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度品格的极致演绎

(2011-01-25 11:05:37)
标签:

杂谈

                  http://s8/middle/692e5f56g75dd1ef741e7&690

家居设计同其他设计艺术领域一样,各国各民族智慧的人民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形成了诸多优秀的设计风格。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成,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

在2011年,家装风格将更为极致化。新古典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和型风格必会继续大行其道。

 

新古典风格

新古典风格,常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该风格主要特点就是传统设计语言和现代设计手法的结合。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往往融入了某些古典建筑的构图手法,再加上许多古建筑中的构成元素和元件等,达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TIPS:不要把古典设计元素不加提练地用到家居中,否则会给人一种太过繁琐与压抑之感,因为现代人不象古人那样过于注重形式。强调舒适,才是现代生活的本真。

 

 

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家居装饰以人和家庭为中心展开,满足功能需要,力求创造舒适的家居环境。

现代风格现代风格较注重的实用性和布局结构的合理性。从色彩的角度看,多用明度低的一些颜色、或单一的颜色配以其它的色彩。并以简洁抽象的几何形式,创造开敞、自由、灵活以及流动的空间见长。

TIPS:现代风格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装饰就是罪恶。但当一个设计过多注重功能而忽视人情味的时候,是难以满足人除功能以外的精神需求的。实际上,现代风格并不等同于简约设计。简约设计的可以偏古典的,也可以是现代或后现代等风格。

 

 

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风格出现于现代风格后,它强调建筑及室内装饰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通常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

TIPS:从色彩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大胆的图案、丰富及亮丽炫目的色彩,使我们的房间更生活化、更生动化了。但由于构图自由度较大,通常较难把握其艺术效果的整体性,反而会产生强烈的压抑感。

 

 

自然风格

今年家庭装修开始回归本质,为“人”、为“家”而装修。推崇自然、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使人们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满足了越来越多的人对绿色自然生活的渴望。

自然风格重视考虑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与互动等关系,结合自然环境合理地开窗打洞,甚至打通天窗、透明天棚,将绿色的自然景色充分引进室内空间,使得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家居装饰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材料的纹理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TIPS:田园风格一般也可归入自然风格一类。但真正的田园风格是自然、清新的,而并非韩式田园那种甜腻,大范围的运用碎花等。

 

 

超现实派

在家居风格多元化的时代,超现实主义风格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欣赏。在有限的室内环境中运用不同手法以求得心理空间的扩大,突破现实空间格局,造成梦幻的线条和抽象的图案,配以炫目强烈的色彩,以及五光十色的灯光效果,追求超现实的表现形式,配置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施,用现代抽象画、兽皮、树枝等作点缀,无一不给空间带来怪异的感受。

TIPS:超现实派的室内环境较为适应具有视觉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娱乐的室内空间。而在家居设计中,该风格适合人群较少,一般只有那些从事艺术创作或性格比较前卫的年轻人才喜欢。

 

 

混搭风格

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多元化、兼容并蓄的局面,各种风格的混合搭配,使设计风格出现了一个新成员——混搭风格。家居装饰中也开始出现了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的特征,在装饰与陈设中溶古今中外于一体的风格。例如让中国传统的屏风与现代的沙发以及欧式古典的水晶灯具甚至埃及的陈设、小品灯和谐地共处一室。

TIPS:混搭风格看似乱搭配,实际更考验一个设计师的功力。虽然混搭风格在设计中不拘一格,运用多种风格素材,但设计中仍要注意整个空间的风格和谐,要主要各风格之间的穿插与呼应,不能出现杂乱、无序的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