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价“天汇”惹争议 舆论认为市场交易应自主

(2010-07-14 11:39:30)
标签:

杂谈

http://s1/middle/692e5f56g8b50c8499e30&690舆论认为市场交易应自主" TITLE="天价“天汇”惹争议 舆论认为市场交易应自主" />

所谓树大招风,恒基地产的“天汇”自创下全球分层豪宅单位价格最高的纪录以来,就一直备受各方关注,甚至引来政府注目。

天价交易引“追杀令”

其实任何事情皆要看背景,2009年,为对抗金融海啸的后遗症,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放宽银根,振兴经济。中国政府在年初开始,亦推行四万亿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香港首蒙其利,股市大涨,豪宅市场价格也逐步攀升,恒生指数全年上升52%,港岛半山豪宅全年则录得超过42%的升幅,市面上弥漫着一片乐观气氛。而香港的“天汇”大厦,位处干德道传统豪宅的西半山区,乃该区最高的大厦,享有无敌海景,设备豪华;由于全幢大厦只提供66个单位,所以开放商恒基地产也显得十分惜售。
正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的推动下,“天汇”才创下了全球之最的天价交易,这本来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却因为“内地买家”身份等原因,引来众多揣测。而在今年年初,尤其4月份以来,中国内地开始针对房地产市场颁布了系列政策预防地产泡沫,香港政府也紧接跟进,预防地产泡沫,这才有了香港地政总署的“追杀令”事件。
其实,香港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优质豪宅价格上升,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豪宅价格的起跌,也完全决定于市场的供求情况,如果是一两次交易就可以左右市场,那样也未免太夸大了地产商的影响力。

“虚假交易”值得商榷

有人质疑发展商藉“虚假交易”来抬高楼价,就值得商榷。一方面,看“天汇”全盘仅66个单位,发展商一早表明租售各一半,即放售的只有33个单位;倘若一如质疑论者所疑,24个延期成交单位统统是用以抬高楼价的虚假交易,那真正的受惠对象岂非仅有9个单位?
简而言之,即是冻结24个单位进行“假成交”,来拱抬余下的9个“真待售”单位?以常识思考,难道一个尺价7.1万元的天价单位还嫌不够吗?何必要造假24个单位?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涉及串谋交易,该批单位理应千方百计地全数落实成交才是,又岂会最终搁置,间接令自己水洗不清?事实上,当事件炒大后,“天汇”价被唱低,加之连串遏抑炒风措施出台(如收紧豪宅楼按至6成、以及内地严控楼市信贷等),令期间楼市升值预期改变,买家因应市况逆转而挞订,是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而那4单最终完成交易的,其账面损失之巨不问可知。

质疑处理手法欠依据

 另有人质疑是抬高股价,这也值得商榷。倘若真的造假,骗得一时也骗不了一世,到交易最终取消时,始终要在业绩上披露,就像现在恒基地产需要拨回已入账的7.8亿元。须知,这个金额绝非小数目,到时又岂能逃过市场、特别是传媒和公众的金睛火眼?股价纵能一时抬高,最后还得面对现实,甚至受累跌凸收场。谁愿干这等傻事?
还有人质疑发展商事后处理手法“不
寻常”,包括只没收5%楼价订金和没有追讨损失,这也有欠充分的事实和常理依据。对于前者,这是由于当时“天汇”未获售楼纸,按例的最高杀订比率只有5%,对此有媒体已在交易未能完成的第二天有详尽解释;而后者,则是该发展商的惯常做法,如之前嘉亨湾单位有挞订后也未追差价,恒基地产亦解释指这是因为买家是空壳公司,故不想费时耗钱追讨,完全符合理性的商业考虑。

(全文请见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