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坚德散文两篇
夏坚德
解放路,
这座城市的一根魔杖
西安的解放路就是这座城市的一根魔杖。它,、一头指向历史,一头指向今天。一头放射性地指向祖国各地陕西省各市县区;一头又引导你鱼贯滑进一座古城的腹腔顺流而走,东张西望,南辕北辙。它拥有千变万化的品质,也拥有特殊而耀眼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的鲜亮光芒。它也是我,一名在西安城里生活了近40
年岁月的普通西安市民的一串串少年、青春和中年、壮年的生活足印。今天走进这根光怪陆离的魔杖里,如同穿越在自己的身体里,又感受翻阅回忆到了那一个个如电影纪录片一般纷飞而至的生命故事片段与40
年岁月沧桑相遇如风一笑而过的春夏秋冬。古城西安是周秦汉唐政治文化中心首都,是明清重镇,是中国抗日战争北方难民的平安腹地,国民时期的陪都军政中心。1949
年解放后,成为中国八大城市里最中心的一个城市。它拥有世界上保留最完整明朝垒砌的坚固城墙。
东西长,南北宽,呈长方形状,约12
公里。围城里面分为东西两个自然区隅。以钟楼为中心点划十字,朝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笔直伸延到城墙边为西区;而让出来的东区,开启了一条由北起火车站南达和平门里大差市口的解放路。这仿佛像在西安城墙里矗立起一位头戴金冠根基深厚的长者,他面北立于钟楼十字,右手持一根名叫“解放路”的神奇魔杖,天天迎送指引着西安市内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万千宾客。任何城市的繁荣都是与道路,人口,车辆,商铺建设档次有关。西安也是。在解放路繁荣之前,我们要先关注一下西安市由古代至民国与繁荣有关的林林总总。中国古书有记载:道路分为三等,即,大道,路街,里巷。一等“道”有尺度,宽60
米,长5
公里;二等“路街”有下数,东西为街,南北为路;三等“里巷”分枝自由,无度向,如乱肠蜿蜒。作为西周王朝的西安,那时就有了完善的道路体系。国中主体道路,九经九纬,宽约17米;环道绕城,宽约13
米。那时盛行3 米轴长的马车,道路就有“男子行右,女子行左,车行中央”的交通规矩。
这说明古代西安城市景象有多么繁荣。秦都咸阳,汉都长安,西安人口多达50
万。车同轨,直道达北疆,丝绸之路,万邦来朝。隋炀帝开运河,盛唐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朱雀大道宽为百米,气象宏伟,人口飞跃百万。清末明初,西安人口达120万余,但是交通工具,还是马车代步,源远流长。
(全文未完,详见延河2012年第十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