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澜:越吃越简单越活越明白

(2018-07-11 21:50:58)
标签:

财经

健康

教育

历史

文化

蔡澜:越吃越简单 越活越明白 

2018-07-11   作者:王端、刘雁菲   来源:财新网


人家拿一把刀插你一下,你疼得要死。但是心疼是想出来的,你不想它就没有了。我就把我的焦虑通通锁在一个保险箱,把他踢到海里面去

蔡澜:越吃越简单越活越明白
7月4日,蔡澜在香港中环一家越南河粉店“蔡澜Pho”内。该餐厅由蔡澜与深圳甘棠明善集团合作开设,甘棠明善旗下有“撒椒”和“探鱼”两个人气品牌。图/财新记者 梁莹菲

叼着小雪茄,泯两口盛满冰块的青柠薄荷苏打,夏日的早晨,蔡澜猫在香港中环威灵顿街餐厅的一角。

这次他没穿青布长衫,反而是粉蓝色的衬衣,红玫瑰花头的手杖透露着往日的风骚,他从古里古气中回到当下。

 
77岁的他递上名片,上面写着“掌柜”——一家香港越南河粉店的合伙人。这是蔡澜第一次与人搭档开餐厅,亦是首次以其名字命名。

蔡澜祖籍潮州,在新加坡出生,但让他难以释怀的却是一碗越南汤河。“喝一口汤已经上瘾。”蔡澜动了下嘴唇。

他说,全世界好吃之人,吃到最后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会爱上一碗越南牛肉河,就像全世界嗜酒之人,喝到最后一定是单麦的威士忌。

蔡澜所说的共通,应该就是大道至简,美食也是至简。当年访问李嘉诚,他倾情“推销”的心头好也是一碗看似普通的潮州牛丸汤河。

“越简单、越普通的东西,才越容易满足。我现在越吃越简单,一碗白饭都很满足。”蔡澜说。

一日三餐,蔡澜只有早餐在家里吃,经常下碗碱水面或油面简单对付。家住充满“人”气的九龙城,附近偌大的菜市场就是他的办公室。

喜欢美食的人,通常敏感细腻,但蔡澜却说自己“佛系”,长年挎着绣有“佛”字的黄色绸缎和尚袋云游四海,还把这个和尚袋开发成招牌产品在网上售卖。以“出世”的心做“入世”之事,对于一些过往经历,蔡澜说因为沉重不想谈,“把它锁在箱子里,沉到海底”。

蔡澜风流倜傥、享乐人生,认为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有人解读为这是他反抗现实的一种手段,但蔡澜不以为然,活得通透,认为以己之力,改变不了现实,不如活在当下。

蔡澜也不是对当下不闻不问,聊到美食文化,话匣子一下子打开。移民的涌入,让香港的味蕾发生变迁。他略带惋惜的说,现如今火锅店增多,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火锅是最没有文化的烹调方式。”

你说他佛系吗?也不是。他当年就是请文人许知远边吃火锅,边聊人生。

蔡澜一生有多个身份,人生最得意的时候,应该是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任职电影制片人,工作30余年,深得老板邵逸夫赏识。但想尝试拍摄文艺片的他,在邵氏的商业片帝国壮志未酬,他也曾公开说有段时间很痛苦。

或许是与电影相处得久了,蔡澜对于镜头很有心思,采访中,机位如何设置,光线、背景声,他都可以指导一二,但离开镜头,闲谈之时,他却似乎有些不自在,不停用吸管搅动着杯子里的冰块。

“小时候我是一个扭扭捏捏的男孩子,我很不喜欢自己,看到别人嘻嘻哈哈,我就向他们学习,把个性扭转过来。”听来令人诧异,个性植于内心,如何扭转?

电影人生涯结束后,蔡澜开始醉心于食物,借由唇齿之间的快感思考人生,他主持多个饮食节目,写小品文,出版过百余本书,与作家金庸(查良镛)、倪匡和已故的词人黄霑并称“香港四才子”。

蔡澜与上述三位亦是好友。金庸在给蔡澜《我决定活得有趣》一书作序时曾提到蔡澜是他一生中除妻子外,结伴同游、行过最长旅途的人。蔡澜在采访中提及金庸现状说,“查先生食量还是很大。”

金庸是个文人,看到蔡澜“贪婪地”吸吮羊骨头中的骨髓,满脸挂着汤汁,觉得他是个“野蛮人”。

蔡澜于饮食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曾主持过电视节目,他还是内地热播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品评过多家香港餐厅,若放到网络世界,他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资深美食网红”。

“我比米其林美食指南更可信”。面对香港和东南亚饮食业,蔡澜自信地说。

但蔡澜推荐的食肆,却被一些食客不以为然,他带高端旅行团去世界各地体验美食,也会被团友诟病食物素质一般,大呼不值。是否真像他所说的对于食物认知是很个人化的体验,智者见智?

蔡澜喜欢新事物,用iPhone X,拥抱最新的电子产品,但他不喜欢被任何事情羁绊,野马性格,这也是缘何到了古稀之年才愿意和人合伙开餐厅。“我兴趣很多嘛。”蔡澜说道。此次新开的越南河粉店是与运作餐饮潮牌“撒椒”和“探鱼”的甘棠明善餐饮集团合伙,与两个80后的年轻老板搭档,蔡澜觉得很投缘。

食神、作家、商人、网红,电影人,你问他希望以后人们如何“品味”他?他则“哈哈哈”笑道,“百年后谁还会管那么多!”

财新记者:你的祖籍是潮州,当地最有名的是牛丸,怎么鉴定一个好吃的牛丸?

蔡澜:牛丸要手打的,要足够劲道,掉下去要跳上来。

财新记者:潮州还有个很有名的胡椒猪肚汤,怎么做才好吃?

蔡澜:猪肚洗完以后,要把它反过来,伸手进去变成一个手套,在一个干的锅子上面揉,杂质都会沾到锅子上面,猪肚很干净后再洗。煮的时候要放胡椒、潮州咸菜。不过这是新做法,旧的做法要把猪肚灌水,灌到本来很薄的一层猪肚变得很厚,脂肪有水沾在里面就会很厚,半透明,吃起来很爽脆。这个是以前的做法,现在没有人会做。

财新记者:你会在家里会做饭吃吗?

蔡澜:早餐我都是在家里做的,晚餐中餐在外面吃。我不大喜欢西式的东西,我喜欢吃面。人家问我:你整天讲吃的,会不会做?我说我只会做早餐,那么我就在微博上,连续30天做了30款不同的面。

财新记者:做菜,传承更重要,还是创意更重要?

蔡澜:两种并重,而且没有抵触。创意会改变传统的一些配料,如果做的好吃的话就可以。好吃不会撒谎的。

财新记者:你在新加坡长大,为什么让你流连忘返的是一家越南粉?为何要开一家越南粉餐厅?

蔡澜:全世界喜欢吃东西的人,吃到最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爱上这一碗越南牛肉河;就像全世界喜欢喝酒的人到最后一定喝威士忌——单麦威士忌。越南粉是一个全世界共通的东西,我很早以前就很喜欢,喝一口汤已经上瘾了。我一直追求最好的,到最后发现墨尔本的“勇记”的越南粉最好,于是把它引进来。

财新记者:如何去品评一碗越南河粉?

蔡澜:主要还是汤。这碗汤要很清澈,第一口喝下去,觉得与众不同。要做成这个很不容易。

财新记者:东南亚菜式多少有些“大排档”的感觉,你觉得越南菜的灵魂在哪里?

蔡澜:灵魂所在,就是在这一碗看似很普通、很容易买到、很便宜的东西,吃了以后却很满足。这种满足感也只有在小小的一碗面或河粉中得到,吃大餐的印象不会很深,但是这一碗河粉你印象会很深。

我们人类会把很多东西吃到绝种,然后就会回到很简单、很基本的东西——一碗白饭、一碗面或牛肉河粉,这些最简单的食物。

财新记者:在美食方面,你觉得你和米其林餐厅指南,哪个更可信,更权威?

蔡澜:东南亚和香港来讲,不要相信米其林了,相信我比较好。

财新记者:从你品评香港美食的经历看,香港人过去几十年的口味发生了哪些变化?

蔡澜:有很多内地人来到香港,许多以前没有的四川菜、云南菜,各省的菜式都进来了。大家都在改变,火锅店开始很多,这是一个趋势。但是我看到不少地方都变成火锅店,就很伤心,火锅是一个最没有文化的烹调方式。一大锅东西都扔进去,就是火锅了。年轻人对吃的东西不要求,我觉得比较可悲。

财新记者:你觉得哪个菜系最有文化?

蔡澜:不能够说哪个菜系,其实都有文化。广东、香港来讲,因为沿海,所以做的蒸鱼,是全世界最好的。鱼要蒸得刚刚好,拿筷子一夹,看肉还连在骨头上面,那个鱼才是刚刚好。

香港的蒸鱼做得出神入化:一尾鱼的鱼身很厚,跟肚子那边很薄的地方一起蒸,同一温度下,一定是一个生一个熟。香港人会在很厚的地方切三刀,中间塞一颗酸梅,肉就跳起来了,鱼肚那边会把一个番茄切片盖起来,让它不那么熟。所以同一个温度可以把整条鱼蒸得刚刚完美。

(你自己蒸鱼吗?)我自己也蒸,我发现一个比蒸鱼更容易的方法,弄一锅汤,把一尾鱼洗得干干净净,整尾鱼放进去,一锅汤在滚的时候,我就吃刚刚熟的地方,一熟了我就吃,这个比蒸鱼更方便。

财新记者:其实饮食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东西,你自己有没有偏好哪类的或者哪个菜系?

蔡澜:我没有,我只要好吃。现在越吃越简单,一碗白饭吃得很好我就很满足了。

财新记者:你的书中经常有一大部分的篇章写老友,想问一下最近有没有见过金庸?他近况如何?

蔡澜:查先生(金庸原名查良镛)很好,他还是食量很大。

财新记者:金庸曾多次谈及最喜欢和你一起旅行,吃吃喝喝,享受人生,但他的饮食喜好好像和你不大一样,他最喜欢吃的菜或食物是什么?

蔡澜:查先生喜欢江浙菜,最喜欢黄鱼。此外他喜欢吃一点日本菜,譬如鱼生,还有就是牛扒,他不像我就什么都吃。他看到我吃羊骨头,把羊骨髓都挑出来吸,弄得整脸都是,他就觉得我是一个很野蛮的人。

财新记者:倪匡比较喜欢什么菜?

蔡澜:他喜欢吃鱼。什么地方的菜都好,只要看到鱼,他就开心了。

财新记者:你最近在写邵逸夫传,在你眼中,邵逸夫是个怎样的人?

蔡澜:是的,我最近还在新加坡收集相关资料。曾经有一个经济学家,他认为一生中遇到最聪明的人就是邵先生。我很有幸地跟了他至少30年,学了不少东西,这种对每一样东西追求做的最好的,是向他学来的。

财新记者:在饮食方面,邵逸夫有什么特殊的偏好吗?

蔡澜:邵先生也是江浙人,也是喜欢吃浓油赤酱。

财新记者:你有很多的身份,很多爱好,比如说食神、文人、商人、意见领袖等,你希望以后人家想到蔡澜,怎么品评你?

蔡澜:100年后谁会管得这么多。

财新记者:外界提到蔡澜就会说乐观、潇洒,你有焦虑吗,如何缓解?

蔡澜:焦虑、失恋,心疼,都是想出来的。“疼”这种东西很实在,人家拿一把刀插你一下,你疼得要死。但是心疼是想出来的,你不想它就没有了。我就把我的焦虑通通锁在一个保险箱,把他踢到海里面去。

财新记者:你享乐但不爱谈政治,算是一种避世吗?

蔡澜:我不是避世,而是要看你的能力到哪里,你能够扭转局面吗?如果能,我就去洒热血断头颅。我知道扭转不了,那么就很积极地往其他方面去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