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郭贵龙GL
郭贵龙GL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21
  • 关注人气:5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去世,乔布斯经典黑色高领衫就是其作品

(2022-08-10 14:04:15)
标签:

财经

健康

教育

历史

杂谈

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去世,乔布斯经典黑色高领衫就是其作品

2022-08-09    作者:邹宇萌     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去世,乔布斯经典黑色高领衫就是其作品

三宅一生以其极简主义的创新风格而闻名。

多彩、实用和创新设计一直是三宅一生作品的代名词。

时尚行业又一巨星陨落。


据日本媒体8月9日最新报道,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于8月5日因癌症在家中去世,享年84岁。


在其五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三宅一生以极简主义的创新风格而闻名,设计出的衣服和包包一直备受各界名人雅士喜爱。在这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高领套头衫,这曾是乔布斯的标志性符号,人们曾打趣称“流水的发布会,铁打的黑色高领衫”,而这个标志性的服装正是来自三宅一生创立的同名全球时尚品牌“三宅一生”。


他的老友安藤忠雄说,“三宅一生对于探索每片面料的可能性有着毫不倦怠的热情与坚持。他的设计既有型还富有灵气,舒适又能彰显个人气质。”


《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作品与影响》一书中曾提到,这三位日本设计师共同引领了时装设计的新风潮,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从结构、色彩、原料、设计理念、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反叛,并且几十年一以贯之。



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去世,乔布斯经典黑色高领衫就是其作品

三宅一生为乔布斯设计的高领套头毛衫是乔布斯的最爱。他一次性订购了一打


1938年,三宅一生出生在日本广岛。在东京艺术大学学习平面设计后,他前往巴黎学习服装设计。在那里,他与著名的时装设计师纪·拉罗什(Guy Laroche)和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合作,之后前往纽约。1970年,三宅一生回到东京,并于同年创立了三宅设计工作室,次年创立品牌“三宅一生”,正式开启时尚生涯。


多彩、实用和创新设计一直是三宅一生作品的代名词。他是首批在巴黎展出的日本设计师之一,也是1970年代将这个国家置  于世界时尚版图上的设计师浪chao中的一员。


三宅一生曾批评东方与西方的时装文化,他认为巴黎的高级时装专属于精英,又认为日本的传统服装太紧了。无论是哪种,都不能满足他的设计渴望。他因此重新改良日本的传统工艺与文化,也拒绝将模特的身体限制在以西方审美标准为主的框架中。


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去世,乔布斯经典黑色高领衫就是其作品
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去世,乔布斯经典黑色高领衫就是其作品

三宅一生的标志性手袋


在1980年代后期,三宅一生开发了一种新的打褶方式,将织物包裹在纸层之间,然后将它们放入热压机中,使服装保持打褶的形状。


褶皱(Pleats)让衣服与身体之间不再是固定的关系,而能够随着人们或站、或坐、或行走、或横躺,而有机地延伸弯曲。其材料本身份量很轻,无论是追、赶、跑、跳、碰,褶皱都能让人的身体自由自在地伸展,摆脱了身体受限于衣服结构的传统,很好地解决了东方服装注重给人留出空间和西式服装严谨结构间的协调问题。由于极具辨识度,三宅一生以精细褶皱为标志的“Pleated Please”系列以及手袋BAO BAO深受消费者喜爱。


“1988 年,我开始使用褶皱,我希望它们能够保持形状,易于打理和清洗。”三宅一生在 2007 年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在东京,我们离制造商很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做什么,以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三宅一生在服装设计上,有两个重要突破,一个是“褶皱(Pleats)”,另一个是“一块布(A-POC)裁剪技巧”。他开创性地只用一块布完成一件贴合身形的衣服,不同于传统的量体裁衣,直接从平面到三维立体。当服装被赋予越来越多意义的时候,三宅一生用“一块布”让服装回归了本质。


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去世,乔布斯经典黑色高领衫就是其作品

三宅一生以精细褶皱为标志的“Pleated Please”系列


时至今日,三宅一生开发了十多个时装系列,从主要的男女装到包袋、手表和香水,直到1997年退休,全身心投入研究。除了时装以外,三宅一生的业务还覆盖箱包、家居用品和自行车。


 

2016年,当被问及他认为未来设计师将面临哪些挑战时,三宅一生表示,人们可能会减少消费。“我们可能不得不经历一个缩减的过程。这很重要。”三宅一生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