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斯拉2025全员大会完整揭秘:马斯克解读终极使命和“人人富足”的AI新时代

(2025-03-31 13:17:02)
标签:

财经

健康

教育

历史

杂谈

特斯拉 2025 全员大会完整揭秘:马斯克解读终极使命和“人人富足”的 AI 新时代


2025-03-24    源: INDIGO 科技加速站

 

 

 

 

感觉我们正身处一部外星人制作的 Netflix 剧集中!

Elon Musk 在 Tesla All-Hands 2025 员工季度会最后这样总结:

“你不会想看剧情始终顺利的剧集,那样太无聊了,人们更喜欢有剧情起伏的故事,永远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就并不意味着结局总是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维持高收视率,别让剧集被下架就好 。。。”

也许这最能代表 Tesla 在全世界到处被疯狂攻击时 Elon 的心理状态

这次会议上 Elon 很放松,头脑清晰而活跃,坚韧且充满信心。最后对于员工的问题回答都很到位,包括对于员工的心态的理解,共情和感谢!全部 14 个问题如下:

问题1:

“你好 Elon,恭喜你和特斯拉的团队!我们现在在做很多大型铸件(Giga Casting),想知道特斯拉未来如何继续推进大规模量产、尤其在更大铸造机或更快生产线方面,有没有具体的计划?”

Elon 回答(大意):
确实想把产线做得更高速、更自动化。目标是让整车下线速度达到 5 秒甚至更快;在铸造环节方面,我们想尝试看看物理极限能到哪里,也许可以做“超大吨位”的压铸机,实现一次性同时铸造多个部件;目前特斯拉在车辆主体结构一体化铸造上已经很领先,但依然要不断探索“多点合铸”的可能性,把铸造效率推到极致。

问题2:

“我在特斯拉工作 8 年了,家里有两个女儿,她们特别喜欢 Cybertruck 玩具。我想问的是:我们什么时候能把 ‘Optimus’ 带回家,让家人也能用上?”

Elon 回答(大意):
2025 年希望能制造大约 5000 台 Optimus,零部件准备上可能会冲刺到 1 万或 1.2 万台,但毕竟是全新产品,所以完成一半就算成功;2026 年可能会产到 5 万台或更多,之后的节奏会越来越快,目标是最终能年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机器人。

预计最快在明年下半年,Optimus 就可能在特斯拉外部环境(比如普通用户家里)投入使用;优先会先给特斯拉内部员工测试和购买,因为初期还会不断迭代、改进。但从体验角度来讲,大家肯定会觉得非常炫酷!

问题3:

“我在特斯拉做人员发展(People Development)相关的工作。公司用第一性原理来研发产品很有名,但对于团队与人际关系,你会如何建议我们运用类似的思维模式去改进?”

Elon 回答(大意):
我曾在内部讲过一些方法论,比如 需求合理性(make the requirements less dumb)等 5 步流程,也有很多管理或文化方面的总结,可以考虑编译成册,让大家时常复盘和提醒;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我们只能不断让自己“变得没那么错be less wrong)”;建议大家:经常自省、内化责任(internalize responsibility),主动找改进点。

公司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制造人们热爱的产品”;要持续问自己:我们在怎样让产品更好、更实惠,用户体验更棒?不要害怕挑战自我或挑战流程,始终聚焦“怎样才能让用户发自内心地爱上产品”。

问题4:

“你能给准备进入股市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吗?比如该如何挑选股票或公司?”

Elon 回答(大意):
投资逻辑其实很简单:买那些你相信它们能长期持续开发出好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以特斯拉为例,我们已经证明自己能不断生产出人们喜欢的电动车,并且还在研发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的业务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股市会随着情绪和新闻起伏,有时就像有人天天在你家门口大喊你房子的报价,但房子本身并没变。这种“情绪市”让很多投资者难以理解真正的长期价值;如果你看好一家公司在 5 年、10 年后的实力,并且相信他们的产品会越来越好,那就值得投资。

问题5:

“你好 Elon,关于德州南部的 ‘Starbase’,听说你在河对岸还有一些地块?你是打算在那里做什么特别的项目吗?”

Elon 回答(大意):
我在 Rio Grande 河对面确实有一块地,曾经是一家教骑马的场所;我想把它打造成一个巨型的‘外星星球’艺术项目,让人能去那儿体验像外星环境的感觉,也可能会在那里小住;目前还在设想阶段,但希望将来它会很酷,也对公众有一定开放度。

问题6:

“特斯拉会不会做一些帮助大家‘花钱’或者‘管理财务’的产品?比如跟支付或理财相关的?”

Elon 回答(大意):
我认为通用的人工智能工具会在这方面帮助很大,比如我们的 xAI 团队正在做的 Grok,可以回答各种问题,还能给出理财建议、医疗建议等;当然,“如何花钱”这样的需求,也能借助先进的语言模型或语音助手来提升体验;可以试试 Grok 的“unhinged 模式”,在聚会时特别有趣(戏谑的一个小插曲)。

问题7:

“公司最初的使命是‘可持续交通’,后来又扩展到‘可持续能源’。现在我们正在实施 Master Plan 第三阶段,涉及自动驾驶、机器人这些新业务,会不会再次升级或官方更新一下使命表述?”

Elon 回答(大意):
我之前提到,我们希望最终达成的是“sustainable abundance for all”,即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充裕的物质、服务与机会;随着自动驾驶和 Optimus 的加入,我们追求的已经不只是“交通”或“能源”,而是一个“全社会的可持续且富足的未来”;可能日后还会对外更加明确地提出这个新愿景,也许算是“Master Plan Part 4”。

问题8:

“Optimus 会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

Elon 回答(大意):
我预计更多情况是人类会成为“机器人管理者”,而不是直接失业。好比自动驾驶来了后,原先开车的人也可以管理一队无人驾驶车队,工作性质转变,而非完全被取代;对机器人也是一样:你可能一下子有一群“机器人伙伴”,帮你做家务、搬运、生产等,最终你来给它们分配任务、检查工作;所以与其说“机器人会不会抢工作”,不如说“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机器人协同工作”。

问题9:

“你好,我叫 Adrian,你说特斯拉是做让人们喜爱的产品。那飞机或高铁这些交通工具,你是否考虑过做电动飞机或新型轨道交通?”

Elon 回答(大意):
我早就想做电动飞机,尤其是‘电动垂直起降(VTOL)+ 超音速’的飞机,但目前实在太忙,手上有太多事情在做。不过长期来看,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可行的方向。另外还有 Hyperloop 真空管道列车的设想,与 The Boring Company 也可能有合作机会;但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还要等我们把眼下的核心业务搞得更稳之后,再考虑跨入航空领域。

问题10:

“我从 2018 年起在特斯拉做制造工程工作,一直见证公司从‘可持续交通’到‘可持续能源’,再到现在的‘机器人 + AI’。我们会不会正式把‘Optimus’写进公司的使命里?”

Elon 回答(大意):
“可持续丰裕”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概念,里面理应包含机器人和 AI;未来会更系统、更明确地把机器人这块纳入公司总体战略和对外宣传,让更多人理解它与能源、汽车业务之间的联系;简单说:汽车和电池业务是基础,AI + 机器人是进一步解放人力和提升效率的手段,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对社会的深刻变革。

问题11:

“我叫 Aaron Armstrong,平时很难遇到你这样在财富和事业上都取得极大成就的人。能否分享一些‘人生或成功秘诀’?”

Elon 回答(大意):
我平时会在社交媒体(X/Twitter)上随时发布一些想法,也建议大家多看我的帖子;最核心的还是保持好奇心,多看书(尤其是历史、人物传记),多思考;我也喜欢听有声书或播客来帮助睡眠;创新依然是 1% 的灵感 + 99% 的努力,必须在实践和失败中不停地迭代才行;在投资或创业决策上,记住要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追逐短期利益。

问题12:

“德州南部那个地块,你是不是还想做一些别的开发,尤其是外星主题艺术之外?”

Elon 回答(大意):
目前还没有更多细节,但我真的很想把那片地方做成一个对公众开放、有沉浸感的项目,让人可以近距离感受科幻或外星元素;我本人会偶尔去那边住,让它既有功能性又充满创意。

问题13:

“听说未来要在奥斯汀也生产 Optimus。人形机器人会不会在不同地区同时量产?最终产量预期多少?”

Elon 回答(大意):
目前在弗里蒙特(Fremont)工厂已经有 Optimus 的小规模产线,会在奥斯汀兴建更大的生产线;目标不是几千台,而是‘成百上千万台’,因为我们认为市场需求会非常大;当规模真正上去后,Optimus 会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产品,超越任何一款汽车或现有家用设备。

问题14:

“你提到‘可持续丰裕’和‘AI/机器人’等,这样一来,如果所有东西都很容易获取,人们是不是会失去挑战和动力,甚至会无聊?有没有可能演变成乌托邦或反乌托邦?”

Elon 回答(大意):

· • 是的,如果所有东西都过于容易,可能会有‘缺少挑战’的问题。不过人类依然可以相互竞争,比如体育赛事或者各种人类对人类的活动依然会存在;未来也有脑机接口(Neuralink)等方向,可以进一步增强人类,依然有很多未知领域可以探索;

· • 生活如果变得过于一帆风顺,未必是坏事,但我们大概率会寻找新的目标;我常开玩笑:就像我们是外星人拍的“Netflix 剧集”,剧情起起落落才够有看头。只要别被‘取消播放’就好。

生活需要一些“波折和剧情”,正是这些不确定性让人类社会的 Netflix 剧集更“好看”,希望未来依旧有趣。

 


以下是一份较为详尽的总结,涵盖了 Elon Musk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 Tesla All-Hands 大会上分享的主要内容。总结将围绕特斯拉的愿景、产品战略、技术创新、未来规划以及 Elon 对大趋势和人类社会的前瞻思考展开。

一、核心使命与愿景
特斯拉(Tesla)一直以来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Accelerate the world's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energy)”。Musk 在本次讲话中强调,特斯拉的目标不仅仅是可持续能源,还要实现“可持续的丰裕(sustainable abundance)”:让全球范围内的每个人都能够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享受到充裕的物质和服务。

“可持续能源”到“可持续丰裕”
Musk 的构想中,“可持续丰裕”意味着:

· • 利用太阳能、储能电池、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等技术,让更多人更容易获得各种所需的产品与服务。

· • 最终每个人都能以极低成本甚至近乎零成本获得交通、能源、制造和家务劳力等“服务”,从而解放人类的大量时间与精力。

未来完全可以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完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并且人类能够打造出近似“科幻”中才会出现的生活模式。“可持续丰裕”与“太空旅行”结合,才是他心中真正理想、有趣、值得为之奋斗的未来。

二、最新成果与市场表现

产量与车型表现
特斯拉迄今已生产超过 700 万辆电动车,并预计在 2026 年左右累计产量将突破 1000 万辆。Model Y 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畅销车型(包括燃油车),并且很可能在 2025 年依然保持全球第一。Model 3 已完成升级,Musk 鼓励公众持续关注这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

新车型:Cybertruck、Semi 等
Cybertruck 一经推出就成为电动皮卡的热门,因其独特外形、防弹钢外壳、五星安全评级等迅速获得市场青睐。Musk 打趣说“现在的社会环境偶尔也需要防弹车来保护自己”。

Tesla Semi 已经在小批量生产,并会建立专用工厂进行规模化投产。Musk 称,Semi 将会具备未来进行自动驾驶的硬件能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长远目标要生产“数百万”辆。

全球化布局
除了北美和欧洲,特斯拉正在进入更多市场,如卡塔尔、立陶宛、智利和菲律宾等,逐步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Supercharger 超级充电网络继续快速拓展,在主要地区形成了几乎“随处可达”的充电格局。

三、自动驾驶(FSD)与AI进展

FSD 的发展
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架构+计算力”三位一体的闭环:

· 海量数据:依托数百万辆车在道路行驶带来的影像与传感器数据。

· 专用芯片和计算平台Tesla 自研的 Autopilot 硬件(HW4 及未来的 HW5、HW6)和 Dojo 超算平台。

· • Musk 认为在未来 5 年内,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将获得更多地区的监管认可,实现几乎全球范围内的真正自动驾驶出行。

FSD 的商业及社会影响
已经上路的特斯拉车辆只需软件升级,就能获得自动驾驶功能,极大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从每周 10 小时提升到 80-100 小时不等)。这会产生“价值飞跃”:车队的使用价值提升数倍,未来也将带动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估值。

Dojo 超算与训练
特斯拉在美国多地建设自研 AI 超算中心“Dojo”,并在新工厂内部署了被称为“Cortex 1”的庞大 GPU 集群,计划扩展到全球前五的 AI 训练算力规模。目前约 5%-10% 的自动驾驶训练数据已经开始在 Dojo 上跑,未来会继续提升比重,期望突破算力和效率的极限。

Optimus 人形机器人
Optimus 是特斯拉推进“可持续丰裕”版图的重要拼图:通过“真·现实世界 AI + 自研电机/电池/芯片 + 大规模生产能力”,打造出价格可负担的大批量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已经成功研发了多代迭代版本,拥有 22 个自由度的机械手臂,能自主感知、抓取、行走、甚至接球。

2025 年 Musk 希望能生产 5000 台以上,到 2026 年则可能冲刺到数万甚至数十万量级,最终目标是实现“数百万级别”机器人产量。Musk 预判 Optimus 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体量的产品形态”,远超任何车型或其他消费产品的规模。

四、能源解决方案与储能业务

Megapack 与 Powerwall
特斯拉的能源储能业务正在快速增长,包含大型的 Megapack(面向电网或大型客户)以及家庭端的 Powerwall。

Megapack有助于存储风能、太阳能并平滑电网负载,且能够提升已有电网的有效输出,未来规模可达到“翻倍全球电网输出”的潜力。

Powerwall 3:升级至第三代后功能更完善,具备离网(off-grid)能力,可在停电时持续供电。

特斯拉在上海建设了全新的 Megapack 工厂,并在美国本土、欧洲等地区继续扩大产线,储能产品需求依然远超供给。

电池材料与生产
特斯拉在电池生产方面具备越来越多的垂直整合能力,如:阴极、锂提炼、整包制造等,拥有全球领先的 4680 电池及其生产线。Musk 希望通过对核心矿产与原料的深度参与,保障成本与供应链安全。

五、制造体系与工厂布局

极简化、高度自动化
Musk 展望:未来特斯拉的生产线速度将惊人,甚至可能实现“5 秒下线一辆车”的节奏。推出全新制造理念,如“无人化”快速测试、内部机器人自动搬运等,加快整车完工并直接停放到相应区域。

多工厂并进
特斯拉在美国(Fremont、Austin、Nevada、纽约等)、德国柏林、中国上海,以及正在筹备的更多地区建立和扩张工厂。每家工厂都会承担一定程度的差异化使命,比如柏林专注欧洲市场、上海聚焦规模产能、奥斯汀负责 Cybertruck 与更多新产品,Nevada 则主打电池与卡车等。

六、面向未来的产品/技术畅想

更多样化的电动车产品
Tesla 仍然聚焦乘用车(Model 系列)、皮卡(Cybertruck)、商用卡车(Semi)等细分领域,但会持续迭代和扩大车型矩阵,仍在斟酌“低成本”小型车或“Robotaxi 专用车型”等。

Musk 对电动飞机(尤其是垂直起降 + 超音速)有过长期设想,但目前人力和时间有限,还未正式立项;如果将来有更充裕的资源和合作伙伴,特斯拉可能会涉足这一赛道。

隧道运输与超级高铁(Hyperloop)
Musk 再次提到地面交通以外的解决思路,比如在真空管道内运行的高速电动舱,可实现更快、更便捷的城际通勤。

人与 AI 的深度结合
未来人类可借助 Neuralink 等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赛博化”,获得更高智能或感官。 Optimus 和自动驾驶都基于强大 AI 算法模型,Musk 认为现实世界的 AI 将在特斯拉体系下不断进化,具备开拓更多领域的可能性。

七、员工与企业文化

人才与安全
特斯拉重视人才,每年收到数百万份应聘,但录用人数有限,核心是招到真正具备创造力与热情的人员。Musk 感谢全球员工的付出,并重申公司对工厂与行车安全的关注。

服务与客户体验
Musk 指出售后服务才是真正“留住用户”的关键所在,目标是让客户“爱上”特斯拉的服务体验,而不只是“满意”或“喜欢”。

持续创新与自我反思
鼓励在研发和生产中运用“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减少不必要的流程;主动承认每个人都有犯错可能,不断减少“错误率”,从而快速迭代。

八、对资本市场与个人成长的建议

投资理念
如果一个公司能长期提供人们真正喜欢和需要的优秀产品或服务,就值得投资。Musk 相信特斯拉将随着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的成熟,获得长期的高速增长;同样,他也认可其他能“越做越好”的企业。

对年轻人的建议
保持好奇心,多阅读(尤其是历史、伟人传记等),并尝试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创造真实价值”的出发点,而不仅仅是赚取金钱。

“游戏化”人生
Musk 打趣说人类社会像是一场“外星人 Netflix 剧集”,正因为各种未知和曲折,才让我们的人生和未来更加引人入胜。也需警惕:追求乌托邦式的“完全顺利”会让生活失去挑战。“轻度挑战”和不断进步才是真正能够推动社会和个人持续向前的动力。

九、总结与前瞻

特斯拉的未来版图:从电动车、储能、自动驾驶到人形机器人,“可持续丰裕”正从概念走向现实;特斯拉力图在新能源与 AI 时代持续扮演变革者角色。

· 重要里程碑Cybertruck 量产、Semi 全面交付、FSD 在全球更多市场合规应用、Optimus 机器人规模化都是接下来两三年内的关键看点。

· 公司规模与影响力Musk 预测,特斯拉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企业;尤其当人形机器人投放市场后,需求规模和社会影响都将成几何倍数增长。

· 整体社会价值Musk 所设想的“人人拥有随时可用的商品和服务”的时代,正在由特斯拉的各项技术与产品为基础铺垫。若能成功,不仅改变交通能源领域,还可能重塑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