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中国毒蛇之眼镜王蛇(山万蛇、过山峰)
(2010-08-08 21:12:05)
http://hiphotos.baidu.com/%BC%AB%C6%B7%CE%E5%C9%DF%BE%C6/pic/item/f5a76111e972e162dd5401e5.jpg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风波、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同样具有眼镜蛇的大多数特点,只是体形更大更长,颈部扩展时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但它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外形特征
眼镜王蛇生性凶猛。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颈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
眼镜王蛇的舌头很灵敏,能通过空气侦查敌情,辨别猎物的类别。
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蛇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後面有一对大枕鳞。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
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④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眼镜王蛇有剧毒,又是我国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它受惊发怒时,颈部膨扁,能将身体前部1/3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一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分布范围
大多数眼镜王蛇都分布在非洲,但是在亚洲也有它的身影。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生活环境
眼镜王蛇属剧毒蛇类,体长120-400厘米,体重2-8千克。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一般隐匿在岩缝或树洞里,有时也能爬上树,往往是後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昼夜均活动。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 800
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
卵20~40枚于枯叶筑成的窝内,眼镜王蛇是惟一会搭窝的蛇类,卵径65.5 mm×33.2 mm。 亲蛇有护卵习性。
眼镜王蛇性情凶猛,会主动攻击人,咬住人后紧紧不放。其毒液不仅毒性强烈,而且排毒量大,一次可排出毒液400mg(干重100mg),相当于致死剂量的几倍。
生长繁殖
眼镜王蛇为卵生,一般在6月产卵,每次为21-40枚,多者可达50多枚。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