇中“性”字、“真”字、“天”字及“率”字、“若”字,无非是“率真”二字。率真者,不琱不琢,专写性灵者也。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自适,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惟性所宅】性本如是,不可变更。
【真取弗羁】惟有真性,故有真情;有真情,故有真诗。一味率真,夫岂自羁。取者,他人取之也,诚能动物,焉得不取。
【控物自富】敝帚不直一文,而偏欲千金享之。是即控物自富之说矣。得句自爱,不问褒讥,其率真为何如乎。
【与率为期】时时率真,处处率真。◎与率为期,犹言与率为伍。非期许之“期”也。期许,则伪矣。
【筑室松下】绝不择地。◎“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亦可倘然自适矣。此一句已足劳倪迂之手,而为诗人写照。◎筑室松下,与“筑室于道”,当有霄壤之别。
【脱帽看诗】绝不修仪。◎脱帽露顶,尚于王公之前,何况独自看诗。◎搔首问天,当在此时;第未登华山落雁峰,不得呼吸帝座耳。
【但知旦暮】与造化者游。
【不辨何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倘然自适】优游自得,胸无芥蒂,行无罣碍。◎倘字,当作徜徉之徜读。
【岂必有为】无为,所以自适也。若必有为,则门庭藩溷,皆着纸笔,岂不劳甚。
【如是得之】如是,总顶上文。如是得之,谓如是为诗,则得疏野之品矣。◎人率真为好人,诗率真得不为好诗乎?惊风雨而泣鬼神,惟其真也。若贪多爱好,恐于“真”字说不去矣。
①诸本多作“拾物”。
十六、【清奇】
清,对俗浊言。奇,对平庸言。如数日阴晦,几于闷煞,忽然天开日朗,万里澄空。不惟视前日阴晦之天,为清为奇,即视往日清明之天,为尤清尤奇。奇,乃奇特,非奇怪也。放翁句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于俗浊平庸中见清奇尔。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①,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履寻幽,载瞻②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娟娟,明秀意也。有松无水,奇而不清;有水无松,清而不奇。有松有水,清奇何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亦可谓清奇矣。
【晴雪满竹】雪为晴雪,又满缀竹上;竹清奇,满竹晴雪又清奇。
【隔溪渔舟】渔舟,非估客船也,而又隔溪见之,真可入画。以上四句,物之清奇。
【可人如玉步履寻幽】俗浊自不可人,可人自然如玉。以如玉之可人,虽臣门如市,仍臣心如水,而况步履寻幽乎?步履寻幽,则何异雪舟访戴。
【载瞻载止】是寻。凡言载者,是不一而足也。
【空碧幽幽】是所寻之幽。以上四句,是言人之清奇,因见物之清奇。人日戴天,而不知天之清奇;天之清奇,寄在悠悠之空碧;斯时寻者,盖已如天斯空矣。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因载瞻而神出矣。神情飞越,出语不俗,不俗斯古异也。古异故淡,淡故不可以收,凡可收者,皆非古异者也,诗文至淡不可收,得非清奇也乎!须知“异”字,不是牛鬼蛇神之“异”; “淡”字,不是淡而无味之“淡”。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月色,秋气,其可收者。将晓之月,初秋之气,殊觉清奇。索性又作两喻,令我亿广寒,清虚之府而不置也,诗人庸俗,断乎不解此境。
①
② 诸本多做“载行”
====================
十七、【委曲】
委曲之致,余常听水声蝉声而得之。为诗作文一味平直,岂复有意味乎。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深玉①,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迥,如幽匪藏。
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圜方。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国策》触詟说赵太后,本是欲长安君质齐,乃手挥目送,旁敲远击,绝不使直笔,绝不犯正位,委委曲曲,而未言之隐,自能令人首肯,此所谓登彼太行,翠绕羊肠者也。羊肠者,羊肠坂也。其路委曲如羊肠。
【杳霭深玉,悠悠花香】细玩玉理,殊觉幽深;试嗅花香,果是悠长。(一语耐人十日思),委曲故也.二句,体贴入微,比例精切.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
【似往己迥】
【如幽匪藏】
【水理漩洑】
【鹏飞翱翔】
【道不自器,与之圜方】
文不委曲,意不能幽,理不能透,局不能紧,机不能圆。无论篇幅短长,俱要委曲。如《书》言:「臣哉邻哉,邻哉臣哉!」后人袭其语日:「唐哉皇哉,皇哉唐哉!」语重而意不复,遂成绝世妙文。短简文尚宜委曲,长篇大幅,岂有一泻千里。略无波澜者乎?读古人诗,无论古风、律、绝,皆当求其顿折委婉处。因臆《委曲》一品,附识数语。
①
十八、【实境】
斗南云:「实境写情事。」愚按:古人诗,即日,即事,皆实境也。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①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清晨登陇首」五字,羌无故实,此等直语,定非深思所得。然忌元杳,亦忌俚俗,故紧接下二句。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诗固不涉理路,然亦怕落禅机,诗固自有道也。「幽人」即下文「二客」。荷樵,岂是「挂锡」?听琴,亦非「面壁」。荷樵、听琴,高甚、雅甚,逢此幽人,道在是矣,道心不如见乎?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解己见上四句。实况、实境,真可入画。○实境不雅奈何?必如此二客,乃可形诸吟咏。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诗道性情,不性情,寻煞未必能妙,故友耿敉人元海曾得句云:「明月不到外,泉声听更幽」,正是妙不自寻者。李长吉锦囊中物,岂一一自寻者哉?
【遇之自天,冷然希音】此复申明上二句,而以余音收之。诗无强作之理,强作何能入妙?遇之自天,天者,情性,所至遇之,妙在不是自寻。「希」如「鼓瑟希」之希。冷然希音,即余音“铿然”意也。
此首论即景、即事则然,若应制、奉和,及述事诸体,则另当别论。
①:诸本多作“晴磵”。
十九、【悲慨】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又,荆卿《易水》,项王《垓下》,魏武“横槊”。
大风卷水,林木为催。适苦欲死①,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②,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大风卷水,林木为催】大风卷水,其澜必狂;林木为催,其巢必复;此大道所以日丧,而壮士所以弥哀也。一起,突然而来,拉杂倾圮,光景不堪;不必尽读下文,已令人悲慨不胜也。吁!
【适苦欲死,招憩不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百岁如流】不死之药,难得也。天下岂有神仙,惜汉武临终方悟。
【富贵冷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哀哉祖龙,荆棘铜驼,惜不得见于三十六年内耳。外此如唐人所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感慨系之,不独表圣为然矣。又如国朝人咏废园诗云:“最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寓深慨于和平,其大雅正不减唐音。
【大道日丧】江河日下,望古遥集,此所以悲慨处。
【若为雄才】若,谁也。是自负语。即《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之意。
【壮士拂剑】“看剑引杯长”,又谁击碎唾壶也?
【浩然弥哀】“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萧萧落叶漏雨苍苔】萧萧落叶,何如之时?漏雨苍苔,何如之地?当有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此首中间八句俱写情,首尾俱以景喻,尾二句语不欲尽,更觉怆然。故善写情者,只言景而情已无不到也。
①诸本多作“意苦若死”。
②诸本多作“日往”。
====================
二十、【形容】
七十子摹宣尼德容,孟夫子写不能形状。画《云汉图》,人见之而觉热。画《北风图》,人睹之而乍凉。
绝伫灵素,少迴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
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绝者,极力也。伫,留也。心神也。绝伫灵素,谓极力留心清真。物之清真,即物之神理也。极力留心物之神理,方得少回清真。少回者,不敢侈言尽回,谓少得仿佛也。绝伫灵素,方少回清真,为诗、为文,又安可率尔操觚乎?◎读《洛神赋》,如见其形,如睹其影。当日为赋,苟非凝神静气,那能写照传神有如斯耶?
【如觅水影】觅影已难,况觅水中之影?即如之,则无不觅之矣。
【如写阳春】阳春难写,而以春时之物写之,则春见矣。
【风云变态】疏忽易状,变态无如风云。
【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波澜,动也。嶙峋,静也。大道尽于动静。随物取象,摹神绘影,细入毫芒。[妙]和[妙机其微]之[妙]。妙契同尘,则化工,非画工矣。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形容处断不可使类土木形骸。《卫风》之咏硕人也,曰:[手如柔荑]云云,犹是以物化物,未见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箇绝世美人,活活的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千载而下,犹如亲其笑貌。此可谓离形得似者矣。似,神似,非形似也。庶几斯人,言形容非斯人莫与归也。
===============
二十一、【超逸】
诣,至也,即造诣。超诣,谓其造诣能超越寻常也。总言第一等为超诣。人品、文字皆有超诣,故诗以超诣为第一等。〇“超诣”较“自然”更进一层,“自然”只在本位,“超诣”则意味无穷,更含绵邈于“自然”之外。春风沂水,不过当下言情,而夫子与点,直谓其具三代气象,较由、求、赤,岂非为超诣者乎?若夫子至圣,则又为群圣之超诣矣。〇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盖谓陶公与谢朓诗皆超诣也。又葛常之云:“东坡拈出渊明谈理之诗有三,皆以为知道之言。”盖嘲风弄月,绘句摛章,虽工何补?若睹道者,出语自然超诣,非常人所能蹈其轨辙也。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神机出于才分,才分犹带刚气。化才分使自然,而又元箸2[超诣出神机。]盖谓出于神机之表也。
【如将白云清风与归】白云:清风,皆超妙者。清风将白云而与归,更超妙矣。归者,归太空也。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岂不更超妙乎?此喻,用心亦良苦矣。此喻较下诸喻,即为超诣【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其超妙也,如海上三神山,可望不可即。一本作{远引莫至},{莫}字死,不如{若}字活。二句,{推揽,文法甚妙。远引若至,犹言{似可摹仿];临之已非,犹言[究竟不象]。[临]如[临贴]之[临],虽是依样葫芦,毕竟死画坯模。后写《兰亭》,不如初写之佳。初写《兰亭》。盖超诣也。后人临摹,又何能及其万一乎?字如是,诗可知。束晰知此,《南陔》可以不补矣。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不涉理路,不落言诠,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言中之理,挪移不动,方是妙品。一落言诠,便不超逸;不超逸,便与俗近。[违]当作[近]字解。◎儒先诗,大叚不脱性理,便是有道契者。老杜儒术自许,却不作头巾语。诗虽言志,然亦须脱去头巾气。◎讲超诣者,尤易入禅机。[闻得木樨香,吾无隐乎尔,]谓参禅可,谓为诗不可。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木在山上,超矣;又乔木在乱山之上,更超矣。碧苔,妙矣;碧苔而映以芳晖,更妙诶。晖,曰芳晖,颇具神采,然却[淡不可收],其超妙为何如乎!
【诵之思之其声愈稀】太羹、元酒,其味淡,虽淡而含至浓。朱弦、疏越,其超妙为何如乎!
二十二、【飘逸】
昔人评陶渊明诗:[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又如逸鹤任风,闲鸥戏海。]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惠中①,令色絪缊。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期之②,欲得③愈分。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远性风疏,逸情云上],是落落欲往。[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矫矫不群。然惟落落欲往,是以矫矫不群。落落,就情兴言。不为事缚,情乃落落。矫矫,就笔性言。不为俗牵,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缑山之鹤,华顶之云】此以物之飘逸作指点。自此以下数句内,俱含有落落矫矫之意。
【高人惠中,令色絪缊】惠,和也。和于中,自韵于外。蕴藉风流,粗莽者无是致也。此又以人之飘逸作印证。纶巾羽扇,缓带轻裘,武乡侯、羊叔子,其是矣。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御风而行,冷然善也]。况以蓬叶,轻妙之极。惟其轻妙,是以及远。泛彼无垠,夫岂有边际可限乎?然恐其泛而无归也,故紧接以下二句。
【如不可执】似乎捉摸不住。实处皆虚,如何可执?此句顶上说,是开。
【如将有闻】仍旧切题,此句是合。◎此[闻]字,是得闻性道之[闻],非泛泛耳闻也。
【识者期之欲得愈分】学者期于飘逸,更无他法,只是欲擒先纵,纵乃得飘逸之致矣。临了示人以飘逸之法,表圣婆婆心如见。
①诸本多作[画中]
②诸本多作[已领]
③诸本多作[期之]
===================
二十三、【旷达】
旷,昭旷。达,达观。胸中具有道理,眼底自无障碍,故云旷达,旷达原非颓放一流,颓放,坏风也,其风基于原壤夷俟,曾晰倚门。滥觞于庄子,横溢于两晋,科头箕踞,荷锸便埋,托于旷达,而非旷达之真矣。「羡①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旷达如陶公者可耳。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复茆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歌②,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
【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晋潘岳《哀水③逝文》「逝日长兮生年浅,忧患众兮欢乐鲜。」盖天地虽大,囟、悔、吝居其三也。此二句包括得一部《易》理,《古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渊明以五字尽之日:「世短意常多。」东坡日:「意长日月促。」倒转陶句皆是一意。
【何如尊酒】 「何如」字转得有势。「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酒,犹兵也,床头一壶,可以自宽,亦足以自豪矣。
【日往烟萝】
【花复茆檐】
【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
【杖黎行歌】
【孰不有古】
【南山峨峨 】
①诸本多作「善」。
②一本作「行过」。
③原本缺「永」字,依《文选》补。
④一本作「爱」
===================
二十四、【流动】
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或停;无他,流动故也。天地气运,一息不流动,则阴阳之患生;人身气血,一息不流动,则疾病之患生。苏子由日:[文者气之所形。]则知文章之有气脉,一如天地之有气运,人身之有气血,苟不流动,不将成为死物乎?《诗品》以《雄辉》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天地之道矣。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①。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闻②其符。
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先取流动之象。○品中,凡言[若],言[犹]、言[如]者,皆作诗者之能事如之也。前注遗漏,借注于此。
【夫岂可道假体如愚】流动之机,夫岂粗言所可道者,苟非假体如愚,岂足以识其本根乎!以下文将言天地,故此先口:假体如愚。假,使也。使体如愚,无非凝神静气,如司马相如作《上林》《子虚》赋,[忽然如睡,奂然而兴]之意,
【荒荒坤轴】维地有轴。日荒荒,则莫名其处。
【悠悠天枢】维天有枢。日悠悠,似明指其区
【载要其端】载,再也。求也。枢轴动物。枢轴流动之端。
【载闻其符】流动即枢轴之符。此[闻]字是用力字,不就现成说。
【超超神明返返冥无】神明流动之妙用,冥无,流动之根本。虽有最超之神明,仍一返之于冥无。○又,神明而日超超,是超而又超似应假体如愚,及载要、载闻等意。冥无而日返返,是返而又返。似应坤轴、天枢及其端、其符等意。47页益总言极力用心,返求根本意也。本立而道自生。识一本,而万殊可识矣。故有下文云云。
【来往千载是之谓乎】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虽极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亦无非如是矣。[是]宇总承上文。
附注:总通编言:《雄浑》为《流动》之端,《流动》为《雄浑》之符,中间诸品则皆《雄浑》之所生,《流动》之所行也。不求其端,而但期《流动》,其文与诗,有不落完滑者几希。一篇文字,亦似小天地,人亦载要其端可矣。
①诸本多作[遗愚]。
②诸本多作[载同]。
《诗品臆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