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 罗马 圣彼得大教堂里的雕塑展览

标签:
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和圣人陵寝精美的雕塑展览旅游 |
分类: 海外游踪 |
http://s8/mw690/001VqOctgy6DPaGURhle7&690
接上篇,看完圣彼得大教堂的镇殿三宝,继续在圣彼得大教堂里徘徊,在青铜华盖的后面看见教堂正门上方穹顶玻璃射出的阳光,
http://s9/mw690/001VqOctgy6DPblNpAkd8&690
当年的设计大师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上帝之光指引教众,试想当教皇在青铜华盖之下的祭坛之上做弥撒时,当那阳光照在祭坛他身上时,那是何种情形,是否有神圣和上帝宠爱的感觉。
http://s12/mw690/001VqOctgy6DPbozGFJ0b&690
华盖顶部正中的白鸽,象征天主圣神在指导教皇,
http://s11/mw690/001VqOctgy6DPbrvSJk6a&690
铜柱雕饰着螺线、橄榄枝、月桂枝,盖顶由豪华的旋檐和呈角型的塑像组成。华盖下垂的帐幔上还雕饰了许多蜜蜂,
http://s16/mw690/001VqOctgy6DPbTsff14f&690
看看铜柱的基座,
http://s3/mw690/001VqOctgy6DPbXgwkG92&690
基座上的浮雕
http://s13/mw690/001VqOctgy6DPc1a2Ze5c&690
大约是教廷或某个教皇的徽章吧,
http://s1/mw690/001VqOctgy6DPc4XGVyc0&690
http://s3/mw690/001VqOctgy6DPccRWcqc2&690
在这里看青铜华盖所在的第三礼堂,更觉其深远、广阔,
http://s4/mw690/001VqOctgy6DPchHrZpc3&690
这是在面对正门方向,离开青铜华盖右手边的一个礼拜堂,
http://s3/mw690/001VqOctgy6DPzKg8hk92&690
其实圣彼得大教堂就是有11个这样的分教堂所组成(还不包括圣彼得灵柩之上的主祭坛所在的主教堂),它们分布在教堂主轴的两边,
http://s16/mw690/001VqOctgy6DPcr6YIDff&690
正面看这个分教堂,每一个分堂的中间都有1幅名画和祭台--可能是某一教皇或圣人的灵柩所在,
http://s1/mw690/001VqOctgy6DPcLkGswa0&690
注意图左的雕像,这是亚历山大七世教皇的墓碑,
看见图右棺材盖下的金色骷髅和伸出的手骨举着一个类似易拉罐的东西吗?
http://s2/mw690/001VqOctgy6DPJ0cfkZ91&690
呵呵,这张在网上下载,那骷髅似乎更清楚一些,这代表死神,
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
VII,1599-1667,1655-1667年在位)的雕像,死神从坟墓中爬出,挥舞着沙漏计时,但教皇仍然专心的祈祷。他是最开明的教皇之一,宗教信仰方式改革家。
这是贝尼尼大师最后的作品,
http://s8/mw690/001VqOctgy6DPeF2CN177&690
这上下两幅壁画经查找我也说不出是什么题材,大约总离不开圣经故事,
http://s4/mw690/001VqOctgy6DPdjwmfFf3&690
看样子和耶稣复活有关,右边的自然是圣母了,
http://s16/mw690/001VqOctgy6DPdkMZrN0f&690
这是教皇列奥十一世大理石墓龛,
一路看下来,这时才悟出来---圣彼得大教堂除了是圣彼得的陵寝,也是历代教皇的陵墓所在啊,他们生于不同时代,死后却扎堆在一起,这岂不是俺们西安的汉唐帝王陵墓群和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一样!?
http://s10/mw690/001VqOctgy6DPHR535v69&690
马蒂尔伯爵夫人,
http://s5/mw690/001VqOctgy6DPfqrPbCc4&690
除了教皇的雕像和陵寝,墙上和石柱上还有许多“圣人、圣女”的雕像,
http://s3/mw690/001VqOctgy6DPfyfRbIb2&690
呵呵,似乎每个圣人的脚前都有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捧着书,
http://s11/mw690/001VqOctgy6DPfIOlHY8a&690
既然许多雕塑的主人公是谁都搞不清楚,呵呵,搞清楚也没用,我们就当参观雕塑展览好了,
http://s4/mw690/001VqOctgy6DPfL5dXtc3&690
每一个都很精彩和传神,
http://s14/mw690/001VqOctgy6DPfOpZ93dd&690
冰冷的大理石却透出我国古代画家的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风韵,
http://s7/mw690/001VqOctgy6DPfTlokm76&690
http://s3/mw690/001VqOctgy6DPhZKsaS92&690
http://s14/mw690/001VqOctgy6DPijMjlr2d&690
http://s6/mw690/001VqOctgy6DPipGtFjb5&690
本笃十五世(Benedict
XV,1855-1922,1914-1922年在位)的雕像,他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祈祷。
http://s2/mw690/001VqOctgy6DPRCFdJfe1&690
http://s1/mw690/001VqOctgy6DPiqenPaf0&690
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纪念碑上的雕像,
格里高利十六世(Gregrio
XVI,1765-1846,1831-1846年在位)的雕像,两边的人物象征智慧和谨慎。
http://s1/mw690/001VqOctgy6DPiC8RVue0&690
庇护七世(Pius
VII,1742-1823,1800-1823年在位)的雕像。http://s8/mw690/001VqOctgy6DPiCGuDd07&690
英诺森十一世(Innocent
XI,1611-1689,1676-1689在位)的雕像。
http://s14/mw690/001VqOctgy6DPj5WNY1ad&690
http://s6/mw690/001VqOctgy6DPj6kHcN65&690
http://s13/mw690/001VqOctgy6DPj7rlfu8c&690
本笃十四世(Benedict
XIV,1675-1758,1740-1758年在位)的雕像,两边的人物象征智慧和大公无私。
http://s9/mw690/001VqOctgy6DPjLH1bO58&690
圣彼得肖像的镶嵌画,他一手拿着圣经,一手……,又是金钥匙
http://s12/mw690/001VqOctgy6DPjuVetl4b&690
斯图尔特家族的墓碑。
http://s12/mw690/001VqOctgy6DPjSrj2H5b&690
http://s10/mw690/001VqOctgy6DPiDdGmR39&690
玛利亚·克莱蒙蒂娜·索比埃斯基的雕像,她是波兰国王乔瓦尼二世的孙女。
http://s12/mw690/001VqOctgy6DPjXmXF1bb&690
http://s2/mw690/001VqOctgy6DPk0RKr761&690
http://s3/mw690/001VqOctgy6DPk49zoK42&690
其实这些雕塑是什么人物对于不了解梵蒂冈宗教史和历代教皇是何人的我们并不重要---又不是要修读神学或宗教历史,
http://s2/mw690/001VqOctgy6DPmxJEhbf1&690
我们就当参观雕塑馆好了,他似乎在说“O, My
God”
http://s8/mw690/001VqOctgy6DPmxYUnB47&690
每位“圣人”脚下都有天使,
http://s8/mw690/001VqOctgy6DPmyfNMb97&690
这里还有个骷髅头,
http://s7/mw690/001VqOctgy6DPo6vTo256&690
不知道还以为圣女拿着一杯冰淇淋,
http://s13/mw690/001VqOctgy6DPo6JyLq3c&690
这位圣女爱学习---手里拿着鹅毛笔和书,
http://s13/mw690/001VqOctgy6DPo6Wgwsec&690
以上帝的名义,你听我说!
http://s16/mw690/001VqOctgy6DPo78Ftl2f&690
这显然是一位教皇,
http://s8/mw690/001VqOctgy6DPo7l33V07&690
其实教皇也和世俗间的领袖一样,
http://s14/mw690/001VqOctgy6DPo7wzBX6d&690
说话要用手势加重语气,这样才有感染力,
http://s1/mw690/001VqOctgy6DPo7KdP2d0&690
这个动作和鸭绿江对面的金家三爷孙在万景台检阅部队时的姿势差不多。
http://s7/mw690/001VqOctgy6DPo85UJ866&690
十字架,我找到了。
http://s8/mw690/001VqOctgy6DPocatUjc7&690
里面太大,
http://s7/mw690/001VqOctgy6DPoft0sS46&690
我已经叙说不出这是什么位置,
http://s5/mw690/001VqOctgy6DPojhpY0d4&690
这个地方似乎另有乾坤,
http://s2/mw690/001VqOctgy6DPojuLbr01&690
光看小门的顶就知道这个教皇好像挺重要,不过与我们无关。
庇护八世(Pope
Pius
VIII,1761-1830,1829-1830年在位的雕像和的墓龛,教皇跪在耶稣脚下祈祷。。墓龛上面的雕像是耶稣基督,下面是教皇庇护八世;左右是圣彼得和保罗。由19世纪的艺术家Pietro
Tenerani雕塑。
http://s14/mw690/001VqOctgy6DPoqFNZr3d&690
搞不清楚,上面那位教皇是替里面这位把门的,那他岂不是成了秦叔宝或尉迟敬德?
http://s3/mw690/001VqOctgy6DPoYis02e2&690
这位头顶也有光环呢,
http://s15/mw690/001VqOctgy6DPpbOVqK9e&690
似乎比教皇还要厉害,不知道是否是圣彼得,
http://s15/mw690/001VqOctgy6DPpfBR9A0e&690
既然搞不明白,那就循原路出来吧,
http://s16/mw690/001VqOctgy6DPpioFMXff&690
在金碧辉煌但阴深的殉道者和教皇的陵寝之中转来传去,看到的尽是威严、冷峻和痛苦,终于有一面窗子打开,http://s10/mw690/001VqOctgy6DPpmf16Fa9&690
哦,外面的墙上又是一位圣人,
http://s16/mw690/001VqOctgy6DPpyKpdl6f&690
毕竟还是见到了蓝天,
http://s5/mw690/001VqOctgy6DPpCIMPW74&690
http://s5/mw690/001VqOctgy6DPpEnia8a4&690
这大概是梵蒂冈的内廷吧,
http://s15/mw690/001VqOctgy6DPpHCxoafe&690
离开这里后,我们决定结束圣彼得大教堂里面之旅,令人悲催的是我们都没人知道可以搭乘电梯上教堂的顶部走廊(阳台)---在高处俯瞰圣彼得广场,这又是一个遗憾和下次再来罗马的籍口和愿望吧。
http://s10/mw690/001VqOctgy6DPq0iuENc9&690
我们已经出了教堂大殿,现在在门廊里,这是一个团队,导游在介绍圣彼得大教堂的五个门之一,我还是做一下文抄公吧---
大堂正面有五个大门,与此相对应的前廊各有5个铁栅栏。过去只有中门是铜铸的,近几年把另4扇木门也改为铜门。下面从右到左一一介绍:
第一门叫“圣门”(Cape of Holy Doors / Porta
Santa)。平时是关着的,只有逢“圣年”(The Holy Yea / L’Anno Santo)或其他庆典(Jubilee /
Giubileo)才由教皇亲自打开。圣年的规定源出犹太教的“禧年”,最初每5年一次。犹太教的“禧年”年实行大赦 (redemption
/
redenzione),抵押的土地归还原主,卖身奴隶被释放。后基督教继承了这一规定,目的主要是赦免基督徒的罪过,但基督教的“禧年”间隔期几经调整:1300年定为每100年一次,后又改每50年、每33年一次。15世纪改为每25年一次,至今未变;16世纪又规定发生重大事件的某年也可以按圣年庆祝,例如1560年特兰托大公会议闭幕,1929教皇比奥十一世晋铎50周年,1965年梵二会议闭幕,以及最近的1983-84年,庆祝基督救赎1950周年(Jubilee
for the 195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demption),都是随机决定庆祝的特别“圣年”;2000-01年是“千禧年”(Millennium / Millènnio),
是正常“圣年”。
因为门上雕有16幅圣经故事画面,使第一门极富工艺价值。门面分为16格,每格一幅画一个故事,由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为:(1)天神持剑守地堂(2)亚当、夏娃被逐(3)圣母默祷(4)天神来报(5)耶稣受洗(6)迷途知返(7)浪子回头(8)跛者痊愈(9)圣女玛客达泪洗耶稣足(10)耶稣教导门徒宽恕他人(11)耶稣回头注视三次否认他的彼得。(12)耶稣被钉十字架(13)巡训万民,(14)圣神降临(15)耶稣显现给保罗(16)教皇开圣门仪式。
每逢圣年就把有幸开门的那位教皇的徽章刻在门上的浮雕下方,现在门上已有27枚徽章,说明已有27位教皇开门27次。
第二门叫“圣事门”,1963年由著名雕刻家克罗千谛(Venanzo Crocetti,
1913-)改木门为铜门。门上的图案都是关于天主教会七件圣事的雕刻,故名。
第三门是“中门”,它原是旧彼得教堂的大门,由费拉来特(Antonio Averulino
Filarete, 1400-1465),在1433年所铸,因此也叫费拉来特 (Filarete)
门,是本堂最古老的门。中门共有6幅画像,由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为:(1)正襟危坐的基督,(2)双手胸前的圣母,(3)执剑肃立的保罗,(4)圣彼得给筹划铸造这扇铜门的教皇欧杰尼四世(Eugene
/ Eugenio IV,
1431-1447)交付钥匙,(5)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6)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宁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以上(5)(6)两幅画面上都有尼禄皇帝在刑场监视。
第四门叫“善恶之门”,由雕刻家明古则(Luciano Minguzzi,
1911-)于1970-77年建造。左扇门上的浮雕描绘历代殉道者受各种酷刑时的悲壮情景;右扇门上则描绘圣善,例如圣约翰为隐者受洗等。
第五门叫“死门”。由雕刻家马祖(Giacomo Mamzu,
1908-)在60年代初将木门换成铜铸门。门的上半画面反映耶稣圣逝与圣母安眠,下半的八幅画描绘的也是其他信徒的逝世情景。
前廊的两端,各屹立着一对高大的骑马石像。右面的是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由贝尔尼尼于1670年塑造;左面是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Charlemagne
/ Carlo Magno, 742-814),由雕塑家高纳齐尼(Agostino Cornacchini,
1685-1740)1725年塑造。这两位皇帝在教会早期发展过程中,都曾起过极其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梵蒂冈要在教堂前特别表彰。
http://s3/mw690/001VqOctgy6DPrrLnpMb2&690
可惜,以上这些都是在此次写博时才知道,就当奉献给其他没去过的博友吧,
http://s5/mw690/001VqOctgy6DPrvEP5ia4&690
自由行有其优越的地方,但也会因为没有导游的介绍和解释而错过了一些景点,特别是像圣彼得大教堂这样人文、历史和艺术都非常高度集中的地方,它不像有些自然景观错过了也就算了,因此事前的准备功课最后要做足。
http://s7/mw690/001VqOctgy6DPrzjmKO26&690
门廊上方的雕塑或浮雕也是很精美的,
http://s10/mw690/001VqOctgy6DPrDDuwF79&690
本文到此结束,在网上搜罗资料时,看见有位作者的游后感慨,觉得写得很好,就拿来作为结尾吧---
“(看完这里)最让我感慨的不是圣彼得,而是设计师。大约400年前中世纪的建筑师米开朗琪罗在设计教会宫廷的时候,不仅考虑了教皇和信徒的使用需要,而且如此周密地考虑了普通观赏者从内部和外部、上面和下面的各种观赏需要,把神秘的宗教建筑设计得如此“透明”便于大众观赏,貌似孤僻的米开朗琪罗远见卓识实在伟大! ”
本文的一些雕塑人物的介绍来自网络---以我的功力当时绝对不知道是什么来历(都是拉丁文),费了好大工夫找寻相同的图片的文字介绍,可惜也只能是一部分,剩下的就插科打诨、打酱油过去了了,后悔后来没在梵蒂冈博物馆找一找相关的介绍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