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古镇团风(修改篇54)。。。。。
(2024-06-05 12:24:52)
标签:
情感追记 |
庙宇众多的佛教文化之乡
小时候的儿时自己,偶尔会听到老人们聊起,家乡的古镇团风,于以往的年代里,有着很多的庙宇,被称其为佛教文化之乡。记忆之中还留有着,老人们的议论和相传,于五十年代后改为牲猪仓库,位于上寨街头的来龙庙(圆通寺);早年可是有着子民和香客,借助着庙宇当中,高高直冲云霄龙头上的舌头,登天梯祈福的情景和故事。而至于位于古镇中心,善济禅林的大庙,虽五十年代后改为榨油厂,但在文革的期间,自己上小学放学后的有一天,随着前往大庙络绎不绝的人流,亲眼所见和为之惊叹,是从大庙(榨油厂)所在的地,突然挖出来的一个,同当时上小学高年级的自己,身高差不多而又光溜溜和亮铮铮,金黄色栩栩如生的菩萨头像。
当初从老人们那里,道听途说家乡古镇,有着佛教文化之乡,处于懵懂之中的自己,从根本上没有太在意。只是到了如今的现在,自己在追记和草绘古镇一文的期间,无意识接触到的相关资料,才得知到古镇的原来,还真的是有着如此之多的庙宇。从而勾起和回忆起来,当初老人们的议论和说法,是有着一定的依据和不无道理,所言的极是。
关于古镇上原有的众多庙宇,据相关资料现辑录和整理如下:
善济禅林(大庙),始建于唐代,毁于太平天国的年间。于民国的1925年续建,1956年改为榨油厂。大庙前有广场和绿荫池塘,面积很大的二者相等,均各在二万平方米的左右。据史料记载,绿荫池塘的开挖,如此面积的之大,缘由就是为了抬高大庙建筑的台基,可见始建之初的大庙,建筑规模是相当的宏大,景致又是多么的雄伟和壮观。
华光庙(紫金山),原址于古镇上的后街,后迁建于马坊桥巷,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建),于1954年大水后淹圮。
洞庭庙,原址于古镇上的河口,后迁建于上下河街,沿江路(上河街)当年的煤建处。始建于元未年代,1931年洪水泛滥淹圮。
娘娘庙,位于上寨街街头的当初团风公社处,毁于1952年。
关帝庙,原址位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上下两栋,中间天井,两边厢房,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左右,十分的壮观,毁于1953年。
杨泗庙,位于鹅公颈,1954年大水后淹圮。
相公庙,上寨街上当初的人民银行处,1931年洪水泛滥淹圮。
火王庙,位于下河街头(沿江路),日军侵华占领古镇时,于1938年改建成碉楼。
圆通寺(来龙庙),位于上寨街头郭家湾处,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建,1954年改建为牲猪仓库。
天佛庙(大金山),位于古镇当初的团风油厂所在地,于清光绪年间太平军所毁。
报恩寺,原址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续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毁于1953年。
金明寺,原址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续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1934年洪水泛滥淹圮。
万寿宫,位于古镇当初的粮管所所在地,前后三间,日军侵华时于1941年改修作军用。
财神殿,位于古镇中心的大庙侧边,上下两栋前有门楼,民国二十年(1931年),曾作为团风商会的所在地,后改为区政府的办公区域。
东岳行宫,原址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两大栋中间有天井,共有十殿,毁于1953年。
南堂庙,位于古镇的后街,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重建。
楞香寺,原址于得胜桥处的关帝庙侧边,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两栋六间。
普奄堂,位于古镇早先久远那个年代的巡检司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修,明成化五年(1469年)重建。
观音阁,原址于得胜桥的关帝庙侧边,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四大间,明弘治年间建,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建,1954年淹圮。
禅寂寺,明洪武九年建,明天顺年间重建。
蝗神庙,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年间太平军所毁。
熊家庙,原址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毁于1953年。
肖公庙,位于团风小学所在地。
从上述相关不太完整的史料当中,众多庙宇的始建年代,虽然存在有所的不详。但仍可以从中看出,家乡古镇团风,于那些久远过往的年代里,不仅仅是长江中下游,鄂东最大的港口、码头、海关和集散地,小汉口般的商业重镇。更为惊奇的是,寺庙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如此的之多和集中!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是那样的悠久、浓郁和鼎盛!底蕴和内涵,又是何其的丰富和厚重!实属是现存古镇中的独特和罕见。。。。。
(待续)
汝泉追记于2024-5-30
庙宇众多的佛教文化之乡
小时候的儿时自己,偶尔会听到老人们聊起,家乡的古镇团风,于以往的年代里,有着很多的庙宇,被称其为佛教文化之乡。记忆之中还留有着,老人们的议论和相传,于五十年代后改为牲猪仓库,位于上寨街头的来龙庙(圆通寺);早年可是有着子民和香客,借助着庙宇当中,高高直冲云霄龙头上的舌头,登天梯祈福的情景和故事。而至于位于古镇中心,善济禅林的大庙,虽五十年代后改为榨油厂,但在文革的期间,自己上小学放学后的有一天,随着前往大庙络绎不绝的人流,亲眼所见和为之惊叹,是从大庙(榨油厂)所在的地,突然挖出来的一个,同当时上小学高年级的自己,身高差不多而又光溜溜和亮铮铮,金黄色栩栩如生的菩萨头像。
当初从老人们那里,道听途说家乡古镇,有着佛教文化之乡,处于懵懂之中的自己,从根本上没有太在意。只是到了如今的现在,自己在追记和草绘古镇一文的期间,无意识接触到的相关资料,才得知到古镇的原来,还真的是有着如此之多的庙宇。从而勾起和回忆起来,当初老人们的议论和说法,是有着一定的依据和不无道理,所言的极是。
关于古镇上原有的众多庙宇,据相关资料现辑录和整理如下:
善济禅林(大庙),始建于唐代,毁于太平天国的年间。于民国的1925年续建,1956年改为榨油厂。大庙前有广场和绿荫池塘,面积很大的二者相等,均各在二万平方米的左右。据史料记载,绿荫池塘的开挖,如此面积的之大,缘由就是为了抬高大庙建筑的台基,可见始建之初的大庙,建筑规模是相当的宏大,景致又是多么的雄伟和壮观。
华光庙(紫金山),原址于古镇上的后街,后迁建于马坊桥巷,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建),于1954年大水后淹圮。
洞庭庙,原址于古镇上的河口,后迁建于上下河街,沿江路(上河街)当年的煤建处。始建于元未年代,1931年洪水泛滥淹圮。
娘娘庙,位于上寨街街头的当初团风公社处,毁于1952年。
关帝庙,原址位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上下两栋,中间天井,两边厢房,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左右,十分的壮观,毁于1953年。
杨泗庙,位于鹅公颈,1954年大水后淹圮。
相公庙,上寨街上当初的人民银行处,1931年洪水泛滥淹圮。
火王庙,位于下河街头(沿江路),日军侵华占领古镇时,于1938年改建成碉楼。
圆通寺(来龙庙),位于上寨街头郭家湾处,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建,1954年改建为牲猪仓库。
天佛庙(大金山),位于古镇当初的团风油厂所在地,于清光绪年间太平军所毁。
报恩寺,原址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续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毁于1953年。
金明寺,原址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续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1934年洪水泛滥淹圮。
万寿宫,位于古镇当初的粮管所所在地,前后三间,日军侵华时于1941年改修作军用。
财神殿,位于古镇中心的大庙侧边,上下两栋前有门楼,民国二十年(1931年),曾作为团风商会的所在地,后改为区政府的办公区域。
东岳行宫,原址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两大栋中间有天井,共有十殿,毁于1953年。
南堂庙,位于古镇的后街,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重建。
楞香寺,原址于得胜桥处的关帝庙侧边,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两栋六间。
普奄堂,位于古镇早先久远那个年代的巡检司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修,明成化五年(1469年)重建。
观音阁,原址于得胜桥的关帝庙侧边,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所在地,四大间,明弘治年间建,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建,1954年淹圮。
禅寂寺,明洪武九年建,明天顺年间重建。
蝗神庙,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年间太平军所毁。
熊家庙,原址于得胜桥,后迁建于崩坡二村,毁于1953年。
肖公庙,位于团风小学所在地。
从上述相关不太完整的史料当中,众多庙宇的始建年代,虽然存在有所的不详。但仍可以从中看出,家乡古镇团风,于那些久远过往的年代里,不仅仅是长江中下游,鄂东最大的港口、码头、海关和集散地,小汉口般的商业重镇。更为惊奇的是,寺庙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如此的之多和集中!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是那样的悠久、浓郁和鼎盛!底蕴和内涵,又是何其的丰富和厚重!实属是现存古镇中的独特和罕见。。。。。
(待续)
汝泉追记于2024-5-30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