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版辞,一张报纸的成长记忆

(2010-08-20 13:45:02)
标签:

杂谈

把“精阅读”进行到底!——改版致读者

 

  (天府早报最新改版辞 写于2010年08月18日)

    不久,成都将迎来地铁时代。今天,早报又一次新锐改版。

  二者的关联在于,时代改变生活,我们必须在这种不断变化中主动寻求方式与节奏的改变。

  美国传媒专家安·奥尔森女士说,在新信息技术时代,没有最好的报纸,只有最适应的报纸。

  适应新的发展,适应新的节奏,适应新的传播,适应新的阅读。我们深以为然,我们应声而动。

  全媒时代,信息严重超载。这次改版,“精阅读”将是我们的核心指向。

  所谓精阅读,其要义是去芜存菁、以质胜量,其手段是海量信息的精准选择,核心元素的精要提炼,文本形式的精致呈现,名牌栏目的精细打造,民生服务的精心奉达。

  我们尽量不让读者受累——每日像爬山虎一样在充斥垃圾信息的版面中爬进爬出,一手油墨,两眼茫然;在狭促的公交或飞奔的地铁上像“地图客”似的翻阅新闻,上下倒腾,左右为难;在互联网和手机报的轮番冲击后再摊开一张了无个性的新闻纸,内心空洞,表情木然。

  做报不做纸,一切为悦读!所以我们说,坚持更现代的办报理念,强化全媒体意识下的操作能力和实战手段,打造全新话语体系。内容再深入浅出一点,版序再分叠有致一点,版面再清爽宜看一点,标题再生动宜懂一点儿,文本再清新宜读一点。每一点改变,都只为与市场与读者再贴近一点。

  这次改版,也是早报处于最强发展态势下的一次再实践。我们将更深入地推进差异化拓展战略,实施以《我淘》周刊为代表的新媒体拓展战略,实施以《成灌快铁读本》、《成都谢菲联队报》等周刊为代表的跨行业拓展战略,实施以《创周刊》为代表的社区化拓展战略。以更深的融合适应更新的全媒变局,寻求更实效的可持续性跨越发展。

  面朝读者,春暖花开。改变在心,常在每一天。  ■张华

 

附前几次写的改版辞

(这东西写多了有点词穷,但天府早报这几年进步确实很大,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

 

 

 财富当头  新锐到底
———改版致读者
(写于2008年2月28日)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拿出一份全新状态的天府早报。
  改版后的天府早报,以“新锐媒体财富早报”为办报理念,以“都市动力人群、年轻人群、创富人群”为读者对象,全力打造一份“高品位、权威性的新生代都市报”。
  动力—年轻—创富,这是一条卓富无限生机与无穷潜力的DNA链接。它描述的不是一个传统的受众群体,而是一种广泛而昂扬、思干又思进的时代志趣,它摆脱了老少贫富、贵贱儒陋的简单物态框束,张扬着一种潮流的诉求:所有那些关注时代发展、向往时尚生活、渴望创富置业的人们,我们都将与您坚定为伍!
  我们将与动力人群为伍。因为早报也正是“2008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动力媒体。我们同样面临飞奔的时代,我们也许还路漫漫其修远,但我们不放弃不抛弃。我们都同样勇于化压力为动力,敢做这个都市中最不屈和最进取的主流一群。
  我们将与年轻人群为伍。因为早报也正处最蓬勃的青春,年轻让我们推崇时尚新潮,年轻让我们主张活力阳光,年轻因充满无限可能而让我们的未来更加楚楚动人。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年轻让我们彼此关爱、互鉴成长。
  我们还将与创富人群为伍。因为早报也正行走在一个财富累积、品牌增值的爬坡年代。在这个扑面而来的创富大时代,我们将以更理性和更务实的态度,和你一起追逐更高的幸福指数,讴歌大众的财富英雄,打拼百姓的财富梦想。
  这是一次里应外合的新锐改版。对外我们实现了与新媒体的深度联姻,对内我们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优化升级。这次改版,蕴含了天府早报多年来对读者的承诺:我们的成长,需要您的呵护;您的需求,就是我们必须努力的结果,就是我们“一切为了读者”的不变初衷。
  感谢您的期待,感谢您的关注。□张华

 

 

做报不做纸  一切为悦读 (写于2007.10.9)

□本报评论员张华

  岁月流金一如故,早报风雨八载新。头顶唤出理性蓝,荡胸一片层云生。
  如你所见,早报今日再次变脸更新了。
  不停的改变,是因为我们总有新的追求;不断的更新,是因为在我们的意念中,没有过去,只有未来。未来不但楚楚动人,更因其不可知而魅力四射,与未来相比,过去不值一提。
  早报人8年的砥砺与沉淀,决不是为了把一张报纸越做越老,恰恰是为了把一张报纸越做越“新”。改变不需要理由,改变本身就是理由。不变,将有负于读者,更有负于时代。
  这是一次怎样的改变?对于这个格调越发精致的城市,简单说来十个字:做报不做纸,一切为悦读。
  在这个资讯超速的时代,我们却往往不得不因为传媒的拥堵和信息的超载而限速行驶。所以,我们不搞盲目的扩版,只是定向扩容,我们不希望早报的读者,每天像爬山虎一样在纷乱的新闻碎片堆里东翻西找,然后一手油墨,两眼茫然;我们也不跟所谓的“厚报”之风,而是工于版面梳理,我们不希望在这个效率时代,“报海战术”像垃圾短信一样对我们的阅读骚扰不断。读者不是收纸工,报纸不是垫坐物,徒有其厚的印品,只会成全腚下的柔软。
  好的阅读,应该是一种“悦读”。所以我们说,色调再静雅一点,字体再挺拔一点,形式再清新一点,内容再可读一点,服务再到位一点。
  真正的“厚报”,其实是理性务实的厚道之报。
  理性务实,首先是一种应变。此次改版的最重之拳,当数每天(周日除外)新增8版的《全民理财》。从红庙子到后子门,从染房街到春熙路,从九眼桥到新会展,每个年代都有生活的热潮与高点。当下民生之要务,莫过于对幸福指数的更高追逐。在这个扑面而来的新金融大时代,我们重装出击,期待和你一起,以更理性和更务实的态度,洞穿钱眼看世界。连日来,《全民理财》的采编们一直处于一种忙乱状态,这种忙乱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节奏。新的精彩,往往突如其来。
  理性务实,其次是一种坚持,一种方向更准确,方法更正确的坚持。
  我们坚持于品牌。用有效的增版,强化政经新闻的公信力,深挖本土新闻的原创力,扩大“全国百度体育状元媒”的影响力,提升《晃周刊》和文娱新闻的竞争力。
  我们坚持于个性。秉承早报惯有的新锐风气,笔刀纸斧,犀利深刻,铜齿铁肩,刀锋性格。既要敢于批评,更要善于建设。
  我们坚持于自己的发展之路。越打越开阔的市场上行通道,照给早报一片信心的光芒。成熟的斗士,当因智慧而从容。面对激烈的成都传媒竞争,我们正在学会踏实前行。
  从来就没有什么“一变倾城”,10月9日星期二,还是一个平凡的日子。
  面朝读者,春暖花开。改变在心,常在每一天。

  


  这是一场凌厉的战略进攻

———迟来的改版词
  (写于2005年9月6日注:这篇最有争议,因为“早报下午出”开全国先河,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但当时我们是充满真诚和勇气的,现在回想起来淡淡苦涩,但我们努力过,不言悔。)
  究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天府早报在大脑里怀上了“改出下午版日报”的念头?每个人都在争论。
  也许是在清晨的办公楼,有人在抱怨一条街区新闻我们每天都要复读三遍以上;也许是在午后的咖啡间,有人在争论凌晨4点的那场英超比赛曼联输得莫名其妙;也许是在黄昏的回家路,有人在打听成都今日的最新说法和今夜的最终去向……
  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及“打拼过中国5家日报江山”的职业报人、早报社长彭忠只坚认一个说法———全国若干中心城市,惟独芸芸千万众生的成都没有一张下午出版的日报,这个缺憾,我们必须补上!
  于是,创刊6年来坚持清晨出版的早报变成了“晚报”,即便是在一日千变的成都报业市场,此举也是一石千浪。因为在全国,这都是首创。
  当“当天新闻当天看”的口号像巨鲸一样跃出海面,早报人集体被闪电击中了———这是一场凌厉的战略进攻,而决不是一场迂回的战略撤防。时间永远充满着奇妙的辨证,报纸晚到手4个小时,它意味着的却是新闻将提前18个小时抵达。精通茶道的成都人何其挑剔,在“滚动新闻时代”,他们不可能长期容忍新闻里有一股发馊的隔夜茶味道。
  磅礴的时差从此被新锐的思想改造———早报的新闻节奏不但可以与万里之外的欧美同步,当日中国所有热气腾腾的新鲜头条,也被早报以一杯午茶统统冲泡。一报在手览华夏,此种眼界与气度,决非站在塔子山眺望九里堤所能达到。
  如果说“敢为天下先”的时效观是新早报的左腿,那么“一针插到底”的新闻刀就是新早报的右脚。
  外地人诟病,成都人爱看热闹,成都的新闻进入“围观时代”,看客林立,里短家长。新早报于是果敢主张,我们不当“小而全”,我们要做“精而深”,当“独家”开始滥市,“独卖”就成了新的立场。好的新闻是一件精致的产品,资讯的供应———观点的供应———生活方式的供应,新早报要架构起一条功能完备的新闻流水线,大取大舍的价值判断只为一家独卖的淋漓酣畅。宁取一枚新闻的炸弹,也不要资讯的十串鞭炮,因为我们看到,廉价的闹嚷已经对这个城市的听觉构成严重误杀。
  这就是新天府早报———我们用最好的纸张,因为要在上面印最好的生活;我们用橘红主调,因为那是华灯初上的颜色,承载着繁忙都市人对家的梦想;我们用思想主笔,因为一张深刻的报纸是一个华美城市的灵魂外装;我们与网络赛跑,因为信息时代不允许任何理由的迟到;我们全面报道都会生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红日当空的城市;我们要做一份受人尊重的报纸,因为我们的劳动所要面对的是睿智的一群,第一是读者,第二是广告客户,第十个才是我们自己。
  这是一份迟到的改版词。8月4日,我们诚惶诚恐、引而不发。如今一月过去,我们信心百倍、字落征袍。这是煎熬的一个月,我们如履薄冰、待女初嫁;这是战斗的一个月,我们枕戈待旦、厉兵秣马;这是艰苦的一个月,我们和读者一样向阅读习惯挑战……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鹰隼试翼,风尘吸张。与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们一生,注定要与英雄和小人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张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