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质蕴涵
(2012-08-07 06:45:01)
标签:
杂谈 |
数学家罗素和怀特海在《数学原理》中,把p→q定义为 :﹃p∨q
,称为实质蕴涵。这种定义不仅改变了词汇“如果…,则…”的内涵,而且定义的本身相当于一个公理:(p→q)↔(﹃p∨q)。
在实质蕴涵中,只要p假或者q真,就可确认(p→q)为真。由此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命题p、q,也存在p蕴涵q的关系。如命题“如果拉丹是女人,则全球股市天天大涨”。
因“拉丹是女人”与事实不符,依判定法则二,可确定其为假。按照实质蕴涵真值表即可判定命题“如果拉丹是女人,则全球股市天天大涨”是真命题。
“拉丹是女人”与“全球股市天天大涨”二命题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确定命题“如果拉丹是女人,则全球股市天天大涨”是真命题,实在是荒唐。
实质蕴涵存在悖论。
在实质蕴涵真值表中,只要p真,q真,即可确定(p→q)为真; p真,q假,即可确定(p→q)为假。
令命题Q表示为:“如果p→p,则Q为假”。“p→p”是命题Q的子命题,并且用实质蕴涵真值表可得是永真式,是真命题。
若命题Q的另一子命题q:“Q为假”为真,则按照实质蕴涵真值表即可判定命题Q为真。但由此导致子命题q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依据判定法则二即可判定q是假命题。
“p→p”为真命题,q为假,则由实质蕴涵真值表可得命题Q为假。
而若命题Q为假,则命题q的内容与事实相符,依据判定法则一即可判定q是真命题,按照实质蕴涵真值表即可判定命题Q为真。
请问命题Q究竟是真还是假?
实质蕴涵真值表关系无法运用于逻辑论证。因为在逻辑论证中要先知命题p,(p→q)为真,才能得出命题q为真,而实质蕴涵在不知命题q的真假前,是不能确定命题(p→q)的真假的。
实质蕴涵还不能证明命题“如果X是一张地图,则X可用四种颜色着色”(四色定理),因为X为无数个,故无法一一验证,证明其真假。
为克服实质蕴涵的问题,美国逻辑学家路易斯提出把蕴涵“如果p,则q”定义为 :“不可能(P∧﹃q)”
这就是所谓的严格蕴涵。然而严格蕴涵也存在严格蕴涵怪论,由严格蕴涵定义可证:“p严格蕴涵q”与“必然p实质蕴涵q”是一样的,证明如下:
中国的逻辑学家—北京开关厂高级工程师《制约逻辑》的作者,林邦谨教授提出了独立于p、q真假的制约关系,并建立了制约逻辑命题演算公理系统及形式数论公理系统。
到目前为止,逻辑学还没有一种能确定任意一命题“如果p,则q”为真的方法。
如证明几何学命题“如果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则并非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