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杨式太极拳拳谱之比较
(2010-07-25 18:30:43)
标签:
杨式太极拳大架拳谱杨澄甫双峰杂谈 |
分类: 太极武学 |
李亦畲 《十三势架程序》55式,[见《太极拳谱》]与杨谱不同的有:多十字摆莲(不是转身摆莲)、转身踢一脚以及结束的双抱捶。名称有较多与今不同,如三甬背,倒辇猴等等。 可见李谱与杨定型拳谱有较多不同。 李亦畲(1832~1892)太极拳由武禹襄所传。武原从杨禄禅学练老架太极拳,后从赵堡陈清萍学过陈氏新架太极拳。此拳谱为杨禄禅所传,并经武结合自身拳架的创新而作了若干修改。可见这个拳谱是杨式大架太极拳定型以前的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 杨澄甫
[见《太极拳谱》]
杨澄甫(1883~1936)是杨健侯之子。《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是杨澄甫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出版前使用过的势架程序谱,也即狭义的杨式太极拳谱。此谱全套编为78式,其中名称37个。详见下表。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
|
||||||||||||||||||||||||||||||||||||||||||||||||||||||||||||||||||||||||||||||||||||||||
*《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太极拳使用法》是杨澄甫定型的杨式大架太极拳,书中"太极拳十三式"就是套路的拳架名目和程序。[见《太极拳选编》]。除翻身二起外与上表相同。进步栽捶后接的翻身二起,在《太极拳使用法》的分式讲解及拳照中,是以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右蹬脚三式取代之。杨澄甫传给傅仲文的就是这个拳谱。也就是说,《太极拳使用法》所载拳谱是杨澄甫定型套路。 傅仲文 《杨式太极拳》18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傅仲文(1907~ )是杨澄甫的学生。傅仲文《杨式太极拳》的套路就是杨澄甫生前定型的杨式太极拳(85式)。与《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比较,增益了左搂膝拗步一式,并将翻身二起改为难度较小的三个术式: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和右蹬脚。而且,这三式都是原有拳式的重复式,实际上杨在1931年实际演练的已经如此。此外,或是分一式为两式,或是名称上作些更改,故有85式。《太极拳十三势名目》为78式。 根据傅仲文杨式太极拳的拳谱如下表。 杨式大架太极拳谱
许禹生 1921年 《太极拳势图解》 74式许禹生(1879~1945)为杨健侯的学生。 1.提手,有两式组成:一为合手,与今提手一样;一为上提手,今无,或类似于我的白鹤亮翅过渡动作合手。白鹤展翅与今白鹤亮翅同,后接白鹤亮翅一式为身体直立,两手曲肘上举,掌心上向,今杨式无。2.十字手双手上举交叉于头顶上,与今不同。3.云手打法与今不同。4.云手后接高探马(此处无单鞭)。5.二起脚为左右脚连续起踢。与杨澄甫定型式不同,许式难度较大。6.野马分鬃后接玉女穿梭(无进步揽雀尾单鞭两式)。7.十字摆莲,为穿手,扑面掌、转身举掌、摆踢四动组成。8.退步跨虎接转身摆莲。转身摆莲同今。 可见许式套路及打法与杨谱有较大不同。许禹生为杨健侯的学生,拳式与杨澄甫定型拳式有较大区别。 *陈微明 《太极拳术》80式 中华书局出版 乙丑年陈微明(1881~1958)是杨澄甫的学生。1925年曾在上海创设致柔拳社。 但他的套路拳式名称及程序与杨式大架太极拳比较:1.无穿掌,有十字腿。十字腿动作左掌穿出右掌收于左胁下,右脚蹬出,相当于今十字蹬脚。2.云手、弯弓射虎的拳照与现在的打法不同。 可见陈谱及打法与杨定型拳谱稍有不同。 88式太极拳与杨澄甫 《太极拳使用法》拳谱之比较杨澄甫 《太极拳使用法》 1931年定型套路。(包括起势和合太极共有名称37个不同,全套七十八个姿势)。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是杨澄甫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出版之前使用过的势架程序谱,也即狭义的杨氏太极拳谱,与《太极拳使用法》谱名称和程序相同。 88式太极拳与之比较,少数名称有不同叫法,(如搬拦捶、揽雀尾的上步、进步),势式合、分也略有不同。88式有些势式分而称之,因而总数显多。比较如下: 1.太极起势=88式为(1预备式+2起势)。2.肘底看捶=88式为(15斜单鞭+16肘底看捶)。3.左右分脚=88式(31右分脚+32左分脚)。4.翻身二起=(36翻身白蛇吐信+37进步搬拦捶+38右蹬脚);杨谱翻身二起,在《太极拳使用法》中实为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右蹬脚;傅仲文本同;此处88式与杨谱实际不同是杨翻身撇身捶而88式为36翻身白蛇吐信。5.杨谱抱虎归山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6.杨谱单鞭下势=88式(58单鞭+59下势)。7.白蛇吐信88式为68转身撇身捶。8.杨谱高探马代穿掌=88式(74高探马+75左穿掌)。9.杨谱转身十字腿=88式转身十字蹬脚。杨注:十字腿也叫十字单摆莲,从杨拳照及讲解看十字腿与今十字蹬脚相同。10.杨谱进步指裆捶88式为77搂膝打捶。两者不同:88式右拳向前打出,高与腹平;杨式右拳向敌腹部指去身微俯。11.杨谱单鞭下势=88式(79单鞭+80下势)。12.合太极= 88式 收势。 傅仲文本同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谱。由此可见,88式实质上与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谱相同,即88式就是传统的杨式大架太极拳。 根据杨文及拳照可知:十字腿也叫十字单摆莲,相当于十字蹬脚。转身摆莲以叫转脚摆莲,今昔一样。 *陈炎林 《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分得较细,如捋、按分列,左右式分列,共105式。) 掤、捋、挤、按分列,左右式分列。第一段手挥琵琶后接左搂膝拗步--撇身捶--进步搬拦捶。抱虎过山拆称为抱虎过山--掤捋挤按。91式高探马后有92十字手:如左穿掌打法。下势称蛇身下势。套路编排及动作拳图都与杨定型套路相同。 该书有动作、要领、用法。书前部有健身运气法。 *杨振铎 《杨氏太极拳》 (103式)杨振铎是杨澄甫之三子。《杨氏太极拳》一书是在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拳照的基础上,增加过渡动作并加说明而成的。讲得很细,不但列出过渡动作,而都有拳照。有动作、口诀、要点。套路架式程序及打法与杨谱相同。 *杨振基 《杨澄甫式太极拳》 (91式)杨振基是杨澄甫之次子。套路架式程序及打法与杨谱相同。有动作、注意事项、技击意义分析。 *顾留馨 《太极拳术》(85式) 基本上与杨澄甫定型套路相同。不同之处有:1 .揽雀尾按式转单鞭过渡动作有明显的肘、掌动作。2.提手后接斜身靠--白鹤亮翅,即多一个斜身靠。3.高探马后接右分脚,与杨谱及88式不同,即有两个过渡动作,与陈炎林文字叙述一样(见《杨式太极拳发劲、运气、练势》)。我以为这可能是顾为了弥补定型套路中缺少肘、靠动作而加入的,我练拳常按此练法。 附录: 杨式大架太极拳套路有许多不同版本:
*傅仲文《杨式太极拳》18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85式) *陈炎林 《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105) *杨振铎 《杨氏太极拳》 (103式) *杨振基 《杨澄甫式太极拳》 (91式) *顾留馨 《太极拳术》(85式)
许禹生 1921年 《太极拳势图解》 74式。许式套路及打法与杨谱有较大不同。 陈微明 《太极拳术》80式 中华书局出版 乙丑年。陈谱及打法与杨定型拳谱稍有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