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的团风老镇(补充篇29)。。。。。

(2022-09-30 09:31:53)
标签:

回忆

追记


家乡的团风老镇(补充篇29)。。。。。

上面草绘的素描,是儿时的记忆之中,家乡古镇的团风,于长江边上的主要景致。

从素描的图示中,可清晰的看到,正对着正街,同长江大堤相融合,于一体的双口大闸,进入正街处的鲜鱼巷,相对而立的搬运站和渔业社,部分延伸街景的示意;可清晰的看到,正对着双口大闸的右侧,面对着长江边,大堤内侧的沿江路(下河街)上,港务局航运站大楼,大楼前高高耸立的木桅杆,木桅杆顶竹篓式的航标灯;可清晰的看到,正对着双口大闸的左侧,面对着长江边,大堤内侧的沿江路(上河街)上,卷拱式造型的候船室;可清晰的看到,正对着粮道街,同长江大堤相融合,于一体的单口大闸,进入粮道街处,同粮店相对而立的米厂(原天主教堂);大堤外毗邻着江边,大码头的房屋、驳岸、台阶和吊脚楼,以及远景可见的碉楼,等一些主要的建、构筑物,于长江边上的主要景色,都基本上展示在此素描的图示中。

儿时的记忆中,江堤的两侧斜坡面,有如绿色玉带般的青草葱葱;双口和单口大闸,全是用矩形红砂石的砌筑,显得非常的敦实和厚重;延伸到江水的斜坡面驳岸,全是用块石的铺装而成,以防江水波浪的侵蚀;延伸到江水的台阶,全是用条形红砂石的砌筑,在江水长年的侵蚀,人们长年的踩踏下,显得油光滑面的珠润;特别是大码头台阶处,那两块对称的而立,巨型的红砂石礅,更是显得异常的目;吊脚楼与江堤之间的小道,全是用青石板的铺装而成;整个的构筑物,面临着长江的水面,是色彩分明和古色古香。

毗邻江边的吊脚楼,是全木的结构和围护,二至三层的不等和高低错落,基本上仍然保留和延用着,早先的那个年代,商住两用的属性;据相关资料的显示,吊脚楼立于古镇团风的江边,有着年代久远的历史,总长度曾经有六百多米,自日寇侵华占领团风,拆除和毁坏大半后,随着年轮和岁月的推移,到了我们儿时的所见,剩下的仅只有百米之多;虽久经风霜的吊脚楼,于儿时的那个时候,外围护的木板面,呈现出斑驳和陈旧感,但大木的建筑结构,榫卯工艺的精湛,整体的外观和造型,仍不失之为江南水乡,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

在素描的图示中,除了位于中山街(漕仓街)的街头,儿时的记忆中,古镇唯一的最高建筑物,远景中的碉楼,过于的点缀得高大外,其它都是那个年代,古镇朝着长江面,真实的江景所在;从这些临江的建筑物,有着同汉口王家巷的船码头,卷拱式造型的候船室,欧式风格的造型式港务局航运站的大楼,粮道街的米厂(教堂,中西相间的大码头房屋造型;如此之临江的房屋建筑立面的实景,以及古镇内的街巷中,中西相间的房屋建筑,都无不透露和证实着,有着著名的水码头和港口,商业重镇的团风,这一小汉口之赞誉和美称。

儿时的那个年代,光着脚丫子,挑着小木桶,踩在油光滑面的红砂石台阶上,于江水里打水担水;光着脚丫子,走在吊脚楼的板面上,从板缝中窥视着江水,潮夕来回的拍打着驳岸;于吊脚楼的窗口,观看着宽阔的江面上,过往船只的游弋;于夜晚坐在江堤上,仰望着高高桅杆顶上竹篓式内的航标灯闪烁;有如昨日般的情景,流年忘返的尽在眼前。。。。。

 

 

 

汝泉追忆和素描于2022-9-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