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交往育儿 |
分类: 育儿 |
一周前的某天晚上,我下班回家,看见端坐在客厅沙发上的母亲一脸严肃,我正纳闷,母亲开口讲话了,“以后不要让小石头和HH玩,今天下午,他们在一起玩时,HH想玩小石头的铲子,小石头就给他玩了,然后HH的奶奶就把HH的一个小玩具给小石头玩,哪晓得HH突然扑过来,用双手打、推小石头,还不停地用脚踢小石头。”母亲讲话的嗓门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因为刚好是吃饭时间,全部家庭成员都在家里,所以全家人都知道小石头在外面被欺负的事情了。
婆婆和母亲:爱打人的小孩子不是好孩子,小石头要和他们划清界限。对于如何和爱打人的小伙伴相处,母亲和婆婆的立场惊人的相似。他们认为:现在的小孩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都是几代人的宝贝,谁被打都是不应该的;爱打人的小孩子不是好孩子,但是因为他们还是小孩子,不能采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报复他们,所以,应该和他们划清界限,尽量少地或者不和他们来往,等到他们长大懂事了,不打人了,再和他们交往。
老公:和小伙伴打闹时,打得赢的就对打,打不赢的就逃跑。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实力,小孩子也是这样。小石头和小区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如果发生打闹,小石头应该清楚自己的实力。如果能够打赢别人,当他抓挠小石头时,小石头应该还击、对打,不能让别人占便宜。如果对方是个大块头,小石头明显不是他的对手,这时应该识相地跑开。
我:打闹只是孩子交往的一种方式,在没有安全危险的情况下,要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大人不要干涉。向周围稍微年长一点的妈妈请教育儿经验时,得知她们都曾面临这样的苦恼,即如何处理自己的宝贝被小伙伴欺负这类事件。在亲身经历、处理这类事件后,她们都有共同的感受,即让孩子自己处理小伙伴之间的矛盾,远比由家长出面处理效果要好得多。确实如此,小孩子虽然只是小孩子,但他们和大人一样,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有自己化解矛盾的方法。如果家长出面,解决问题的结果可能会圆满一些,但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呢?况且,对于小孩子来说,打闹只是他们交往的一种方式,也许,孩子们从打闹中还能获得很多乐趣呢。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不要把孩子当孩子,不要把孩子不当孩子,不要高估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要低估孩子的智慧。具体来说就是,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没有能力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需要父母无条件提供帮助,需要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关爱;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思想,父母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即使他们的想法是幼稚的、错误的,但是为何不让他们体验一下失败的感觉呢?在实践中总结,在挫折中成长,孩子长大后才经得起大风大浪、大起大落。
http://s16/middle/69369d54ga73cb4a09e3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