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碰上的另类医生》发表于抚州日报
(2010-07-31 14:18:52)
标签:
医生医德医风杂谈 |
分类: 杂文----赤膊锻剑 |
害怕碰上的另类医生
我本来是不怕上医院的,但现在越来越害怕。据有关媒体报道,医院的误诊率远远超过30%。有时患病勉强去了医院,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生怕碰上一个不靠谱的医生。根据自己这么多年就诊的体会和从报刊网络上得来的简接经验,最怕碰上以下几类医生。
“马大哈”医生。诸如右眼错当左眼治,子宫错当盲肠割,伤寒当作肺炎看,肾病当作胃病治,酒精当作麻药打,都是这类医生的杰作;让止血钳、棉球留在病人腹腔里的,也是这类医生创下的光辉纪录。医院里滥查无辜、乱治无恙、误诊错药的事故屡禁不绝,也得益于这类医生的存在。据报道,湖北通城县八旬老翁赵荣彬右腿骨折,在县中医院做手术,却被左腿动刀,植入钢板,令人惊叹不止。如果哪位患者运气不佳,碰上一位因麻将打得太晚而眼球充血或说话带酒气的医生,没问上两三句就扬扬洒洒地开起药方来,就是心里怕得不行,也只能听天由命,求佛祖保佑了。
“贩子”医生。若碰到这类医生,医生会先问你是公费还是自费?倘若说是公费,医生又会问开什么药,接着开出一大串药,够一家人吃的。就是看个感冒,不开个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药决不罢手。如果患者表示疑问,他会反问“是人重要还是钱重要?”或者很替你着想的样子:“要保证疗效”。有时,他会不厌其烦地向患者介绍一种新药,大意是此药疗效如何如何的神奇,虽然价钱贵一点,但还是划得来。然后很认真地问患者要不要开,患者也只有点头的份。他推荐的所谓新药疗效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药是他和另外几个利益相关的人从第二渠道进来的。
“君子”医生。这类医生信奉的是“君子生财,取之有道”和“院门八字开,有病无钱莫进来”。这类“白大褂”很有君子风范,从不轻易动手。倘若患者没来得急挂号或一时无钱挂号,即使是危重病人,家属跪在地上求他,也至多是抛下一句“对不起,这是医院的规定”,扬长而去,决不会动手接诊。他若想让病人送红包,也很有办法:明明有病床,却说没床位;明明第二天可以动手术,却说还要观察几天;明明有开某种药的权利,却说要去找领导。于是,识相的患者家属便把红包送上来了。至于手术前送红包,已经成了潜规则,不送的话反而让人感到不正常。他们收红包收得理直气壮、理所当然。他会说:“谁让送红包了,不接还不行呢”,“为什么当官的收得,我们收不得!”
以上几类医生虽然是少数,但对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威胁不可小视。这些医生的存在,跟个人的品行修养有关系,也跟社会风气有关系,跟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关系。政府主管部门、医院要联合会诊,对症下药,甚至施以猛药,使这几类医生越来越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