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 德国 科隆 莱茵河畔的霍亨索伦大桥

标签:
欧游德国莱茵河畔霍亨索伦桥铁路交通枢纽杂谈 |
分类: 海外游踪 |
接上篇,在科隆大教堂后面的高台平台上过来,可以看见左方的火车站和靠右的一个蓝色大帐篷式的建筑,
P10
现在我们看看火车站所在的位置---红色的A点,其铁道延伸过来就是莱茵河上的霍亨索伦大桥,火车站下方的白色圆圈Koliner
Dom就是上篇介绍的科隆大教堂,教堂下放的白色圆圈所在就是罗马.日耳曼博物馆,我所在的位置就是科隆大教堂右侧靠铁路边的白色部份,下面我将沿着铁路上桥走一段,然后下桥沿河边走一段。
咦,隔着树丛在铁道的对面有一座雕像,看来和某个普鲁士皇帝有关,
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标明现在的火车已经早已电气化,而不是蒸汽机车或柴油机车牵引,
在平台上可以看见科隆大教堂左侧不远还有一个大教堂,
我已经前出到靠近霍亨索伦大桥的边上,
霍亨索伦桥(德语:Hohenzollernbrücke)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跨越莱茵河的桥梁。它离源头688.5千米。这座桥是1907年至1911年建成的,原来由两座铁路桥和一座公路桥平行组成。1945年重建时只建造了两座铁路桥,后来又增添了第三座铁路桥。为了取代没有重建的公路桥在铁路桥的外侧增添了人行路和自行车路。霍亨索伦桥和它旁边的科隆主火车站是德国和欧洲铁路网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是一座规模非常壮大的建筑物,是科隆市容和科隆大教堂的景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原来这里也有一个骑马的雕塑,他似乎是和铁道那边的雕塑对应,我站的地方就是科隆大教堂后面延伸过来的平台,
原来---在桥的引桥两侧共有四座霍亨索伦王朝普鲁士国王和德国皇帝的骑马像。今天桥东侧的腓特烈·威廉四世和弗里德里希·德拉克塑造的威廉一世原本位于大教堂侧,在大教堂桥的时候就已经完工了。桥西侧的腓特烈三世和在他生前就铸成的威廉二世是后来添加的。它们象征普鲁士对莱茵兰的统治。
P17
早在1859年在这个位置上就已经建起了一座有两股铁路的大教堂桥,但是到20世纪初这座桥无法承受不断提高的交通量。因此从1907年至1911年它被霍亨索伦桥取代。这座桥由三座平行的桥组成,每座桥上有三个钢铁桁架拱,桥上共有四股铁路和一条公路。虽然在造大教堂桥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批评桥和火车站的位置,但是霍亨索伦桥还是依照其前身的走向,直接位于大教堂的轴心线上。
当时人们常常使用建筑结构来把工程结构美化起来,桥梁往往被配上(在功能上完全没有作用的)大门。尤其由于这座桥位于科隆主教座堂的边上,因此当时的人认为需要进行修饰。霍亨索伦桥装饰华美的大门是由当时著名的柏林建筑师弗朗茨·海因里希·施韦希滕设计的。其风格是新浪漫主义,与哥特式的大教堂呈对比。
呵呵,奇怪吧---这座钢铁结构的大桥似乎没有塞纳河上“新桥”或其他石桥或铁桥那样会引起浪漫的联想,但是桥的铁栏杆上依然布满了鎖阵,是呆板的德国人浪漫了起来还是游客?
回望我走过来的方向,这样看霍亨索伦大桥确实和科隆大教堂在一个中轴线上,
科隆已经地处莱茵河的下游,所以莱茵河比起前两篇在雷马根大桥旁边的莱茵河要宽,
一条大型驳船正在桥下驶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霍亨索伦桥是德国最重要和交通量最高的铁路桥之一。虽然如此这座桥没有被空袭破坏多少。1945年3月6日美国军队已经开入科隆市中心了撤退的德意志国防军工兵把霍亨索伦桥炸毁。不过离岸近的那两座拱的破坏不大。
P23a
在黑白照片上可以看见1945年二战结束时的情形霍亨索伦大桥垮塌在河中,当年两岸还有桥头堡,图左是科隆大教堂,教堂右侧是科隆中央火车站,图左下方的另一座桥也给德军工兵自己炸毁,这就是我在“欧游
P24
二战后,一开始桥只被临时修复使用,但是很快就开始重建。南边的公路桥被省略,这样整座桥只有六个组成部分,它是按照原来的结构重造的。桥门和桥塔(桥头堡)没有被修复,1958年被拆除。在桥的东侧还保留下一段过去公路桥的斜坡,上面还有鹅卵石铺的路和有轨电车的轨道。其它部分被拆除或者被行人道和自行车道取代。1959年重建完成。在这里德国高山运动协会还拥有一个露天攀岩设施。
P25
图左的教堂是大圣马丁教堂,图中间的尖顶建筑是科隆老市政厅,
坐落于德国科隆的大圣马丁教堂,为莱茵河重要的地景之一,从纪录推测为西元一世纪,大主教Bruno起建教堂,其中经历改建,至十五世纪中叶方有今日所见之雏形。 建筑物分为几个部分,主体建筑,圣Brigida教堂与北面建筑群,十八世纪前经历过自然灾害,老旧毁损与法国大革命,除了主体建筑大致完好以外,其他部分几乎损毁。十九世纪经历了全面的修复,并有专业人员参与,此次修复以主体建筑为主,从内到外作全面的更新,室内重新装潢,彩绘,巴洛克元素抽离。外观将象征罗马式建筑的塔帽再度建起,建筑物北面的原来的回廊与南面损毁的圣Brigida教堂,以主体建筑物的南北墙面呈现旧建筑的遗迹。在欧洲,以生在西元4世纪的圣人马丁之名所命教堂、学校、修道院为数极多,此处也可被视为其中之一。他精力充沛的在街头巷尾进行巡回传教,与人们十分亲近。
P26
河边的游船码头,像塞纳河、涅瓦河、黄浦江和珠江一样,坐游船沿河观景是一项挺好的旅游节目,
1985年3月8日开始建造第三座桥,目的是把科隆总火车站结合到轻轨系统中去。共八个德国公司建造了这座新桥,其中还包括一条3.5米宽的行人和自行车道。1989年建筑竣工。在桥的北侧添加了两条铁道轨道,桥头按照原来的风格扩建(假如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得出北面的桥是焊的,不是用铆钉铆的)。从此霍亨索伦桥基本上恢复了其原来的规模。只不过原来未重造的公路桥位于整座桥的南侧,而新建的铁路桥位于整座桥的北侧。这样一来原来中桥正好位于大教堂的中轴上,现在是南桥位于中轴上。
这是桥下河畔的公路,
霍亨索伦桥的正桥长409.19米。桥墩之间的距离为西边的118.88米,中间的167.75米,东边的122.56米。宽度为29.5米。桥的结构是拱桥。
P29
我没有继续过桥,现在回到原先桥头堡所在的平台---它从科隆大教堂后面一直延伸过来,
透过铁道线,看见莱茵河水在另一头的闪光,实际上眼前的铁路是霍亨索伦桥的引桥部份,
我从上面的平台下来,来到莱茵河的河边,前方是大圣马丁教堂,也许是科隆大教堂的盛名在前,当时我居然没有动一动前往大圣马丁教堂看一看的念头,这恐怕也算审美疲劳吧,现在有点后悔!
这下清楚了吧,我就是从上面下来的,这个平台的右侧就是大桥原先桥头堡所在的平台,从那儿可以顺着刚才的铁道线过桥,
其实从平台下来,这里相当于一个小型河畔广场和休息带---有许多铜雕,
我不知道这些铜雕是否是科隆城的地形图,中间的水象征着莱茵河,
露出塔尖的科隆大教堂,那有点类似锯齿型的的房子是上篇介绍的路德维希博物馆(展现现代艺术),
终于来到河边了,
这是游船码头,
莱茵河在科隆以南离开中部山区,进入其下游阶段。在科隆市内它的落差只有0.2‰。虽然莱茵河为科隆带来了许多财富,但是它泛滥时的水灾也是非常可怕的。
最严重的水灾发生于1784年二月。那一年冬天特别冷、特别长,以至于莱茵河结冰,而春季到来时温度升高得非常快。上游的积雪融化留下,而科隆处的冰还没有解冻。河水堵塞导致了历史上的最高水位13.55米(平均水位为3.48米)。大水夹杂着浮冰对河岸上的建筑导致了巨大的破坏,河上所有的船只被毁,连城墙也部分倒塌。尤其右岸受到的破坏特别大,一个市区几乎完全被毁。全市共66人丧身。
20世纪里莱茵河在科隆曾经发过三次特大洪水,1926年、1993年和1995年的水位均达到了10.69米。从2005年开始科隆开始营建新的防洪措施,可以抵挡水位达11.30米的大水。这个改建工作在2007年完成。
P39
从下面的角度才可以看出来前面所介绍的---这座桥由三座平行的桥组成,每座桥上有三个钢铁桁架拱,桥上共有四股铁路和一条公路。
这是原先桥头堡所在的基座,我在其下方走过去,
这样看原先的桥头堡就像一座军事堡垒,
大桥在我头顶上方,我感觉到火车经过的震动。
莱茵河边的游船还是不少的,
从另一角度看霍亨索伦桥的雄姿,这座桥的形态基本是上世纪初的原样,也就是我们的民国初年左右,想一想不的不佩服当年的德国已经有如此的工业能力在大河大江上造铁桥,当年我国的黄河第一桥也是欧洲人建造的---
旧桥原名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黄河大桥之母。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桥,为单线铁路桥。由当时比利时一家工程公司承建,工程负责人叫沙多。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年1900年选定桥址,桥址选定后,又先后聘请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工程师进行了现场查勘,1901年完成定测,1902年开始设计,1903年9月开工建设,1905年11月15日竣工,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4月1日正式通车。桥全长3015米(并不是黄河有那么宽),也就是说此桥和我国的旧黄河大铁桥差不多年龄,怪不得连外形都差不多。
回过头来看霍亨索伦桥的引桥部份,图左还有楼梯可以上桥,我已经来到铁桥的另一侧,
上桥,这个给自行车上下的轨道挺科学,右边也有。
在小桥的中途台阶上看大桥引桥,上方的普鲁士皇帝雕像所在也是原先桥头堡的位置所在,
哦,原来是火车站,
终于上到桥面上来了,
从左至右---科隆大教堂,科隆火车站,科隆大剧院,
坐落在火车站北侧的科隆大剧院,无论从大铁桥上还是从莱茵河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不过,它的建筑外形貌似比较土,像个市场大棚。
火车经过,科隆火车站是德国西部的火车枢纽站,由科隆往汉堡4小时、法兰克福3小时、布鲁塞尔和阿姆斯特丹3小时。
普鲁士皇帝的雕塑逃过了大轰炸---之前被搬下来藏了起来,但基座上仍能看到战火硝烟的印记。
每天来回柏林的火车有18班,汉堡的有25班,法兰克福的有30班,可见铁路交通的繁忙。
我决定不在桥面上回去,也不敢确定路是否通,于是下桥从地面上走,
引桥下面是公路,
霍亨索伦桥原先的桥头堡基座成了公路隧道的上盖,
再看一眼霍亨索伦桥,
科隆大剧院也像个展览馆,
本篇参考和引用了”中国桥梁网“和维基百科的资料,谨以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