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 肖旭
标签:
杂谈 |
http://s10/middle/692e5f56ga26988de00d9&690肖旭" TITLE="“越界”
你确定我看到的不是一张照片,而是一张画?初次看见肖旭绘画作品时,我面部表情发出了惊叹号。这次再有机会跟他聊起才知道,这种艺术风格是“照相写实主义”,它流行于上世纪6
、70年代,是以照片作为参照,在画布上客观而清晰地加以现。近年来,他也一直在创作此类风格的作品。这位80后的当代艺术家,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一直坚守自己的爱好,没有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放弃梦想和追求。学画十多年了,他心中依然保留着对艺术的那种纯洁和激情。
艺术是属于整个世界的,它是时代的见证者,会烙下人们对当代的思考。肖旭深谙艺术的意蕴,他在以照相写实主义为形式的基础上,渗透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对时代的观察和个人偏好,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时代魅力。
初见肖旭,印象便极其深刻,其脸颊如刀削般棱角分明,且清瘦;挺直的鼻梁架着一副大眼镜,一头中长发,自由地向它们喜爱的方向伸展。
或许惯于沉迷自己的创作世界,他显得有些内敛,谈到学画的经历,他开心的心情表露无遗;谈到创作中的构想过程,他深邃的眼光又陷入了深思……“有时候,觉得自己容易情感外露,这性格不知是好还是坏。”而性格总是可以两面看的,阴晴圆缺的性情,感性细腻的性格反而能让他更直接面对内心的独白,聆听自己的世界。搞艺术和写作一样,都是一种折磨而孤独的行为,需要摒弃外界众多的纷扰,给自己保留一个自由、独立的思考空间。
“平时的生活其实很单调,上课、画画,而经常能聊得来的也就是身边的老师、同学,聊得最多也是作画创作,对外的交际圈还是比较狭窄。”处于对社交需求强烈依赖的今天,不擅长交际或许在现实当中常处于劣势,但艺术品被过多附加商业元素,容易成为商业的傀儡,失去了艺术本身的纯洁。肖旭也期望能通过一些方式使自己的作品在学术和商业上得到认可,但他更看重的是作品本身的质量以及创作过程中那种逐渐接近完美的满足感。他说道“有时候到美术馆看到自己的作品,我都不敢多看它几眼,因为总感觉画面有一些地方处理得不恰当,甚至有种冲动想把画卸下来拿回画室修改后再拿回来。”这份对完美的执着或许让人觉得他未免过于固执,但正因为这固执,才会让他专注于艺术创作。肖旭就是这么一个有梦想、又纯真而执着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