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印得三用,制伤化杀,并生扶日主

(2022-10-28 16:34:52)
标签:

八字

时尚

文化

星座

分类: 蒲云文说命理
一印得三用,制伤化杀,并生扶日主

有时候,命局一关键用神,让全盘皆有了活力,这个字就是用神,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纽带作用,则一定是用神,用神不可伤,用神要有力,则前途不可限量。

男,戊戌 甲子 丁丑 甲辰(日空申酉)

节气,大雪后4天出生。

大运9乙丑19丙寅29丁卯39戊辰49己巳59庚午69辛未79壬申

格局

丁火生在子月,子中癸水,七杀旺。

年上透戊土伤官,以凶神立局,故立伤官局。伤官成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伤官用印;另一种是伤官用财。

此命明显是伤官用印的组合,用印的目的,其一是用印克制伤官凶神,其二是印可生扶日元之不足,因为丁火弱需要印星甲木来生,其三印还能化月令的七杀。伤官佩印成局,算是能入格之命,只不过此命也有瑕疵,第一是印星月时双透杂局,降了一下层次;第二是丁火太弱,自坐丑土泄气,根气不足,需要运扶,喜欢行南方火运。

综合来看,此命有格局架,伤官佩印在命格中是好组合,属于中等往上说之命,中小富贵定有。其理性程度和睿智。

取象

年柱戊戌,伤官通根,祖上普通。

月柱甲子,杀印相生,兄弟得力,父母有文化,甚至有一定的职权。

日柱丁丑,丑中主气己土为食神,说明有爱心,愿意为家人付出,对妻子好。时柱印制伤官,虽然时上伤官子女少,但伤官被印制,则会有子女。

月令七杀,为阴,虽然先天阴旺,但能被甲木正印化杀,就象一个人,先天心性不太正,内心有阴暗的一面,但能被教育、知识打造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

正印的人有名声,体现在外的都是好名声,阴暗的一面内藏,因为阴在地支不显露在外,行为处世给人好印象。

伤官佩印的人极其聪明,精明能干,思想见解深远,超越常人。

事业

一,正印为用,正印得七杀之生,有力,印为权力、名声,为正能量之人,懂得积极主动的做事。

二,伤官配印的人,有在政府工作的,也有开公司经商的人,不论做哪一行,都会有成就。

三,甲木在月,甲木为公门,年柱戊戌属土,是代表大平台,建议仍然向公职发展。印得杀生,杀能流通相生,化为印,代表权力部门。这样组合的八字,都是会有权力的,管理才能好,能当领导。

四,丁火坐丑,是财库,丑往往代表事业单位,或国企央企,所以丑往往有学校、银行等等取象,可以往这些部门发展。

五,日坐财库,无人不富,坐下财库的人,有钱能存,家中有余钱,就象家中有个保险柜。财在月柱,一般暗示30岁之后财源变好,事业开始成就。

六,此命最忌金,因金为克甲木正印,用神印被破,叫做财破印,好在命主一生的金运已经60之后了,已经是退休运没多大的影响的。

七,一生行运,19岁前一般。19岁之后大利,若读书好,应该支持,任何时代,得到高学历,人生就成功了大半,这孩子读书会不错,应是高学历的苗子。

大运

初运乙丑9到18岁,乙木是偏印,乙木坐丑,偏印坐食神,是墓库运,墓运一般来说,不算是很如意的运,偏印坐食神,大运干支组合不太好,食神为衣食饭碗,相当于父母及原生态家庭,怕偏印克,这样的运要防父母婚姻出问题,影响生活衣食。

19到28岁丙寅,劫财运,日元弱,不忌比劫运,并且此命不透财,不怕比劫争财,寅木生丙火,少阳成阳,有升发之机,命主生在冬天,木火旺的运实际是好运,代表向上、积极、光明,所以这步运利深造读书,是比较如意的运。

29到38岁丁卯大运,丁是比肩,卯为偏印,卯戌相合,这步运适宜参加工作,为中平运势。

39到48岁戊辰,伤官运,此命虽然伤官不是喜用神,但阴阳角度,生在冬天阴旺,土能克水而平衡阴阳,所以并无问题,伤官为技术才能,伤官旺技艺才能反而得到发挥。只不过,伤官是对抗官星的,思想上偶尔出现与现实有对抗心态,体现出伤官个性,不服领导,自恃才能,目中无人,容易与领导不睦,需要注意一下这些个性上的变化,才能更利于自己的前途发展。

49到58岁己巳,甲木合己土,去掉一个甲木,格局反而取清,同时,巳为火,运转南方火地,丁火逢时得地,自身真正的变强大了,阴阳调和,所以这步运是人生事业财运的巅峰运势,名利钱财可得。

59到68岁庚午运,与月柱天克地冲,月柱代表外面的事业。庚为财,冲克甲木正印,印为工作也代表事业。庚金忌神冲甲木正印用神,事业上宜急流勇退,不必贪恋,人受五行所控,所以知命为贵,贵在知进退之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